MarTech最新趨勢解密:極致個人化、對話式商務、科技體驗將大行其道!
MarTech最新趨勢解密:極致個人化、對話式商務、科技體驗將大行其道!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將營運往線上搬。數位營運會產生許多數據,針對整個企業營運價值鏈生產、行銷接觸和消費者等各領域所產生的數據,如何設計儲存、處理、良好串聯應用,進一步產生價值,是未來幾年的重要課題。對此,MarTech 時代中,看似滿手眼花撩亂工具的行銷人,該如何因應?

《數位時代》舉辦的「MarTech行銷科技高峰會」邁入第二屆,今年邀請行銷科技之父Scott Brinker,以及來自Appier、偉門智威、Netflix、LINE、UNIQLO、中國信託銀行和TutorABC的八位講者,共同分享2021年全球與亞洲的MarTech趨勢,深入探討可在台灣實際落地的MarTech實際運用的策略。

去程式化、大運營,MarTech重要趨勢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Scott Brinker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因為疫情關係,MarTech概念創始人、HubSpot平台系統副總裁Scott Brinker特別採越洋視訊連線,和與會來賓分享全球接下來的MarTech趨勢。他提到,「無程式碼」的公民創作者(“No Code” Citizen Creator)、系統、網絡和平台當道(Platforms, Networks & Marketplaces)、行銷科技產品大爆發(The Great App Explosion)、大運營概念(From Big Data to Big Ops)和人機間的協調(Harmonizing Human & Machine)將是未來10年MarTech的五大重點。

「無程式碼」公民創作者的趨勢,其實就是去程式化,指的是企業想推出行銷服務時,不必再找專家特地寫一套程式,現今不論建立網站、聊天機器人、APP整合等各種需求,都有相應服務商。隨著系統、網絡和平台普及,iOS、Android等系統讓企業能在一致的平台上做出創新,Facebook、LinkedIn等社群網絡則促進知識、數據和內容共享,Airbnb、Uber等平台讓消費者和商家相互連結,行銷人能槓桿運用這些平台的資源。

Brinker另外提到,MarTech的市場還很大、很遠,從2011年至今,各領域的解決方案和商品數量,已經從150家成長到超過8,000家方案,其中包括雲端、服務、APP平台等各種服務商。大運營概念則從大數據發展而來,人們總說數據是新石油,但 Scott 認為「數據更應該被看做是油彩(new oil paint),可以如圖畫中般地更被細緻運用,」Brinker強調,聚合行銷、產品、銷售等各領域的數據,都能從中挖掘出不同寶藏。最後,AI將持續進化,Open AI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GPT-3」不只會寫文章、翻譯,還能寫程式碼、畫圖,這也為人們帶來恐慌,在未來,人機間的協調勢必是重要議題。

MarTech要發展,AI是核心技術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游直翰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對於亞洲MarTech的發展現況與未來機會點,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則認為,AI是刺激MarTech發展的核心技術,未來AI將被大幅使用在各行銷層面。他指出,個人化行銷、消費者行為預測、對話式商務和異質化資料整合等將是接下來人工智慧刺激 MarTech 發展的四大重點領域,在技術上來說,自動化機器學習與AI的可解釋性則是兩大有待克服的難題,也是接下來應用MarTech能觀察的重點。

個人化行銷,是利用AI去預測,如何對不同使用者分群,該給於什麼訊息或優惠,是目前發展相對成熟的領域。而蒐集個人數據後,就能針對消費者行為做更主動的預測。未來想做到一對一、極致化的個人服務,對話式商務會是關鍵一環。異質化資料整合包括IoT和不同裝置、線上、線下的資料,「只要能整合一個異質化領域的資料,就是很大的市場。」游直翰說。

自動化機器學習的趨勢,則是因為好的資料科學家難尋,用機器學習而不用資料科學家來建立模型,是有前景的。過去幾年,一般認為機器學習跑出來的複雜結果都是好,只要無條件相信即可,但AI必須具備可解釋性,在精準度和可解釋性間達到最佳平衡,是將來的關注重點。

夢幻企業Netflix,善用推薦法抓眼球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李庭柏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來自 2020年全球科技人心中的第一名夢幻企業Netflix,資深資料科學家李庭柏分享了他們在「影片推薦」的獨到之處。他提到,Netflix片庫量大,但服務介面能夠推薦的版面有限,就要靠排序分類演算法和視覺個人化模型交互應用。排序分類演算法會針對不同使用者的興趣,排出適合的影片,推薦頻率也能做到差異化。視覺個人化模型則根據用戶對演員、色調、影片類型的喜好,挑出合適的視覺圖片。

個人化推薦也可能發生失誤,例如「優秀女性」影片分類裡,演算法算出的結果卻呈現出封面為男性圖片的影片,「其實模型沒有錯,它只是要找到最好的圖片,是你沒告訴它推薦要符合分類上的語意。」李庭柏認為,這種時候資料科學家團隊就必須適時介入,設立新的規則、建立新的模型。

因此,今年Netflix也推出大受好評、非個人化的「Top 10推薦」,「這顯示個人化和非個人化混合,可以提供更好的影片。」李庭柏解釋,用戶也會想從別人觀看的影片裡找尋靈感,「不應該先入為主,透過數據和實驗,才會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方式。」

掌握顧客需求,用科技打造有感體驗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張詒銘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偉門智威科技長張詒銘直指,他現在都稱品牌客戶為新型態的VIP(Very Interactive People),也就是在數位時代長出來的新人種,這群人非常在意互動和體驗。

數位時代的體驗分為使用者、顧客和人三個層級。張詒銘認為,在使用者層面,同一個APP在安卓、iOS系統上,儘管介面相似,體驗卻大大不同,搜尋欄可以在上、可以在下,「代表要創造的體驗出發點不同。」至於顧客和人的層面,張詒銘分享了日本東京富士幼稚園的例子,建築師手塚貴晴設計的圓形幼稚園,讓孩童盡情在裡面探索、學習,孩童、老師、家長做為人與顧客,對幼稚園有了前所未有的感受。

他提醒,科技工具可以協助升級體驗,卻非一蹴可幾。例如偉門智威集團從2003年至今,持續協助香港赤臘角機場改善體驗,從機場動線、標語到APP,一切都是持續滾動,「科技冷冰冰,體驗很溫暖,但必須是不斷進行的過程。」

分眾的對話式商務,不再無差別攻擊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陳胤嘉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LINE企業解決方案事業部成長經理陳胤嘉,呼應游直翰的觀點,強調MarTech中對話式商務的重要。根據LINE統計,2019至2020年間,LINE的官方帳號數成長18%,2100萬的用戶中,有83%會使用官方帳號互動。陳胤嘉認為,雖然人和機器間要做到通情達意的聊天,仍有長路要走,「但對話式商務是一個穩定溝通的管道,能在簡單互動中,傳遞價值。」

他舉例,隆美窗簾和用戶建立連結後,透過售前對話式引導,能協助消費者從房間格局、大小等因素,挑出合適窗簾,「這不用花費消費者任何成本,他們願意進入的機會就高,對話過程中也能蒐集數據。」加上對話式商務現今已有更多技術整合,過去只能對消費者做出「無差別」攻擊,如今運用API與分眾訊息,能傳遞更精準、更符合需求的不同資訊。

傾聽消費者心聲,UNIQLO持續進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黃佳瑩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一般人會認為,UNIQLO是服裝零售業,但早在三年前,創辦人兼社長柳井正便明白指出 UNIQLO 已經開始變革為情報製造零售業,「我們是應用情報(日語漢字,在中文意指資訊),進行製造、生產並賣出產品的品牌,」UNIQLO台灣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部長黃佳瑩解釋,UNIQLO數位變革的核心,是了解每一位顧客,只製造消費者想要的產品。

但什麼是重要的情報?「對UNIQLO來說,就是聆聽消費者和員工的心聲。」黃佳瑩點出關鍵。UNIQLO不僅蒐集員工和消費者意見,近來更將外包的客服中心內包化,由店鋪人員直接轉為客服人員,觀察消費者購物行為的變化,像是疫情時的穿著差異。UNIQLO 也打通線上線下通路,創造隨時隨地獲取客戶心聲的管道,加上對面料、科技、色彩趨勢等外部環境觀察,導入AI技術分析,便能快速對消費者需求做出回應。

「UNIQLO的變化除了透過數據,還要專業的人進行深度判斷,才能感知到什麼是最符合消費者心聲的服裝,讓世界變得更好。」黃佳瑩說。

從KYC到KYI,意圖行銷即時掌握需求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王俊權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中信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資深副總王俊權認為,在新金融時代下,影響各家業者的三個成功關鍵要素,分別是創造了哪些數據、走向AI智能化和始終以客戶為中心。他提到,將蒐集到的數據串聯在MarTech發展藍圖上,提出超級個人化戰略,才能提供相應的服務、產品給客戶。

金融業者必須遵法,過去金融行銷都建立在KYC(Know Your Customer)上,但透過剖析金融和非金融行為、事件的資料,像是分析用戶信用卡帳單裡的購物頻率、地點和時間,構築出消費者的生活圈,金融業的 MarTech 開始從 KYC 走向 KYC+KYI(Know Your Intend),「也就是個人意圖導向行銷,能即時掌握客戶需求。」王俊權舉例,假設發現用戶在APP裡看匯率,便要直接推播相應產品,這就是意圖行銷。根據統計,每兩個人中有一人會買單,「意圖行銷的美妙之處在這裡。」

打造混血團隊,成功提升業績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_黃嘉琦
圖/ 數位時代_MarTech應用大現場

線上教育平台 TutorABC 過去採一條電話線走天下的方式獲客,只要被拒絕,就難有第二次機會。近來,TutorABC 運用 MarTech,將 LINE、Facebook 等平台上的客戶資訊串接 CRM 系統,成為 SCRM(Social CRM),藉由分類行銷素材,看會吸引哪些顧客,再進行深度的精準行銷。TutorABC 暨 TutorJR 總經理黃嘉琦提到,SCRM實行後,不僅客戶留存率上升15%,業績也成長10%。

她透露,SCRM成功的關鍵之一,是重塑技術、銷售、服務團隊。過去技術端只做技術,銷售端的回應往往是客戶沒感覺,服務端則會說銷售亂賣產品,導致必須做許多售後處理。如今黃嘉琦要求,每個團隊必須打破界線、交換資源,透過數據驅動行銷,培養行銷思維,「組織要以行銷思維和技術能解決的方案為核心,來開展團隊,以支持產品和線上線下能想到的商業營運。」

近來總有MarTech會不會取代人的聲音,如同 Brinker 所說,種類愈來愈多的數據就像油彩,隨著色彩一多,會有更細緻的劃分和應用,而拿畫筆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游直翰也說,全球都缺資料科學家,但更缺懂得和客戶溝通、將AI產品推到市場上的人才。只要清楚認知使用目的,透過科技傳遞價值給想溝通的受眾,人永遠不會被取代。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橘子集團 Vyin AI × 女媧創造攜手推出「居家陪伴機器人」,開啟機器人大腦 RIaaS 商業應用新局!

隨著全球勞動力老化與新血招募困難,從製造、零售到醫療與長照,各行各業皆面臨同樣的缺工挑戰,面對人力不足,機器人逐漸走出工廠,進入醫院、門市與家庭。但當生成式 AI 讓機器人不再只是「會動」,而是開始「能懂」時,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是否能信任它?

尤其在台灣,隨著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體系首當其衝,人力不足、服務品質不均、家屬壓力沉重,AI 與機器人被期待成為新解方,但即便生成式 AI 浪潮席捲全球,各國際大廠持續精進自家大型語言模型,市場仍缺乏能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大規模商用且精準可控的 AI。

「很多機器人廠商強調的是功能能做什麼,但如果長者不願意互動,再多的功能都沒有意義。」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指出,「接觸點不成立,後面所有服務都用不上。而那個接觸點,就是可信任的聊天與陪伴。」

這樣的觀察,也成為 Vyin AI 切入發展「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契機。

在9月底舉辦的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Vyin AI 宣布攜手台灣機器人新創女媧創造,搶先展示共同打造的居家陪伴型 AI 機器人「Gilee 桔利 」。結合 Vyin AI 核心技術 Vyin Brain 智慧中樞與女媧創造的機器人互動設計,展現 AI 機器人從「任務驅動(task-based)」邁向「語意與情境驅動(context-based)」的可能性。

橘子集團
橘子集團旗下生成式 AI 新創 Vyin AI 攜手女媧創造,於 2025 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展示「可控 AI × 機器人」應用,透過居家陪伴機器人 Gilee 桔利,展現可控 AI 理解語意、感知情緒並標記風險,揭示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RIaaS)的未來方向。橘子集團策略長暨 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左)與女媧創造營運長張智傑(右),分享機器人特點。
圖/ 橘子集團

從長照產業切入 以「可控 AI 大腦」打造能被信任的陪伴

女媧創造耕耘陪伴型機器人多年,擅長機器外觀設計及互動體驗,但在長照領域的推廣仍多停留在試行階段。營運長張智傑表示:「要守護長者的健康、撫慰孤獨長輩的孤獨感,光靠形體與互動還不夠,更需要一個可靠的大腦。」

過去的照護型機器人大多停留在衛教知識宣導或生理監測階段,缺乏與使用者互動的能力。面對照護需求快速攀升與人力斷層,雙方都意識到,若 AI 要真正走進家庭與長照現場,「信任」將是唯一關鍵。而對 Vyin AI 而言,這正是可控 AI 發揮價值的最佳場域。

陳冠宇指出,自大型語言模型(LLM)問世以來,雖展現出驚人的語意生成、邏輯推理與知識應用能力,但其核心仍屬於機率預測模型,本質上是透過複雜的機率計算模擬人類語言分布,即使經過人為的情境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的修正,仍難完全避免「AI 幻覺」的發生。「在一般應用場景中,幻覺頂多造成資訊錯誤,但在醫療與照護產業,錯誤的回答可能直接影響生命安全。」

相較之下,Vyin AI 研發的智慧中樞 Vyin Brain 採用獨創的仿生大腦架構,由「語言、知識、理解、動作」四大中樞分工協作,層層把關 AI 的思考與回應流程。另外可將醫療、零售、教育等專業領域的資料轉化為透明的知識圖譜,建立清晰的知識邊界,確保所有回應均具可追溯性、可驗證性與可解釋性,最大程度的消除 AI 幻覺風險,讓生成式 AI 在需要高度精準與信任的場景中得以安全落地。

橘子集團
台北國際照護博覽會中,桔利的初登場,引起大眾的好奇與關注,詢問與體驗絡繹不絕。
圖/ 橘子集團

讓機器人更像人:客製化設定與長期記憶,讓長輩感受理解

首度亮相的桔利,以活潑童語與長輩對話:「爺爺,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奶奶,妳該吃高血壓的藥囉!」展區人潮絡繹不絕,將 Vyin AI 的展攤擠得水洩不通,中化銀髮總經理李宗勇及團隊親自體驗後,更是對桔利讚不絕口,直言這位 AI 金孫外型討喜,是長輩絕佳的陪伴者。

事實上,被設定為「10歲金孫」的桔利,不僅能理解長者的語意與意圖,陪他們閒聊、安排行程、提醒用藥,還能透過長期記憶與個人化設定,根據長者的個性、家庭與健康狀況調整互動內容,主動引導長者分享興趣、回憶過往,甚至向他們請益,讓長者在互動中感受到被理解、被需要,進而產生「情感價值」。

相較多數廠商強調的是「生理監測」功能,桔利更重視的是「情感陪伴」。負責桔利產品功能設計與規劃的產品經理 蔣欣諭 補充,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子女常羞於直接表達愛與關懷,因此設計出「專屬家人的 AI 仿聲語音信」功能。

子女只需透過專屬 App 輸入文字訊息,桔利便能以 AI 仿聲技術,轉換成兒女或孫子的聲音唸給長輩聽。這項功能在現場引發驚喜與共鳴,它觸動的不只是科技的體驗,而是家人之間「說不出口的愛」。

在日常生活中,桔利也具備智慧照護的即時偵測能力。會在對話中持續判斷語氣與內容的變化,進行風險標記。若偵測到異常,會透過女媧的通報系統推播給家屬,並依照情況分級提醒,且所有對話內容都會被自動收錄於後台,以簡潔明瞭的儀表板呈現,讓家屬與照護人員能快速掌握長者近期的身心理狀況。

「我們設計桔利的目的,不是取代家人,而是成為家屬與長者之間的橋樑。」她說。

從長照出發,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桔利在照護博覽會的初登場,不僅引發長輩熱烈回應,也為 Vyin AI 與女媧創造的合作奠定良好開局。對團隊而言,這不只是一次成功的展出,更是「情感連結」價值的具體驗證,同時也證明雙方在軟硬整合上的實力。

「我們從長照出發,是因為這是最難的場域,能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凸顯我們技術的價值。」Vyin AI 負責人陳冠宇表示。

除了以可控 AI 大腦杜絕幻覺外,要讓機器人能像人一樣反應,關鍵不只是速度,更在於整合。要達到像人一樣的回應速度與精準度,必須同時整合語音辨識(ASR)、語意理解、知識調用與語音合成(TTS)四層技術。「這不只是速度問題,更是理解與反應的平衡,這種全鏈路整合能力,就是我們最重要的護城河。」

陳冠宇透露,目前雙方正持續開發的全鏈路版本,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推出,屆時回應時間將縮短至三秒內,讓人機互動更自然流暢。於此同時,團隊正推進「機器人大腦即服務(RIaaS)」模式,將同樣的可控 AI 能力延伸至零售、教育與照顧產業等領域。

RIaaS:Robot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 機器人大腦即服務.jpg
橘子集團旗下 Vyin AI從長照出發,希望以最難的場域開始,最大化檢驗技術的可控性與穩定度,邁向多元 RIaaS 生態。
圖/ 橘子集團

以零售為例,Vyin AI 自研的 D-RAG(DistilGraph RAG) 技術,可自動整合商品規格、客服紀錄或保健品資訊等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可即時調用的知識圖譜,讓機器人能在銷售、客服或導覽場景中快速回應顧客問題,提供準確建議,甚至根據互動內容動態導購、推薦商品,並在適當時機「轉真人」接手,協助品牌提升轉換效率。

同樣的架構,也能延伸至教育、照顧產業與智慧導覽等多種場景,讓機器人化身銷售助理、賣場導覽員、教學助教,根據使用者需求與語境,自動生成可信任的回應與互動體驗。「只要運用 Vyin AI 解決幻覺問題,『機器人即服務』的時代就會正式來臨。」陳冠宇說

他進一步指出,全球市場已對 RIaaS 商業模式產生迫切需求,Vyin AI 憑藉可控 AI 大腦的技術優勢,正積極布局海外市場。「我們希望透過 RIaaS,把這套可控 AI 大腦服務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快速導入可信任的 AI 機器人,不只是替代人力,而是打造溫度的互動,讓未來的人機合作更加順暢、緊密。」

立即了解更多 Vyin AI 解決方案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