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帶動7成業績,全聯、女裝品牌So Nice都在做的實體電商是什麼?
平均帶動7成業績,全聯、女裝品牌So Nice都在做的實體電商是什麼?

隨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人流減少, 新零售解決方案公司91APP董事長何英圻表示,疫情將加速零售業積極推動數位改革,電商聯網技術也會成為零售業者的核心。隨著實體門市企業轉型成「實體電商」企業,傳統的電商版圖,將有一波變化。

以「網路開店系統」為核心服務,專門協助零售品牌建置官網與App的91APP,近年來主要業務,就是在推廣實體門市與電商之間虛實整合(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實體電商」經營模式。他們的服務對象超過100間品牌企業,其中包括國內大型通路如全聯、全家、康是美以及國際品牌Timberland、PUMA等, 平均帶動品牌業績成長達75%以上。

事實上,「實體電商」一詞是出自91APP的客戶,全聯副董事長謝健南之口。有別於全聯將實體電商服務定義為「在線上訂貨、到線下實體門市取貨」, 91APP董事長何英圻的實體電商,更強調線上與線下之間的來回導流,是一種讓實體與電商相輔相成的經營模式。

91APP
91APP推廣「實體電商」經營模式,平均帶動品牌業績成長達75%以上。圖為91APP董事長何英圻。
圖/ 蔣曜宇攝影

何英圻不敢稱91APP「受惠於疫情」,畢竟全球整體經濟若是持續惡化,沒有人會是贏家。不過那些提早佈局實體電商的業者,確實也在病毒黑天鵝襲來之際能有更好的防禦力。然而究竟實體電商給零售業帶來哪些好處?

實體電商增加消費頻次,So Nice營收四年內翻倍

何英圻表示,根據他們與客戶的經驗,零售業者約80%的業績來自於20%的核心主力客戶。也就是說,如何讓這20%的主力客戶「買更多」,增加他們的消費頻次,就是品牌成長的關鍵。

然而,就實體門市來說,雖然它有著好的購物體驗、較高的轉換率,但同時,低購買頻次也是實體門市的重傷。因此,何英圻鼓勵實體門市轉型實體電商,讓客戶線上、線下都能購物。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創造更多的消費次數。

由91APP提供服務的女裝品牌So Nice,就是採用實體電商策略的成功案例之一。這間營收達10億元的服飾公司,在2015年開始進行數位轉型。

當時,在So Nice實體門市消費的客戶占總營收95%,實體、電商都消費的客戶則只有5%。到了2019年,前者掉到只剩34%,後者則快速爬升到了61%,就連業績也比2015年多了一倍。

全聯咖啡寄杯策略,達到線上到線下導流

要注意的是,「實體電商」的營運重點並非只是增加電商這個銷售渠道,而是在於如何引導流量,讓線下的到線上、再從線上回到線下。

舉例來說,91APP建議在線上發送實體門市購物折價券,讓消費者進到實體店內購物;或者透過門市人員的銷售服務,在門市內教客戶下載App,並送線上折價券讓客戶可以回家後在網路下單。

近期在線上、線下導流這方面布局快速的全聯,就透過「分批取貨」的App功能,成功提升進到實體店面的人流量。幫忙全聯建置PX Go!電商App的何英圻舉例,咖啡寄杯的服務,逐漸改變人們在全聯的消費習慣。

全聯咖啡.jpg
由91APP架構的全聯電商APP PX Go!,以分批取貨的服務從線上帶動線下人流成長。咖啡即為分批取貨服務中最熱門的產品之一。
圖/ 攝影/侯俊偉 © Shopping Design

「 過去如果你到外縣市去,你可能不會進全聯購物;但現在為了領一杯咖啡,你就算去到外地也還是會走進全聯門市裡面。」何英圻說。

延伸閱讀:淡季不淡!電商2月營收成長破4成,疫情帶動哪些宅商機?

想提升電商業績,線上線下整合、企業組織轉型逃不掉

線上線下要能相輔相成,企業文化轉型是一大關鍵。何英圻觀察國內零售業者,發現許多品牌雖開始導入電商,但卻在電商占業績比例約15%的時候遇到天花板,難以繼續成長。原因在於 整個組織並未轉型,數據、金流、會員資料、業績分紅制度等細項,皆需要有完整的線上線下整合 ,才能順利推動。

但這個整合速度,也可能會因疫情影響而加速。展望2020年零售業局勢,何英圻已在業界聽到有零售品牌將電商業績占比喊高到30%,勢必促使更多業者提早面對「實體電商」的轉型挑戰。

91APP
91APP推廣OMO(虛實整合)營運模式,以不同的策略引導線上、線下流量,讓客戶在實體、在電商上購物都順手。
圖/ 91APP

對此,91APP已做好準備。他們除了推出「360品牌數位代營運服務」,提供電商、廣告及虛實整合的顧問服務外,也優化後台系統,並與做聊天機器人、POS的Martech(行銷科技)業者合作,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務。

「我們要做建設性的創新而非破壞性創新。」91APP總經理楊明芳說。他指出,大型零售品牌的既有系統,不太可能打掉重練,91APP會基於品牌原有的服務制度做改造,透過API串接等方式實現數位轉型。透過先進的數位工具,91APP更期許能成為零售品牌背後的技術來源,做「零售業界的台積電」。

責任編輯:陳映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