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比對手好看!看蘋果花23年打造的極致官網美學,如何成為「最重磅商品」?
就是要比對手好看!看蘋果花23年打造的極致官網美學,如何成為「最重磅商品」?

iPhone 12 Pro Max剛發售時,一位朋友曾抱怨道,為了盡快拿到手機,他想透過線下門市取貨,反覆刷新蘋果官網、查看庫存狀態也就成為了日常。官網刷多了,也讓他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蘋果官網的產品詳情頁,滑動時會有明顯的互動效果,例如網頁中的iPhone、文字、圖形等都會隨著滑動而產生變化。

q3087p63q3304sp49333749p0r3qr994.gif
圖/ 愛范兒

網頁中的手機、文字和圖像,就好像「重新活過來」一般,相當有趣。手機沒搶到,倒是刷網頁讓人玩得不亦樂乎。

越滑越有趣,視差滾動怎麼玩?

上述提到的網頁互動方式,在設計領域被稱之為「視差滾動」,其中涉及一套相當複雜的網頁技術,卻也是人們最容易感知到的地方,隨著游標或手指上下滑動,網頁中的內容也會隨之變化。

以蘋果官網iPhone 12 Pro的產品介紹頁為例,整個網頁的背景為黑色,隨著游標或手指向下滑動,iPhone、文字會慢慢依序浮現,動畫極為順暢。

sn4n9q8pr0614opq85s2nnqon546s5n8.gif
圖/ 愛范兒

介紹iPhone 12 Pro邊框材質時,網頁動畫如同人為的打光一般,從上到下、亮部陰影依序變化,文字也隨之浮現,將不銹鋼材質用視覺化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人能直觀地觀察到手機的顏色與邊框。

輪到本次iPhone 12 Pro的主打重點——影像系統時,黑白與彩色的變化更是被視覺滾動發揮到極致,在人像夜拍片段,隨著滑動操作,文案也向上滑動,高清夜拍圖像在黑色背景中緩緩出現,像是真的完成了一次夜間拍攝一般。

o07r0106n61044438841877n2qo47pon.gif
圖/ 愛范兒

當然,這張高質量的夜拍人像照片也為視覺表現加分不少。

在AirPods Pro的產品介紹頁面中,互動動畫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它的產品介紹裡有一個較為特殊的互動,為強調AirPods Pro的貼合性,蘋果特別加入了使用者佩戴AirPods Pro甩頭的動畫。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如此大幅度的甩動,AirPods Pro也不為所動,極為直觀地體現了AirPods Pro的佩戴穩定性。

下滑時,動畫會直接完成互動的動作,若在途中停頓並上滑,這個動畫還能回到之前的狀態,看起來有些「喜感」,讓網頁瀏覽也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蘋果官網
快速上下滑動,網頁場景變得生動有趣。
圖/ 愛范兒

有許多類似的動畫穿插在AirPods Pro的介紹頁面中。

相較於傳統的網頁顯示內容,在視差滾動、互動動畫以及對應圖片、文案的加持之下,堆砌出圖像的美觀度與層次性,讓觀看的體驗獲得極大提升。

在iPhone 12 Pro的產品介紹中,隨著用戶的滑動,對應的內容才會依序浮現,透過黑色背景與文字顏色的差異來凸顯訊息的層次,讓用戶不自覺地看向更為明顯的內容,以達到控制用戶注意力的目的。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除此之外,向上滑動還能返回之前的動畫狀態,讓人可以仔細觀察產品的各項細節。像是AirPods Pro的外貌、實際佩戴的大小等等,都可以透過視差滾動來體現。然而,滑動時所反饋的參與感,也能促進用戶沉浸其中並提升完讀率,相較於變化較小的圖文,其優勢更為明顯。但是,這其中也參雜著資訊碎片化讓持續閱讀變得越來越困難的原因,尤其是要讓用戶理解產品抽象而複雜的功能、技術。

閱讀
圖/ 愛范兒

這也是視差滾動和互動動畫技術的另一個優勢,如同上述提到佩戴AirPods Pro甩頭的動畫案例,人們能輕鬆地了解到「佩戴穩定性」這項極為抽象的功能。

在蘋果諸多動畫技術、高清大圖以及文案的加持下,用戶才能越逛越覺得有趣。

從1997年迄今,蘋果如何讓用戶看得更爽?

視差滾動僅僅是蘋果官網所使用的一小部分技術,從1997年賈伯斯回歸蘋果開始,他作為一位極為重視設計的領導者,自然也對當時公司的品牌展示出口——官網十分在意。

從1997年到現在,蘋果官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中也能看到蘋果設計的變革與繼承,以及如何讓人看得更舒暢。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對比1997年、1998年、2001年的蘋果官網,能發現不少的設計變革。首先便是排版,1997年的蘋果官網仍和大多數網頁一樣,相對密集地排列內容。

到了1998年,也就是賈伯斯回歸的第二年,頁面就開始注重排版的疏密程度,產品為主、文案為輔的設計風格已逐漸顯露出來,而雙方大多是以對稱的排列,井然有序的頁面也符合用戶的閱讀習慣。人都是視覺動物,圖片永遠比文字更加吸引人,尤其是在展示消費性電子產品時,人們先關注的通常都是圖片,接著才是文字。大標題文案以及對稱的產品高清圖,這般美感也讓人更加舒適地閱讀。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來到2001年,文案和產品的配合已趨於成熟,大標題式文字和產品不僅僅在頁面的排序上互相呼應,文案的想像空間也不停擴大、越來越符合產品的定位。

沒錯,那一句知名的iPod文案,「 將一千首歌裝進口袋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出現。

直至今日,蘋果依舊延續著這項設計的規則,在iPad Pro的產品頁面,iPad Pro所展示的斜切角度與文案的層疊排列互相對應,而那句「 你的下一台電腦,何必是電腦 」更被廣大的用戶們津津樂道,甚至還延伸出許多「梗」。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2013年,是一個變革的年份,隨著iOS 7的發布,蘋果從擬物化的設計轉變為扁平化設計,並依靠iPhone等產品的優勢,帶起了一股扁平化設計的熱潮,而蘋果官網也在這股變革的風潮中隨之變化。

在蘋果2013年的官網首頁當中,可以看到不少按鈕都走向了扁平化,播放按鈕僅僅是在圓形中間加上一個三角形的抽象圖示,現在不少網頁仍使用的滾動播放,蘋果在2013年就用上了。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後來的變化較廣為人知,視差滾動、互動動畫的加入,讓網頁的觀看體驗達到了新的高度,這期間也能看到蘋果設計的繼承,互動動畫也被蘋果用到了微信上。

查看它以往的推文,大多都使用了對應SVG動畫的技術,一步步指引用戶操作、展現內容,極強的創意和視覺美感,都能吸引讀者更好地閱讀和理解內容。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此外,多設備尺寸的適配性也是蘋果在設計與技術變革上的一個重點,若留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在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Pro的產品介紹頁面中,有不少頁都被一個圓角矩形的框框限制住。

圓角矩形除了是蘋果的一貫風格之外,它也能在不同螢幕大小的產品上發揮適配作用,這個頁面在Mac和iPhone上打開,雖然基本的主體內容都沒變,但它們的排列卻發生了變化。

蘋果官網
左為電腦網頁,右為手機網頁
圖/ 愛范兒

從1997年到2020年,蘋果在網頁設計、技術這方面的探索,都屬於全球的領先者,將實際觀看和互動體驗推上一個又一個的新高度。

蘋果為何如此重視網站?

與現今大部分的公司相比,哪怕是同為業界巨頭的微軟,都沒有像蘋果花費如此龐大的精力在自家官網上。在微軟的中文官網上,幾乎看不到視差滾動這類技術的存在,也更別說其他規模普通的公司了。

那麼,蘋果為何要花費這麼大的精力去設計網站呢?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首先,便是各國網路環境的差異。現在可以會發現不少App的互動、頁面的設計極為精緻,但PC網站卻十分簡陋,原因正是中國移動網路的興盛。

相較於蘋果這般經營長久、見證著網路崛起的公司,許多中國公司都是在移動網路的浪潮中崛起,如同美團、滴滴等,它們的用戶大多都來自於移動網路,也就是智慧手機的用戶。所以,移動端程式往往更備受重視,公司在它們身上花費的資源也就更多。

手機程式
圖/ 愛范兒

其次,便是品牌。官方網站作為不少用戶與公司接觸、產生聯繫的線上入口,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官網設計得十分簡陋,用戶對這家公司乃至公司旗下產品的印象恐怕都不會太好,更別說要下單購買產品。

網站,可以說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門面,無論是蘋果官網的排版或是頁面黑白之間的交替、乃至動畫效果等等,都是為了打造「高質感」讓用戶為之信服,網頁都做得如此精緻,產品應該也會有相對應的水準。

對稱
對稱的美感
圖/ 愛范兒

蘋果作為科技界的龍頭,其產品、技術、功能也都較為先進,要向大眾解釋這些抽象且複雜的概念,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碎片化、強調即時滿足的時代裡。

內容的美感與刺激稍有一些不合理,用戶就會關閉頁面。

這才有上述所提到的排列有序、優秀文案、視差滾動、互動動畫等等,都是為了讓用戶能快速理解,而AirPods Pro降噪功能所演示的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降噪本身便是一個極為抽象的功能,但透過一個音波縮小的動畫就能輕鬆地完成解釋。

蘋果官網
圖/ 愛范兒

最後,則是網站之於蘋果的銷售意義,無論在哪個地區,官網都是蘋果最重要的線上銷售管道之一。在2019年的Alexa全球最受歡迎網站的排名當中,蘋果名列第54位。

透過極為順暢、美觀的視覺動畫,蘋果既讓用戶瞭解產品,也建構出一個極為精美的線上體驗場景,讓人在享受美好的同時,又捨不得放棄,讓用戶在不知不覺中就下單了。

從1997年到現在,漫長的23年間,蘋果對於網頁設計的探索從未停止,才打造出此刻流暢而精美的視覺內容,讓每一個世代的用戶為之傾倒,這或許才是蘋果最為重磅的產品。

責任編輯:文潔琳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Apple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媒體採購到策略夥伴,AI正重塑媒體代理商的核心價植
從媒體採購到策略夥伴,AI正重塑媒體代理商的核心價植

廣告行銷產業向來瞬息萬變,每一次新技術或創新工具的出現,都可能徹底改寫既有的遊戲規則,特別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AI浪潮,更為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全面性變革。

群邑集團(WPP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郭俊鑫認為,AI的影響力不僅止於優化財務、行政等內部營運流程,更能提高公司對品牌主的服務效率,無論是媒體規劃與採購、廣告投放、素材製作、成效評估等作業,都能藉由 AI 加速完成,進而節省作業人力和時間。在此趨勢推動下,媒體代理商的角色定位也將有所轉變——從單純的媒體採購者,進化為能與品牌主緊密協作的策略夥伴(collaborator)。

「AI 並不會削弱媒體代理商的存在價值,而是促使產業重新定義自身的核心價值,」郭俊鑫強調,AI 的數據分析與內容生成能力,讓媒體代理商可以省去大量的瑣碎作業,將更多時間用來與品牌主進行更深入的溝通,共同討論行銷策略、找出問題環節,從而實現銷售成長與市場突破的目標。

群邑集團(WPP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郭俊鑫
群邑集團(WPP Media)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郭俊鑫
圖/ 數位時代

從Output到Outcome,媒體代理商服務價值的轉變

隨著角色定位的轉變,品牌主對媒體代理商服務的評估標準,也應從「產出(Output)」走向「成效與價值(Outcome)」。

在傳統合作模式中,品牌主大多以產出來衡量媒體代理商的服務價值,例如:提案數量、完成了哪些媒體規劃等,這些作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或時間。然而,當 AI 可以處理與分析大量數據、快速挖掘過去難以發現的消費者洞察,甚至自動生成各式內容時,就意味著,以前需要多人一起執行的任務,現今也許只需一人就能完成,此時若仍以產出來衡量媒體代理商的服務價值,顯然已不合時宜。

因此,衡量標準應該由產出走向成效與價值(Outcome),例如:廣告能否真正帶動產品銷量成長?行銷策略是否能改善市場表現或獲取更多消費者認同?這才是彰顯媒體代理商專業價值與策略影響力的關鍵。

以廣告投放為例,品牌主關注的焦點大多為,是否買到好價格?是否取得優質版位?等,媒體代理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去做媒體規劃、彙整與分析投放數據,才能回應品牌主的期待。如今這些工作可交由 AI 協助完成,讓媒體代理商能有更多時間與品牌主探討更深層的問題,例如:本檔廣告活動對銷售的實際貢獻、是否觸及到正確的目標族群等。

全球首個 AI 驅動的一體化行銷平台:WPP Open

差異就在於,品牌主需要的是單純的「廣告採購者」?還是能帶來營收與成長的「策略夥伴」?若選擇後者,就更需要 AI 的力量,才能真正實現目標。

對此,群邑集團全新研發 WPP Open 平台並預計2025年11月在台灣正式上市,這是全球第一個從媒體規劃階段就引入 AI Agent 技術的數位行銷平台,也是第一個將媒體、創意與製作三大環節整合在一起的平台,幫助品牌主與媒體代理商邁向「真正協作」的目標。

郭俊鑫指出,媒體、創意與製作通常分由不同公司執行,即使隸屬同一集團,彼此仍是各自分工,缺乏真正一體化的運作。WPP Open 平台則打破此藩籬,以單一平台串起所有工作流程,讓提案規劃、媒體採購、創意發想與製作、到商務轉換都可以在單一平台內完成,並藉由 AI 輔助生成內容與進行數據分析,不僅提升作業效率,也讓廣告行銷更具價值。

郭俊鑫指出,透過 AI 輔助,WPP Open 平台能自動生成內容並進行深度數據分析,不僅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更驅動廣告行銷創造卓越價值。
郭俊鑫指出,透過 AI 輔助,WPP Open 平台能自動生成內容並進行深度數據分析,不僅顯著提升作業效率,更驅動廣告行銷創造卓越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郭俊鑫進一步說明,過去某IT品牌若要進行一場焦點團隊測試,從發想、執行到蒐集消費者對於創意概念的意見,通常需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如今,透過 WPP Open 平台,能將以往耗時一個月的的作業時間,大幅縮短至一週內完成, 快速針對不同族群測試廣告創意或行銷點子,並蒐集回饋意見,讓行銷團隊能以更敏捷的方式調整策略,將資源投注在更有潛力的方向。

對品牌主來說,應用AI的真正重點在於如何解決問題、驅動市場成長,對此,WPP Media將於11月5日舉辦一場半日論壇,除了帶來 WPP Open平台的完整介紹、分享多家客戶成功案例,亦將攜手The Trade Desk(TTD)與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從媒體代理、廣告科技、創意內容等不同角度,探討AI對廣告行銷的影響,希望協助品牌主運用 AI 洞察消費者行為、優化行銷流程,並將每一分行銷投資轉化為更具體的成效。

活動報名連結

若欲了解更多活動訊息,歡迎直接洽詢 WPP Media - Growth & Marketing | MKTG@wppmedia.com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