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櫃運價漲不停,指標航商長榮(2603)、陽明後市看好,繼外資圈有摩根大通、滙豐相繼喊長榮目標價挑戰36元,國內法人報告指出,相較於全球運輸業的大好榮景,長榮及陽明評價還是低估,特別是長榮至少還有近四成漲幅,股價上看近50元;陽明短線也有機會挑戰30元關卡。
國內投顧最新對長榮、陽明目標價提高到46.6元、30.8元,對比上周五(25日)收盤價,兩大航運指標股潛在漲幅達39%、33%。法人指出,目前長榮、陽明的技術、籌碼面均強勢,值得留意。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法人持續積極布局長榮,上周五外資大買2.8萬張,為18日買超4.5萬張來最多;另外,雖外資逢高調節陽明,但內資掃貨力道明顯比外資強,後市可期。
法人表示,長榮8到10月營收連月攻頂,接續11月因截航時間及塞港影響,雖僅創歷史次高,但12月運價持續飆漲,累積到上半月為止,第4季來,SCFI運價綜合指數平均為1,692點,較第3季勁揚510點,推算長榮12月及第4季獲利皆將再創紀錄,單季每股純益(EPS)可達2.2元,年度挑戰4.5元,優於市場預期。
法人指出,目前運價飆漲將持續反映到明年,尤其1月美國線預計調漲1,000美元,歐洲線加收500美元附加費,若考量塞港成本,長榮元月營收仍可望創高,第1季獲利季減幅優於往年季節表現。另5月美國線長約換約,估計每漲100美元,長榮年稀釋每股純益增加0.33元,確立強勁成長。
據法人樂觀估算,長榮明年全年的EPS將成長到7.7元;不論以今或明年營運反推,目前長榮本益比都不到十倍,市場財測仍低估。
陽明方面,11月自結稅後純益達27.05億元,年增率達739%,每股稅後純益0.92元,單月賺贏前三季。
陽明歐洲線占營收比重達34%,再加上陽明長期在歐洲線部署重兵,即時調動船舶能力強,市場上甚至有法人預估,陽明下季,即明年首季單季的EPS就可能達3元以上,2021年全年EPS將逾7.5元。
陽明的總營運艘數達92艘,自有船舶44 艘、租賃48 艘,待交船數15艘,其中,2021年就會有10艘新船交船、2022 年交船五艘,為明年陽明營運成長增加新動能。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
延伸閱讀:
1. 華上生醫新藥獲TFDA列諮詢輔導案將加速上市
2. 五外資看明年台股 喊出「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