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裡?」「我在你心裡。」:淺談品牌新零售的虛實融合
「你在哪裡?」「我在你心裡。」:淺談品牌新零售的虛實融合

曾經有一則廣告,廣告詞令人印象深刻:「你在哪裡?」「我在你心裡。」這兩句廣告詞,可以當成這篇短文的楔子,我們談一談什麼是「品牌新零售」,什麼又是「虛實融合」。

社群行銷的下一步.jpg
圖/ ShutterStock

「你在哪裡?」

由於去年的全球疫情,實體零售門市受到極大的衝擊,也正因為如此,品牌與商家加速了數位轉型,開始思考要如何運用網路科技挽救雪崩的門市業績。

無論是原本就有官網與自營電商的實體品牌,或是在網路電商平台上架開店的實體品牌商家,對於網路行銷的看法,已經從過往「門市與網路的銷售分成不同策略」想法,逐漸蛻變為「門市與網路的銷售策略是一體的」,對於實體品牌來說,兩者在策略上不可分割,必須整合。

套句電影「水行俠」(Aquaman)的台詞,「陸地和海洋,不是兩個世界,陸地和海洋是一體的。」(The land and the sea are not two worlds. The land and the sea are one.)而貫串門市陸地與網路之海這兩個世界的溝通橋樑,就是透過雲端服務軟體與數據電商加值服務來解決消費者(「你」)在哪裡的痛點。

台東 享海了 都歷海灘.jpg
圖/ 圖片提供/臺東縣政府

虛實整合成為門檻

消費者穿梭在實體與虛擬世界,現在已經是常態,又加上疫情的推波助瀾,宅經濟金物流的力量,越來越多的實體品牌不再觀望著「何時」要踏入新零售(門市與電商一體),而是思考著「如何」更快地加入品牌新零售的生態圈。

因為,實體品牌體認到消費者在哪裡看到品牌,或是何時想要消費,這些都是充滿變數的,有些可以預期,例如天冷要買暖衣暖鞋,有些無法預期,例如突然想到要買某樣商品,但又沒空去門市,這類的商機如何掌握,就必須要累積線下門市與線上電商的數據資料,除了消費者本身輪廓(年齡性別等),更進一步比對各種外在變因,例如時間,實際消費地點,購物頻率,消費者常用的支付方式,消費者慣用的收貨管道等,搭配演算法,建立商品銷售趨勢曲線的預測,進行庫存備貨,出貨物流各面向的營運管理。

延伸閱讀:電商想搶進生鮮!全聯坦言「至今都還虧錢」,副董分享轉型心法:先找到優勢

「我在你心裡。」

接下來,談談「虛實融合」(Online-Merge-Offline, OMO)的策略,能如何幫助實體品牌化解「你在哪裡」之後,更進一步要能進駐消費者的心佔率,讓消費者願意把品牌放在心裡,最佳的方式之一就是推出品牌APP。

培養舊客成為常客,讓常客成為品牌的忠誠會員,這是APP最大的效用。透過品牌自有的APP,品牌可以串接後端CRM數據,以及各種即時通訊工具,例如Line, Messenger, Whatsapp, 就能直接跟消費者「對話」,所謂的對話並非單指一對一交談,而是「精準再行銷」。

「再行銷」的做法是,消費者也許瀏覽過某些商品,因為某些因素,無論是價格考量或是尺寸不齊,瀏覽商品後沒有完成結帳動作,品牌可以規劃活動時優先考慮提供給會員,將訊息用APP精準地送達真正對商品有興趣購買的消費者,而不是廣撒各種廣告給市場大眾,在廣告成本與投放效益兩方面,虛實融合能明顯同步提升品牌自身實體門市與其網路電商的業績,而非互相競爭。

marketing_shutterstock_504290080 (1280x823).jpg
圖/ ShutterStock

當消費者願意(或許大部份是因為會員獎勵機制)下載品牌APP,無論在官網還是電商平台或是實體門市任何接觸點,只要想購買,就能用手機完成消費,「我在你心裡」或許此時的翻譯就是「我在你手機裡」。

當然,要讓消費者願意下載品牌APP只是第一步,後續維運,就是行銷專業,關鍵在於品牌必須要將官網/APP/門市/電商視為一個整體,商品的定價策略與促銷順序要同時佈局,不能各行其事。可以觀察品牌是否進行內部組織調整,整併門市與電商的行銷團隊,就是品牌是否已開始掌握「虛實融合」策略的佐證。

05-遠洋漁船-海上美術館.jpg
圖/ 圖片提供/宜東文化中心

品牌新零售的大航海時代來臨

如前面所談,陸地與海洋都是星球的一部分。品牌新零售的大航海時代,從去年(2020)病毒在全球擴散之後,許多船隻開始航向新藍海,而非在陸地上坐以待斃。可以預期今年開始,在5G帶動更多VR/AR影音應用,同時直播與網紅經濟方興未艾,無論規模大小,實體品牌若能捉住新的行銷科技(MarTech),以小博大,或是全面升級,虛實融合,官網與門市的新客導流與導購在消費者旅程上無縫接軌,再藉由數據資料與APP建立會員經營,逐步增加品牌心佔率,讓實體品牌不被大環境的洪水淹沒,揚帆出海。

責任編輯:郭昱彣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