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長賜號脫困,蘇伊士運河恢復運行!「大牌長榮」為何令全球供應鏈都皮皮挫?
長榮長賜號脫困,蘇伊士運河恢復運行!「大牌長榮」為何令全球供應鏈都皮皮挫?

編按:(2021.3.30更新)

「長賜號」卡住蘇伊士運河7天後,在救援團隊的努力下,已經順利脫困通行,不過,若要消化這幾天所造成的貨運賭塞狀況,可能還要幾周。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也在臉書上貼出長賜號順利通行的照片和影片,和網友們一起「慶祝」這個時刻。

長榮則發布聲明宣布長賜輪已經脫困,接下來將先移至蘇伊士運河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水域的錨地,進行船舶適航性檢驗。這艘貨櫃輪後續的航程以及貨物運送,將視驗船機構的檢驗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安排。

長榮海運表示,「衷心感謝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及各界的協助與關心,對於堅守崗位的船員和投入這艘貨輪脫困作業的專業救援團隊與工程人員亦表達誠摯的謝意,經過六天日以繼夜的努力後,終於排除事故,讓這艘貨輪成功脫困。本公司將於船東及其他相關單位完成這起事故的調查報告之後,協調船東處理後續事宜。」

一起來了解為何一艘貨船卡住,會牽動到全球的供應鏈?

長榮「長賜輪」23日上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雖然一度傳出恢復作業順利,但半島電視台引述專家說法表示,這回僵局很難在「24到48小時內解決」。

如果擱淺狀況延續,船隊眼前只有兩個選項:1.持續等待通航,或是2.改道南非好望角。但是後者可行性目前仍不定,原因從標普全球(S&P Global)說明可知,從蘇伊士運河改走好望角到荷蘭鹿特丹,航行時間長達3週,因此,只要目前運河「卡關」能在數日內解決,改道這個選項就不具吸引力。

20210325-ever-given-suez-canal-market-impact.jpeg
圖/ S&P Global Platts

1870年啟用至今超過140年,蘇伊士運河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屹立不搖。運河全長120英里(約193公里),串連紅海蘇伊士灣與地中海塞德港,是亞洲與歐洲的航線捷徑。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統計,2019年約有1.9萬艘貨輪(相當於每日52艘)往返於蘇伊士運河,貨運量12億公噸,相當於該年全球貿易量的12%。

運河卡關事件為何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除了事件本身引發的話題外,運河本身的重要戰略性,以及全球供應鏈險峻局勢,是兩大主要原因。

原因一:連結3大陸,蘇伊士運河掌握能源運輸咽喉

除了距離因素,位置相當關鍵。南端紅海夾在在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藉亞丁灣能延伸至阿拉伯海,在石油能源產品的對外貿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SCA統計顯示,往返蘇伊士運河的貨物裡,石油產品佔比達23.14%,其中以原油最高,年運量達1.07億容積噸(cargo ton),其他還包括柴油、燃油與汽油等。

此次事件也點出了航運替代方案的重要性,《經濟學人》就看好輸油管重要將逐漸提升。例如在2020年8月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計畫將後者的石油透過油管輸送到以色列境內再出口到歐洲,間接取代蘇伊士運河的地位。

原因二:疫情、暴雪接連打擊,供應鏈已脆弱不堪

除了如同咽喉般的戰略地位,目前僵局恐怕還為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引發產業斷鏈,再加上今年2月美國德州暴雪還造成原油與半導體兩大戰略物資的供應危機,這把火已經從原料端燒往生產線。

長榮海運
圖/ Twitter

以日本豐田汽車,因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位於捷克科林(Kolin)工廠將自週一(22日)起暫時停工。另一汽車大廠福特也預估,因為車用晶片短缺,2021年全年EBITDA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可能減少25億美元。雖然目前蘇伊士「卡關」帶來的經濟影響仍待統計,但已讓供應鏈嚇出一身冷汗。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NikkeiAsia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物流運輸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