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長賜號脫困,蘇伊士運河恢復運行!「大牌長榮」為何令全球供應鏈都皮皮挫?
長榮長賜號脫困,蘇伊士運河恢復運行!「大牌長榮」為何令全球供應鏈都皮皮挫?

編按:(2021.3.30更新)

「長賜號」卡住蘇伊士運河7天後,在救援團隊的努力下,已經順利脫困通行,不過,若要消化這幾天所造成的貨運賭塞狀況,可能還要幾周。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也在臉書上貼出長賜號順利通行的照片和影片,和網友們一起「慶祝」這個時刻。

長榮則發布聲明宣布長賜輪已經脫困,接下來將先移至蘇伊士運河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水域的錨地,進行船舶適航性檢驗。這艘貨櫃輪後續的航程以及貨物運送,將視驗船機構的檢驗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安排。

長榮海運表示,「衷心感謝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及各界的協助與關心,對於堅守崗位的船員和投入這艘貨輪脫困作業的專業救援團隊與工程人員亦表達誠摯的謝意,經過六天日以繼夜的努力後,終於排除事故,讓這艘貨輪成功脫困。本公司將於船東及其他相關單位完成這起事故的調查報告之後,協調船東處理後續事宜。」

一起來了解為何一艘貨船卡住,會牽動到全球的供應鏈?

長榮「長賜輪」23日上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雖然一度傳出恢復作業順利,但半島電視台引述專家說法表示,這回僵局很難在「24到48小時內解決」。

如果擱淺狀況延續,船隊眼前只有兩個選項:1.持續等待通航,或是2.改道南非好望角。但是後者可行性目前仍不定,原因從標普全球(S&P Global)說明可知,從蘇伊士運河改走好望角到荷蘭鹿特丹,航行時間長達3週,因此,只要目前運河「卡關」能在數日內解決,改道這個選項就不具吸引力。

20210325-ever-given-suez-canal-market-impact.jpeg
圖/ S&P Global Platts

1870年啟用至今超過140年,蘇伊士運河在全球供應鏈地位屹立不搖。運河全長120英里(約193公里),串連紅海蘇伊士灣與地中海塞德港,是亞洲與歐洲的航線捷徑。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統計,2019年約有1.9萬艘貨輪(相當於每日52艘)往返於蘇伊士運河,貨運量12億公噸,相當於該年全球貿易量的12%。

運河卡關事件為何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除了事件本身引發的話題外,運河本身的重要戰略性,以及全球供應鏈險峻局勢,是兩大主要原因。

原因一:連結3大陸,蘇伊士運河掌握能源運輸咽喉

除了距離因素,位置相當關鍵。南端紅海夾在在非洲與阿拉伯半島之間,藉亞丁灣能延伸至阿拉伯海,在石油能源產品的對外貿易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SCA統計顯示,往返蘇伊士運河的貨物裡,石油產品佔比達23.14%,其中以原油最高,年運量達1.07億容積噸(cargo ton),其他還包括柴油、燃油與汽油等。

此次事件也點出了航運替代方案的重要性,《經濟學人》就看好輸油管重要將逐漸提升。例如在2020年8月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就計畫將後者的石油透過油管輸送到以色列境內再出口到歐洲,間接取代蘇伊士運河的地位。

原因二:疫情、暴雪接連打擊,供應鏈已脆弱不堪

除了如同咽喉般的戰略地位,目前僵局恐怕還為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引發產業斷鏈,再加上今年2月美國德州暴雪還造成原油與半導體兩大戰略物資的供應危機,這把火已經從原料端燒往生產線。

長榮海運
圖/ Twitter

以日本豐田汽車,因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位於捷克科林(Kolin)工廠將自週一(22日)起暫時停工。另一汽車大廠福特也預估,因為車用晶片短缺,2021年全年EBITDA稅息前折舊攤銷前利潤)可能減少25億美元。雖然目前蘇伊士「卡關」帶來的經濟影響仍待統計,但已讓供應鏈嚇出一身冷汗。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NikkeiAsia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物流運輸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