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短缺延燒多時,尤其各大車廠都因晶片不夠用而暫時減產,甚至不得不轉而製造晶片用量較少的車款,這場始料未及的供應鏈災難,令身為頂尖車廠的福斯也考慮改變作法:自行設計晶片,再委由代工廠生產。
車用晶片不足,究竟是誰的問題?在傳出晶片短缺時,這個議題曾一度成為外界的熱議焦點,車廠指責半導體業者為了利潤較高的3C產品,擠壓車用晶片的產能,導致如今的窘況,而半導體業者則反擊,車廠之所以陷入晶片短缺,全是疫情下短視近利,大砍訂單咎由自取。
研究機構HIS Markit的估計,車用晶片短缺可能導致2021年第一季全球車廠減產多達100萬輛車,全年可能影響多達846萬輛車的生產。
且雪上加霜的是,德州遭遇冰風暴侵襲,導致位於當地的三星晶片廠暫時關閉,預計要等到4月產能才有辦法恢復;前些時候,車用晶片大廠日本瑞薩電子又遇上祝融之災,目前調查顯示因大火損壞的設備數多達17台,恐怕1個月內無法完全替換。
避免二度陷入晶片短缺,福斯考慮自研晶片
福斯集團執行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接受德國媒體《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指出,他們也深受晶片不足所苦,至今為止已減產多達10萬輛車。福斯位於德國多地的零件廠都礙於晶片短缺而暫時放緩生產腳步。今年1月,福斯更表示,打算就晶片短缺的損失向博世、馬牌等車用零件廠求償。
迪斯這次也重申,車用晶片短缺的原因歸咎於供應商,他強調,去年福斯就預估受到疫情重創的車市會快速復原,要求供應商為他們保留更多晶片,「但他們沒有相信我們的說法,顯然業界很多人都認為情況只會更糟,因此只為我們保留了比較少的晶片。」
迪斯透露,經過這次教訓,福斯正在考慮自行投入車用晶片設計,未來還會與半導體業者建立更直接的聯繫,以及密切關注產能規劃,避免重蹈覆轍,並期許歐洲將來在半導體產業能夠更加獨立自主,減少對其他地區的依賴。
歐盟目前也正積極推動《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畫》(Important Project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預計夥同德國、法國及另外17個國家共同投資半導體產業,總金額上看500億歐元。
為進入高階市場鋪路?傳小米將公佈首款自研晶片
除了車廠考慮投入晶片自研,近期還有傳言指出,中國手機品牌小米也即將在今(29)日的發表會上,公佈第一款自研的手機晶片,被認為將成為小米開啟高階市場的關鍵一步棋。
小米受惠於疫情、華為被封殺等因素,在去年迎來相當大幅度的成長,去年第三季更一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手機三哥,也是目前表現最好的中國手機品牌。在華為不得不退出中國高階手機市場之際,小米也欲搶食這塊被遺留下來的大餅。
只不過,小米稍早也聲稱他們正遭受半導體短缺困擾,手機成本不斷攀升,並暗示接下來手機可能會被迫漲價。小米過往曾聲稱他們的手機利潤率只有5%,因此恐怕沒有多少自行吸收的空間。
資料來源:法蘭克福匯報(1)、法蘭克福匯報(2)、XDA Developers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