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日回應買旺宏6吋晶圓廠消息,證實團隊確實向旺宏「表達興趣」,但不排除是合作,對「買廠」消息保留,顯示鴻海佈局半導體是否深入製造階段仍未定。至於為何佈局半導體?他解釋因為汽車產業有些特殊製程半導體重要性高,鴻海需要掌握這些零件,這攸關未來鴻海發展。
外傳鴻海正在洽詢購買旺宏待售的6吋廠,對此劉揚偉20日出席科睿唯安百大創新機構論壇會後指出,團隊確實跟旺宏表達興趣,但尚未有定論,他指出「包括6吋、8吋或特殊製程的半導體都是我們發展方向,6吋在考慮範圍中,車用半導體用連接匯流排Carbus控制晶片就是用6吋廠生產。」
鴻海期望掌握車用特殊零件製程
劉揚偉指出,「鴻海有單位去接觸(旺宏)是事實。有表達了對6吋廠的興趣,」但實際怎麼合作,由團隊去談,目前是否如外界所說是買廠,劉揚偉表示有所保留,目前買誰的廠還不能確定,也未必是用買的,可能是合作,純粹是鴻海需要有擁有零件的能力。
劉揚偉指出,有些是特殊製程零件,擁有該零件量產能力對發展電動車而言很重要,因為這些零件攸關車子的消耗能量多寡,而現在才正是開始,未來還有很多發展空間,因此鴻海一定要做好,否則會跟不上。
對於車用半導體業者都積極擴廠,是否擔心未來幾年後會供過於求?劉揚偉想一想回答:應該還不會,因為現在汽車需求正高速成長。
而除汽車相關專利,劉揚偉表示,鴻海在半導體產業也有專利佈局,比方化合物半導體技術,在連接標準上也會掌握,他舉鴻海研究院諮詢委員張懋中曾表示在不同節點(Junction)會有不同功能(Function),因此不同節點會導致不同功能出現,這些節點的控制晶片可以透過矽也可以用化合物半導體生產。
電動車工廠落腳何處?威州、墨西哥是選項
劉揚偉表示,鴻海在汽車產業專利已經擁有或申請中的將近有300多件,目前還在持續增加中,過去的專利有很多跟汽車有關,但不是電動車,現在新專利會聚焦電動車,領域更廣,創新機會更大,是鴻海重點方向。
劉揚偉表示,鴻海2020年就設定未來5年計畫是3+3產業,要佈局電動車、數位健康、機器人產業,並掌握人工智慧、半導體及未來通訊(如5G),技術,未來專利佈局也會朝此方向發展,5G主要覆蓋地面上通訊,而覆蓋不了的地方要靠6G技術,比方太空或低軌道衛星應用都6G是未來發展方向,鴻海軟硬體都會做。
至於外電報導鴻海已跟威斯康辛州州長重談投資業務項目,也因此減少數十億美元獎勵優惠,對此劉揚偉表示,鴻海一直跟當地政府協議中,過去簽的協議會做一些修正,但會持續投資威州,本來鴻海是計畫投資設立LCD面板廠,現在產業項目會做適當調整,新投資產業可能比面板投資更大,新產業的投入會有不同獎勵,他不認為獎勵優惠有縮減,大致上金額規模其實跟原本差不多。
他強調,威州投資會一直進行,「我們一直在尋找適合當地的產業,範圍在3+3內,而不是過去ICT產業領域,」劉揚偉說,鴻海在威州還有網通及伺服器製造,也嘗試做醫療相關投資,但可以看得到較大的產業會是電動車,當地AI、半導體及汽車零件設計的能力也蠻不錯。
6月底前宣佈電動車工廠地點,10月固態電池正式發表
對於鴻海第一個電動車工廠落腳地點,劉揚偉表示,6月底前會對外宣佈,目前在墨西哥跟威州都有蠻大機會,兩者都在評估中,可能2擇1也可能兩者都有據點。
他指出,一個電動車產地的選址有很多因素,包括場地大小,是否有必要性的衛星產業在附近,也要把當地州政府對產業重視程度納入,而鴻海已在墨西哥有生產一些零部件。
「汽車零組件製造又大又重,一定會在當地製造,零件很重,比方電池也一定要在當地製造,否則運輸費用會佔很大比例。」劉揚偉說。
對於LG跟Magna合資公司傳已與蘋果簽約生產Apple Car,對此劉揚偉認為,「這不太像是我熟悉的客戶行為」他推論是謠言。
在電池方面,劉揚偉表示不會投資三元鋰電池技術,會以固態電池及磷酸鋰鐵電池技術發展為主,除自己研發瞭解核心技術,也會跟新普等電池業者廣泛合作,10月18日科技日將會對外動態展示兩類電池技術成果。「汽車產業龐大又複雜,絕對不是一家廠商可以完成。」他說。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