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建廠夥伴陷風波!從「預支款」演變成經營權之戰,揭開漢唐家變內幕
台積電建廠夥伴陷風波!從「預支款」演變成經營權之戰,揭開漢唐家變內幕

我會發信給股東,看他們對我們的經營滿不滿意。 」4月20日漢唐集成法說會上,董事長陳朝水對公司所面臨的市場派強力挑戰,這麼回應法人提問。

市場派的關鍵人物,是漢唐創辦人王燕群的遺孀李惠文。擔任漢唐行政副總經理的她,目前握有16%以上的股權,遠高於公司派陳朝水與總經理陳柏辰持有的2.51%。「我們(的持股)差非常非常多。」陳朝水坦言。

陳朝水、陳柏辰與李惠文夫婦四人,同為公司創始團隊成員;2015年,王燕群病逝後,李惠文也一直以行政副總身分,參與漢唐經營團隊。為何此刻雙方卻產生歧見?

「預支款」流程讓雙方槓上

據了解,漢唐在今年1月26日公告解除李惠文的會計管理職務,讓會計處直接向總經理報告,成為雙方對立的導火線。李惠文向本刊表示,原本在去年底,陳朝水就有提到要換掉她的會計管理職務, 原因在於雙方對於稽核作業流程存在歧見,特別是在所謂的「預支款」使用上

李惠文說明,依照公司內控的流程,工程合約中所需要的花費,都必須經過「打訂單」的方式申請;但陳朝水、陳柏辰會用簽過的預支費用,來支付還沒有取得收據的項目,「他們都是用緊急狀況來解釋,這樣會計就不能有意見。」

此外,以4月27日公告、漢唐代子公司漢軒能源訂購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的事件為例,包含「董事會通過」、「審計委員會同意」、「專業估價師」等欄目統統表明「不適用」,一個超過四十億元的投資,卻無經過合理的評估流程,未盡周全。

在備感不受尊重及導正公司治理的原則下,讓李惠文決定在3月下旬漢唐董事會前夕向陳朝水攤牌 。「那時因為董事要提名,我去問她(李惠文),就是一席董事、一席獨董給她。」陳朝水回憶,當時李惠文表明要五席董事的過半席次,雙方瞬間撕破臉。

事實上,2018年李惠文就計畫提名兩席董事、一席獨董,但當時她的提名人選在董事會討論前就被除名。

漢唐
圖/ 今周刊

今年李惠文決定以大股東身分站出來,她提到除了「投資銀行教父」宋學仁「支持我的董事人選」,也邀請老友、和鑫光電董事長馬維欣擔任董事,「 我沒有說要當董事長,是希望決策不要變成一言堂。 」李惠文強調。

其中,馬維欣與李惠文夫婦交情深厚,2016年,和鑫遭逢地震衝擊、產線毀損,當時漢唐情義相挺,讓馬維欣答應李惠文要還這個人情,成為此次受提名漢唐董事的主因,馬維欣也期望大股東與專業經理人之間,能再有溝通機會。

陳朝水坦言,已錯失爭取持股籌碼的時間,此刻只能透過宣導電子投票、拜訪外資、向散戶喊話尋求支持,他也質疑市場派提出的減資議案,「她(李惠文)準備減資3成,會使得將來漢唐的發展出狀況。」

「減資案」恐衝擊海外布局?

陳朝水的觀點,是基於漢唐的海外事業布局,特別是積極爭取台積電美國廠興建工程的機會,「我在美國那邊,已經拿到總承包支持了,如果資本額太小根本沒辦法做。」

原因在於,工程業務的進行需要大量的準備資金。與漢唐屬同類型產業的洋基工程發言人程志豪說明,由於向客戶請款需要依據工程進度,「初期採購原物料、雇用人工都需要資金,但客戶不會這麼早付款。」因此,工程公司幾乎都會準備額外資金因應。

陳朝水認為,若是漢唐的資本額縮小,「只做台灣的(工程)是夠,但要走出去(國外)不容易。」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解析,目前台灣僅台積電建廠需求較大,若要尋求發展勢必得朝國外前進。

一位產業分析師說明,目前漢唐手上有3個台積電案子,今年又新接一件,「六月亞利桑那州的(台積電)晶圓廠會決標,不太可能有其他競爭者。」

台積電  晶圓16廠 tsmc
圖/ 台積電

延伸閱讀:台積電赴鳳凰城設廠獲准,成全美首座先進製程設施!美政府提供58億建設資金

該分析師指出,由於跟著台積電前進美國的廠務工程公司不多,且工程廠務業務也不傾向過度細分,目前是分水氣電、土建及其他三種項目發包,其中漢唐可望取得其他項目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訂單規模更大。陳朝水在法說會上就表明,「美國一個廠(訂單),就可能抵台灣四個廠。」並憑著對漢唐未來的樂觀展望喊話,「如果新的經營團隊進來,不認同我們的經營方向,就不知道會怎麼樣。」漢唐是否換人當家,靜待5月底分曉。

本文授權轉載自:今周刊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台積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Dyson Supersonic r水管吹風機正式開賣:為什麼連專業髮型師都說「顛覆以往認知」?
Dyson Supersonic r水管吹風機正式開賣:為什麼連專業髮型師都說「顛覆以往認知」?
2025.04.30 |

在家就能吹出沙龍級造型,這早已不只是行銷標語,而是消費者對日常美髮科技的真實期待。當Dyson正式推出全新Supersonic r™精準造型輕量吹風機,這場由工程師主導的造型改革,再次挑戰「專業」與「居家」之間的界線。

十年研發濃縮,從時裝週紅到日常梳妝台

自2016年首推Supersonic吹風機後,Dyson持續顛覆業界對造型科技的想像。從Airwrap捲髮造型器到Airstrait直髮神器,每款新品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目標——讓「速效乾髮」與「健康柔順」成為日常,而不是奢求。透過自家研發的氣流控制與智慧溫控技術,Dyson不只加快吹整速度,更大幅降低高溫對髮絲的傷害,讓「速乾不燙傷、柔順不毛躁」成為新世代造型科技的基本標配。

所以,與其說Dyson進軍美髮市場,不如說他們正在重新建構這個產業的技術邏輯。誠如品牌創辦人James Dyson所言,「我們的使命很簡單,就是解決別人忽略的問題。」美髮科技對Dyson而言不僅是消費產品,而是結合科學研究與工程思維,為每一個日常使用場景創造全新的可能。資深工程師Low Chen表示,品牌累積超過十年對頭髮健康與造型需求的深入研究,透過實驗室科學測試與全球造型師訪談,深入理解專業人士在工作場景中所面對的痛點:精準氣流控制與長時間操作帶來的身體負擔。因此,從內部構造徹底重塑吹風機定義,是全新沙龍級美髮科技Supersonic r的設計初衷。

Dyson
Dyson資深工程師Low Chen

圖/ Dyson

產品於去年(2024)時裝週首次亮相,獲得極高迴響。順應造型師與消費者的期待,Dyson宣佈將其推向一般市場。今年4月首次在台正式亮相,邀請國內媒體、造型師與KOL齊聚一堂,沉浸式體驗Supersonic r的細節魅力。

Dyson
Supersonic r推出山櫻粉、粉霧玫瑰、雲霧紫三款新色。
圖/ Dyson

全新「r型設計」,打破T字吹風機的想像

既要讓專業造型師能高效使用,也要讓日常消費者上手不費力。這當中最具關鍵意義的,就是「人因設計」與「效能配置」的重新平衡。對多數人來說,「輕」的意義不只是拿起來沒負擔,而是能吹得更久、處理更細節的角度,像是後腦勺、髮根線條等。而這台Supersonic r被定義為「專業級居家吹風機」的產品,堪稱是Dyson十年來最精實的技術總成。最大的突破在於它徹底重塑了吹風機的設計邏輯,機身更輕、更小巧,僅重325g,握感依然維持Dyson一貫的3.8公分直徑設計,操作靈活度大幅提升。

Dyson
專業造型師運用Supersonic r讓髮型細節輕鬆到位。
圖/ Dyson

過去,吹風機的T型結構註定了氣流必須繞行、阻力增大,乾髮只能靠提高溫度,對於秀髮造成的過熱損傷,幾乎無可避免。對此,資深工程師Low Chen進一步說明Supersonic r如何顛覆了這套老規則,以革命性的r型流線機身,讓氣流沿著自然曲線高速流動,形成專屬的「流線型氣流加熱系統」,不需高溫,也能輸出強勁、穩定的氣流,實現快速乾髮、零熱損傷的理想。

而為了讓整體重心與施力更自然,進一步降低操作疲勞,在內部結構上更是克服了兩大技術瓶頸,其一為全新開發的高密度加熱器,以極薄金屬片讓機身更輕薄,還兼具穩定高效的加熱能力;第二創舉是透過全球首創的八芯電源線達成訊號與電力的雙向傳輸。加上搭配RFID智慧配件識別與記憶功能,讓每次開機都能無縫回到使用者熟悉的溫度與風速。展現智慧化貼心設計的背後,是一場來自設計本質的挑戰,亦為吹風機產業寫下全新里程碑。

Dyson
流線型加熱科技,打造強勁、均勻、精準氣流,實現零熱損高效造型需求。
圖/ Dyson

不只是快乾輕巧,Supersonic r讓專業級造型成為日常習慣

在台灣首場發表會中,Dyson邀請造型師Dennis Fei現場展示2025年髮型趨勢,以高層次剪裁為基底,搭配蓬鬆髮根與具動態感的線條,形塑修飾臉型的自然弧線。他也分享,這樣的專業造型,不再只是時尚後台或名模專屬,而是一般消費者在日常居家中,也能輕鬆實現

Dennis Fei指出,Supersonic r的關鍵優勢在於流線型氣流設計,搭配柔和乾髮吹嘴和順滑吹嘴,能靈活切換乾髮與造型需求。無論是需要在髮根快速創造蓬鬆感,還是細緻塑型髮尾線條,都能以低溫、高速氣流快速完成,減少高溫對髮質造成的熱傷害,同時保有自然柔順的髮絲質感。

Dyson
知名造型師Dennis Fei(圖左)
圖/ Dyson

Dennis Fei也從時尚後台的專業視角,揭示這台吹風機在實戰場域中的優異表現。「在時間非常緊迫的環境下,能夠擁有一台在短時間內精準、快速完成造型的工具,絕對是所有髮型師夢寐以求的事。在我用過那麼多吹風機裡,這台是最讓我驚豔的。」對Dyson而言,美髮產品從來不只是硬體升級,更是一場科學、工程與生活需求交會的過程。當這種專業美髮科技能逐步成為居家生活必備精品時,代表它也正在默默改寫我們對日常「造型」這件事的想像與標準。

立即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 https://reurl.cc/W0A7px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