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巨頭隔空交鋒!Intel盼把供應鏈帶回美國,劉德音反對:培養人才才是重點
晶片巨頭隔空交鋒!Intel盼把供應鏈帶回美國,劉德音反對:培養人才才是重點

COVID-19衝擊意外引發全球晶片短缺,英特爾執行長蓋爾辛格提出有必要重新平衡供應鏈;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認為,與其改變供應鏈,美應投資於研發,培養碩、博士進半導體製造。

自2019冠狀病毒疾病爆發以來,民眾無論上班、上學甚至娛樂都窩在家,導致晶片這個舉凡汽車、智慧型手機、醫院呼吸器、甚至戰鬥機等現代裝置都必備的運作中樞,需求量暴增。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分別訪問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 (基辛格)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兩人對晶片供應鏈再平衡的看法不同。

英特爾CEO:盼美國政府振興半導體產業

目前全世界約75%晶片出自亞洲,基辛格指出,25年前美國晶片產量約占全球37%,但今日已跌至12%,任何看待供應鏈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大問題。

基辛格認為,仰賴單一地區,尤其亞洲這樣一個難以預測的區域,存有高度風險。英特爾一直遊說美國政府協助振興美國半導體產業,效法台灣、新加坡和以色列政府提供獎勵、補貼和稅額減免。

Intel-Pat-Gelsinger-2-21075597.jpg
英特爾執行長Pat Gelsinger。

延伸閱讀:英特爾表態願赴歐設晶圓廠,前提是德國需補貼80億美元!理由:台灣、韓國政府都這樣做

基辛格告訴60分鐘,半導體是龐大且關鍵的產業,他們希望產業鏈能有更多是留在美國本土: 看到美國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掌控自身長遠的科技未來,並避免供應鏈遭阻斷。

身為美國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坦言全世界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是台灣的台積電,所生產的晶片比英特爾更快、更強3成。英特爾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迎頭趕上。

為尋求晶片供應鏈再平衡,基辛格大手筆耗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動土新建兩座大型晶片製造廠,這是英特爾史上最大投資,預計這週還將宣布35億美元升級新墨西哥州的晶片廠。「60分鐘」認為基辛格的策略堪稱豪賭。

劉德音:美國應培養更多半導體人才進入產業

對於英特爾的做法,劉德音在台積電新竹總部接受專訪時坦言感到意外。

對於美國人該否憂心晶片多在亞洲生產一事,劉德音說能理解這樣的疑慮,但他認為晶片是否在亞洲製造不是癥結所在,因為無論在何處生產,都會因疫情產生短缺。

台積電 劉德音
圖/ 數位時代資料照片

延伸閱讀:【台積電致股東報告書】劉德音:4大關鍵使晶圓代工強勁成長!2022年4奈米、3奈米接力量產

劉德音認為,美國應該朝加速投資研發,培養更多博、碩士進入半導體製造,而不是試圖改變供應鏈,因為轉移供應鏈不僅費用高昂,成效也不彰,且這麼做只會阻撓創新,因為人人都試著把技術留在家,而非全球合作。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央社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