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更加嚴峻,夾雜詐騙與可疑內容的疫情資訊被大量散佈,恐慌將使民眾更容易受騙上當。根據Gogolook旗下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發現, 假藉政府補助金名義夾帶釣魚連結的疫情詐騙訊息,已同時出現在簡訊與即時通訊軟體 ,需多加留意。
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在18日的指揮中心幾者會上被問及此事,他指出,若民眾接到電話告知需要疫調,懷疑是詐騙電話,可以用「我的接觸者是誰」、「我在哪邊有足跡重疊」等個人化的問題測試對方,很明顯就能分辨出真偽,而政府人員在進行疫調時,也不會向民眾詢問銀行帳戶等私密個資。
由於疫情收溫讓大家都很緊張,假訊息滿天飛,可疑訊息查證機器人美玉姨的使用頻率也大幅飆升,較上週成長212%;其中,最熱門的查證內容包含「不實的新冠肺炎診斷方式與療法」,以及近期討論度最高的「臺灣社交距離APP」
嚴防疫情詐騙!「假補助、真詐騙」從多元管道入侵
自疫情升溫以來,Gogolook在電話、簡訊及即時通訊軟體上皆觀察到與疫情有關的詐騙和可疑訊息。經Whoscall與美玉姨共同分析發現, 詐騙和可疑訊息形式變化多端,不僅相似內容再遭竄改,同樣的訊息內容也大量流竄在簡訊和通訊軟體中 。
舉例而言,一則附帶高風險連結的詐騙訊息「110年2月1號起,由於疫情的關係,行政院決議,每人補助疫情援助金新台幣10,000元」,光是援助金額就分成1,000、10,000以及100,000三個不同的版本。面對不停變化的詐騙手法,民眾更需要在疫情動盪之際,提醒自己與親友謹慎應對陌生電話與簡訊!
長期站在防詐的第一線,Gogolook執行長郭建甫表示:「隨著詐騙的場景不斷變化,Gogolook以防詐為核心理念不斷的開發新應用,從電信防詐到可疑訊息,希望在疫情的艱困期間,我們仍能幫助所有用戶阻絕詐騙的威脅、一起專心抗疫!」
疫情恐慌飆升,訊息查證量每分鐘超過3千則
自台灣進入防疫二級警戒(11日)起,網路上出現大量與疫情有關的消息被轉傳,民眾透過美玉姨進行查證的訊息量激增, 目前累積總回覆量已達近五百萬次,更數次創下一分鐘內超過3,000則的高峰 。
分析近期可疑訊息內容,不僅出現許多新的不實內容與詐騙話術,同時許多於去年4月疫情爆發時流傳的可疑訊息查詢熱度也再次上升。刑事局預防科股長洪國倫表示:「面臨資訊混亂的時刻,在轉傳可疑訊息之前,大家應更加謹慎查證訊息的真實性,並留意是否有釣魚連結。請不要點選來路不明的網址,以避免造成個資外流或是手機中毒!若接到有疑慮的陌生電話,請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洽詢。」
疫情再起,「臺灣社交距離APP」被問爆
上週四(13日)宣布16例本土案例當天,自上午部分媒體揭露疫情擴大消息後至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開始出現大量查證「臺灣社交距離APP」相關內容的需求,美玉姨也立即引用合作查核平台的說明,確認訊息的真實性。與「臺灣社交距離APP」有關的查證數量分別在上週四(13日)與週六(15日)成為單日最熱門,共累積達近6萬次。
而美玉姨其他熱門的查證內容,多數仍與不實的新冠肺炎診斷方式與療法有關,例如:多喝溫開水及鹽巴或醋就能消滅病毒、新冠肺炎在還沒有進入肺部之前會在喉嚨部位存活4天等訊息,自去年3月起持續受到少量轉傳;然而,每當防疫出現破口引起關注時,這類訊息的查證需求皆明顯提升。此波動現象也同時說明全面防治可疑訊息的挑戰性,可疑訊息查證機器人美玉姨除了持續優化服務外,也將加強宣導正確的查證與識讀能力。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