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有行銷概念始的歷史發展,大體可以分為五個主要的階段,分別是「1920仰賴業務銷售表演技巧的年代」、「1950開始導入市場研究概念的時代」、「1990強調建立公司與客戶之間關係的年月」、「近期混合市場研究價值與客戶關係,創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到「現今建基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上的數據行銷」。
你是否有仔細思量過擔負起「行銷」這名詞的工作,該如何賦予它新的意義或獨特的見解,以期讓你的工作做得更出色?面對這前所未有的COVID-19大浩劫,所有的產業無一不被顛覆,我想從不同切角的「數據」著墨,讓你我在操作所謂「行銷」的行為時,能更聰明、更有策略,且不再被逐年升高的廣告費用綁架!
洞悉「逐年升高廣告費用」的本質!
我們先來看看人類行為與商業行為之間的關係,當一個行業的需求大於供給時,行銷的角色與需求就會下降,甚至為零!看看現今各國政府爭搶的「晶片」,供給的廠商清清楚楚,幾乎無需任何行銷角色置入;反之,當一個行業的供給大於需求,行銷的角色與需求會被大大提升,越競爭的產業,為求產品或服務被看見,在行銷的花費上會更大,對於行銷內容的創意性與吸睛性會更要求。
因為各行各業均已呈現飽和狀態,這也說明為何現在的行銷越來越重要。來看看台灣最盛行的臉書,2020年各行業CPA的平均成本,最貴的前三名分別為新聞媒體相關,每次均價為台幣約為1,600,其次是金融理財相關,均價為台幣約為1,200元,最後是美妝與健身相關,約為1,100元。
試想,如果你是一名銷售健身課程的教練,透過臉書行銷,希望能導入願意試上課程的學員,但單一個學員,你就得先花費約1,100元台幣讓他除了看到你還有意願接受你的服務,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一門賠本生意嗎?現實社會就是,許多產業大家似乎卯足全勁在做賠本生意,但披上一個很有願景的說法,擴大市場規模,取得先機,建立規模經濟後,可自動進入經營成功的境界!
真的是這樣嗎?細數這十年來失敗的案例:已結束營業的家事服務業Homejoy、史上最燒錢的新創Uber,與特重行銷的Elon Musk所創辦的Tesla,每天以幾億的規模在燒錢!究其要成功的本質,若你沒有好好扎跟在自己的服務或產品上,客戶是完全不會有黏著性的。巨額行銷花費只會一昧的助長科技巨頭擁有更大的權力反噬你。
一家受疫情影響幾乎零營收的公司,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快速反轉並創造3倍營收?
這邊先用TentCraft案例跟大家分享,美國的TentCraft是一家面向公關公司提供戶外音樂會等活動的訂製帳篷服務公司,但疫情期間,全球幾乎無任何活動在進行,原先,公司高層所關注的是疫情的相關數據,如確診與死亡病例在各州,各市,甚至各鄉鎮的分布狀態;於此同時,有人注意到了一件事,醫院為了防堵疫情擴散,在醫院外增設臨時檢驗區,臨檢區不就表示將有大量搭設帳棚的需求?
這一發現,讓原先3月份已消失的60萬美金營收,在快速調整方向後的前二個月營收便暴增200萬美金!於此過程,行銷團隊先根據Our World in Data所提供的數據,篩選出受疫較嚴重的區域,廣撒2,000至3,000封陌開的信件到各醫院的相關主管單位,後續在觀測其開信率,客戶回覆與其對話狀況,釐清該接觸的目標對象?他們的痛點?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解決問題?
清楚整個脈絡後,由業務團隊接手,利用上述觀察與數據,理出更聚焦的100至200的客戶名單,針對客戶問題,提供客製化需求與內容,逐一攻克並結單。這是一個僅使用公開數據,就能快速讓其業務成長的案例。這邊想要提倡與聚焦的一個重點是,行銷所關注的數據,並不僅在於已發生的數據,此類數據很難讓你感受到更高格局的趨勢發展,也容易讓你誤判當下的情境,導致重複一而再,再而三的數據誤判中!
如何利用垂手可得的數據資料,最佳化你的泛行銷決策?
玩一下聯想遊戲,當你看到「全球十大億萬富翁最多的城市排名」時,你的直覺會想到什麼?再深入理解後,又會感受到什麼?如果你所販售的是跟高端有關的產品或服務內容,你是否會根據排名變化,在行銷廣告的區域預算分配上有所不同?更進一步,是否可以就已揭露的資料邏輯,去沙盤推演,接下來有可能的興盛區域在哪裡?積極的早對手先一步策劃線上與線下的行銷佈局?
數據的有價與無價,端看人們後續如何解讀與利用它,最低端的是僅作「數據內容」的傳播,高手是讓這些數據產生更有意義的價值與解決方案!公開數據垂手可得,這裏推薦《Our World in Data》,你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瀏覽他人如何利用數據做更深入的思考,並提出建議或提醒事項。
除此之外,投資用的經濟指標更是珍寶,消費面數據包含汽車銷售、連鎖店銷售、消費者信心、成屋銷售與未充分就業等;重要經濟指標如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生育率、生產者物價指數等,這些數據如何與你的產品或服務做關鍵性的聯想?以近期備受關注的「生育率」為例,究其本質,人類的誕生是性行為的結果,此結果將驅動未來幾十年的支出模式,不同世代的發展模式並非全部類似,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創造了人口統計上一個很大的起伏,並驅動20世紀後半葉至21世紀初期很多趨勢,但至此以後每個世代就統計領域上來看,數量都相較於上一世代少,且越來越少。
對此我們可以延伸了解的面相有幾個,包含「越富有的國家,生小孩的誘因會減少」、「經濟體越富有,家庭結構就越小」、「家庭結構越小,可供教育,汽車和房屋使用的所得就會越高」,類似這樣的延伸理解,便可以佈局在整體的行銷策劃與謀略中!
結論:
拋開只有大公司才有大量積累並可供分析的數據迷思,此時此刻,企業所面臨的是無時無刻需切入新市場,甚至未知的市場,有時所積累的大量數據甚至一無是處。
一個有創意的行銷,要成功應建立在對於全盤數據的掌握上,猶如棒球的打者,精準算計好球帶後,打出漂亮的一記全壘打!
身處在商品與資訊氾濫的時代,在人人競相爭取數秒的眼球聚焦時刻,在那麼難以獲得關注的年代裡,透過「跨界」與「價值」的角度思考行銷的本質,洞悉本質,大幅提升行銷策略的成功機率。
責任編輯:郭昱彣、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