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App大比拚!各家平台如何做好營銷策略?
Podcast App大比拚!各家平台如何做好營銷策略?

針對播客(Podcast)營運白熱化,我特別製作了近期多家熱門播客APP的功能比較表,並以維運行銷面向作介紹。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短時間快速了解不同的播客APP,選用適合自己的APP進行收聽或節目上架。

以整體項目方面,我以使用者的UI友善介面、費用便宜、功能便利、特別功能等項目作評選。若備有創作者平台且可同步發布到其他平台是更加分。所以,給了五顆星的APP有 Apple Podcasts、Anchor、 Firstory、 Google Podcasts、Spotify。

123
圖/ 作者提供

多家Podcast平台爭鳴,分別有哪些特別功能?

為了帶來獲利,需要區隔播客聽眾市場,不同業主也提供較具特色性的功能,來吸引聽眾。

像是Baabao有社群交談,大家可就播客內容在特定聊天頁交流、或可成製作人建立自有頻道。

Castbox推出睡眠模式,可以提供輕鬆悠閒的睡眠音樂,並手動設定預計幾分鐘後就自動停止播放聲音。還有線上收聽單集節目也可設定休眠時間,強化此APP重視給予耳朵休息的印象。另提供直播功能,讓創作者使用。

Spotify自製功能,例如聲音播放是否聽完一集就中斷、是否要與其他粉絲分享創作者自己正聽的音樂、是否音樂要傳到其他裝置播放等。另有系統通知,若你喜歡的藝人舉辦演唱會鄰近你所在地(LBS),系統會按照你所設定的APP推播功能或E-mail方式通知你最新相關資訊。推測應是會按照你加入的音樂資料庫裡的藝人名單藉此觸發通知作用,及提供線上購票網站。在此建議粉絲仍可到其他售票網多做比較。此平台設定功能相當豐富多元。

SoundCloud的再發布(re-post)功能,增加創作者作品於站上曝光的機會,擴大行銷影響範圍,增加潛在報酬,使用此功能每月是2.5美元。提供使用者設定的功能,也很多項,與Spotify可比拚。當中最具特性即為再發布。

SoundOn則提供類似Clubhouse對話聊天室的社群功能。

josh-rose-LV4iU51HI8I-unsplash_clubhouse
圖/ Josh Rose via Unsplash

行銷策略前,各平台如何吸引流量?

推廣Podcast的市場方面,台灣新創公司切入播客市場,以台灣優先的包含Baabao、Firstory、SoundOn,以中文語系、臺灣播客內容產出為先。此外,各家的Podcast平台,也可以營運資金模式來解析:

一、以融資、投顧基金合作案維運:

為了讓播客營運服務可以持續,多家藉由融資方式擴大全球的營運能量。包含Anchor、Castbox、Firstory、SoundCloud、Spotify、Stitcher努力擴充。如SoundCloud即曾於西元2009年4月~2012年1月先後共三次與融資或投資公司合作。

二、以個人、投顧基金併購維運:

被17LIVE共同創辦人的潘杰賢個人與家族企業Turn Capital、新加坡投資顧問Kollective Ventures收購的SoundOn,小編側面觀察創辦人即Uber北亞洲區前總經理顧立楷,可能是期待藉由17LIVE共同創辦人的潘杰賢購併,讓SoundOn因潘富有娛樂直播的know how、周邊資源,注入SoundOn裡面,使營運創意更加活潑化、增加娛樂黏度、帶動更多廣告績效。

其它以技術運作來分析:

一、自行建置鮮明匯流平台:

Apple Podcasts、SoundCloud是以自家建置平台,容納大量的播客節目,企以種類多元豐富化,導入潛在會員,增大流量點入觀看。播客的開國元老Apple Podcasts在桌機應用必須使用iTunes軟體,去播放APPLE Podcasts內容。手機則直接下載此APP即可,更直覺更方便選聽。而在播客浪潮尚未打進臺灣以先,應用iTunes軟體收聽先是「音樂」居多。

apple music
圖/ Apple

聲音版YouTube的SoundCloud最初定位於基層音樂家的範圍,於西元2013年網站改版後,為了吸引更多聽眾入站,容納不同類型的音樂,與大型唱片公司(如Sony/ATV、BMG等)、獨立音樂人合作,刻意走向大眾化,淡化藝術家音樂訴求。藉由每首單曲聲音播放器可嵌入到任意網站,與Twitter和Facebook的結合,凸顯出更適合多數聽眾的型態。

二、主動搜尋他方RSS平台:

Google Podcasts反倒以著稱的搜尋引擎機制,三不五時主動爬文檢索網站尋找 RSS 動態消息,如同檢索新網頁或更新網頁時一樣。(發布者也可以明確告知Google新的動態消息)找到新的動態消息後,Google 會檢索該動態消息,並在Google播客中建立節目,使用者就能透過不同的收聽平台收聽該節目,例如Google播客應用程式、Google Home或與RSS相容的任一款Podcast播放器。

Podcast平台的行銷推廣策略

綜觀來看,目前行銷獲利主要取向分為平台獲利、創作者與平台共同獲利。

平台獲利,眼觀上多以會員訂閱制為主,也就是衝出量大的付費者成為進階會員,帶來獲利;付費者享有不受網頁置入的廣告干擾、音訊檔案下載次數不受限制、離線聆聽、聲音音質較優、非隨機式可持續不中斷播放播客內容…等服務。每年付費如以年費計算大多約在新台幣670至1000多元,如Castbox、Stitcher。

Stitcher
圖/ Youtube

創作者與平台共同獲利,如SoundCloud今年四月開始將會員「使用者中心制」轉由「新版稅分潤機制」,藉由以下三項新制標準按比例,與創作者拆分獲利金額。

  1. 該粉絲在SoundCloud 裡聽了多少的廣告。
  2. 該粉絲是否有付費使用 SoundCloud Go+ 服務。
  3. 單一粉絲在一個月內,花了多少比例的時間點聽創作者的節目(音樂)。

有別於以往集合「會員費與廣告費」的大水庫,再依全平台的點聽比例分給音樂人的方式,避免聽眾因串流機制被系統強制聆聽不想聽的流行歌曲,反倒有益於流行巨星的做法。並提供後臺,讓內容供應者看到各節(曲)目點聽現況。約西元2014年時期光提及拆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曾爆出部分的獨立音樂製作者,將多家唱片公司的音樂進行混音的歌曲,版權如何採比例分配引起議論,爾後改以刪除此類型樂曲的動作,再持續花不少時間與唱片公司討論這議題。

和SoundCloud相比,Spotify採用的則是「使用者中心制」,以「單一聽眾的聆聽時間」取代「整體聽眾的點聽比例」獲取費用。

Firstory則是創作者若主動產出內容,累積粉絲基數後,於後台開啟「盈利」下的「聽眾贊助」頁面,聽眾若主動贊助創作者(系統規定贊助金額不得小於新台幣50 元),官方平台會抽20%佣金作為金流和提領的手續費、平台的服務費,其他比例歸屬於創作者。此項「盈利」功能就跟臉書目前有的「贊助功能」雷同。

shutterstock_332414198_profit.jpg
圖/ Pressmaster via shutterstock

結論:創新營利思維強化耳朵經濟

如以播客為出發點,聲音是命脈的特性來思考營利,我想平台若要增加獲利空間,從免費到訂閱總有一些項目區隔,好維持營運。但如果在訂閱制上,能給予付費會員更多個別性服務,例如:歌手簽名、簽唱或演唱會優先卡位,播客主專屬的VIP節目聆聽與QA時間、最相似自己興趣的會員媒合變好友等,從受眾心理需求著手,功能非單單為載具開發,屬加值性服務項目,應該會更加吸引人。

開闢社群功能方面,依據訂閱的節目、藝人清單、聆聽的歌曲類型,非單純交由聽眾在大池子的社群頁面中,線上發表感想,而是從單一節目(音樂)頁裡,結交更貼近自己屬性的播客聽(網)友,藉由認識對方、點播致贈節目(或歌曲),刺激收聽點閱次數,增進彼此在平台上的連結,再進而發展唱片公司或播客主聲音屬性的商品,進行銷售。

其他用於社群新創的商品,像實體有聲娃娃、類似Line有聲貼圖、每日一語(情話、勵志、笑話、奇聞等)節目點聽,或是特製播客主的有聲書或聲音特效工具、為播客APP專門打造交易可用的虛擬貨幣等,鼓勵持續自購或轉贈,或許也是一種突破營運的模式。臺灣適逢疫情,群眾不太能到處移動,此時是業主可持續為粉絲敲樁打底、醞釀營運火候的重要時刻。

責任編輯:郭昱彣、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Podcast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