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國航首季虧損近50億!連國旅都停擺,吃不到歐美「疫苗團」的業者如何度難關?
7家國航首季虧損近50億!連國旅都停擺,吃不到歐美「疫苗團」的業者如何度難關?

交通部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台灣7家國籍航空的營運狀況,在疫情的衝擊下,7家業者共虧損近50億元,沒有一家逃過虧損命運。其中長榮虧損21.97億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獲利的立榮、華航、德安三家公司,首季都出現虧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負責人 Willie Walsh日前表示:「這場危機比任何人所預期的還要更長、更深刻。」航空業恐需等到 2022 年才能恢復盈利,後疫情時帶的航空產業,又會迎來哪些變化?

星宇:按照步調,布局後疫情市場

開航一年多的星宇航空,第一季虧損7.05億,主要還是疫情因素,客運需求仍低。這段期間星宇還是持續有開出新航線,像是五月份就開航越南胡志明市,主要是瞄準胡志明市為商務、貨運需求都很大的經貿重鎮,長遠看,也是經營越太平洋航線轉機客的重要據點。

星宇航空
星宇持續布局後疫情商機,除了依照規劃開設新航線,也會陸續把海外的分公司、服務據點都建置起來。
圖/ 星宇航空

疫情對航空業是無比艱難時刻,星宇持續布局後疫情商機,除了依照規劃開設新航線,也會陸續把海外的分公司、服務據點都建置起來。

機隊方面,現在星宇只有四架空中巴士A321neo飛機,年底前預計還會有6架加入;廣體客機方面,星宇跟空中巴士簽訂17架A350XWB購機合約,星宇已經向民航局申請15條北美定期航線,預計都會用這款飛機載客,預計首架飛機會在2022年初交機。

赴美需求熱,長榮、華航受惠

2020年靠著貨運生意獲利的華航,今年第一季虧損10.19億元,主要原因是客運需求仍低、燃油價格高壓縮獲利空間所致。

展望接下來發展,華航依舊仰賴貨運作為營收動能,從五月數據來看,華航客運營收占整體營收約6%、貨運則佔87%,根據國際航空協會IATA統計,截至今年四月,國際貨量已經超越2019年同期水準約12%。

長榮方面,第一季虧損21.97億,主要還是因為,長榮一直以來以客運生意為主,旗下只有5架777全貨機,無法大規模經營貨運生意,去年第四季,長榮展開積極的應變措施,將12架777客機椅子全部拆掉,加入貨機行列,改善獲利表現。

長榮航空
北美航線本來就是長榮的主力生意,北美航線有越多人搭,就可以有越多班機同時載人跟載貨,創造更多現金流。
圖/ 長榮航空

延伸閱讀:華航首季虧損逾10億,還碰上群聚感染風波!為何貨運不再是營收「救生圈」?

展望未來,因為歐美地區施打疫苗比例高,防疫限制逐漸鬆綁,許多民眾有赴美打疫苗需求,讓長榮五月營收來到台幣83.94億元,年增15.68%,創下15個月以來新高。長榮也針對北美航線增班,像是洛杉磯航線從6月7日起,每天都有飛一班。

這對長榮接下來的發展是好事,因為北美航線本來就是長榮的主力生意,北美航線有越多人搭,就可以有越多班機同時載人跟載貨,創造更多現金流。

疫情升溫,影響國內航線業者規劃

國籍航空唯一一家低成本航空台灣虎航,第一季虧損5.49億,同樣是客運需求低,導致無法獲利,比較特別的是,虎航今年引入新飛機空中巴士A320neo,四月份交付了第一架,預計7月會再交1架。

虎航主要經營短程國際航線,疫情期間將飛機跟機組員,租給同集團的華信航空經營國內線,之前還跟帛琉太平洋航空談合作,要把飛機租給他們經營帛琉旅遊泡泡,但是現在國內疫情持續三級警戒,原本的規劃都只能暫停,國內航線搭乘人數也受到影響,虎航表示,如果下半年疫情趨緩,國內旅遊恢復,虧損應該能降低。

虎航
虎航今年引入新飛機空中巴士A320neo,四月份交付了第一架,預計7月會再交1架。
圖/ 攝影 / 高敬原

目前,主力飛航國內航線的業者有三家,首先,過去幾季都獲利的立榮航空,第一季小虧8千多萬元;華信則虧損3.56億;飛偏遠離島航線的德安航空,則虧損約2千八百萬。第二季虧損的幅度預計會在擴大,主要是三級警戒後,國內旅行需求大幅降低,部分航線也都減班甚至停飛。

疫情重擊航空業,兩大趨勢可觀察

疫情深刻影響全球航空產業的競爭關係,航空專家觀察,將會有兩大趨勢。

首先,是加速航空公司的整併,像是本月就傳出,日本2間中型航空公司「AirDo」和「Solaseed Air」宣布合併;去年,大韓航空(Korean Airlines)、韓亞航(Asiana Airlines)也宣布合併,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唯有靠整併,才能留下一線生機。

第二,是競爭關係重新洗牌,航空專家觀察,長途航空復甦的需求會比較緩慢,像是以巨無霸客機聞名,接駁歐美、亞洲旅客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去年度旅客量暴跌88%,去年虧損約55億美元,是30多年來首見。

阿聯酋航空(Emirates)
阿聯酋航空(Emirates),去年度旅客量暴跌88%,去年虧損約55億美元,是30多年來首見。
圖/ 阿聯酋航空

延伸閱讀:大韓、韓亞航空合併,會是強強聯手還是接下燙手山芋?專家解析這兩大觀察

除了阿聯酋,像是國泰、法國航空這類大型航空公司,在經營考量下,宣布永久停飛部分不賺錢的航線,這對像是星宇這種剛加入的業者,或許是一項好事,有機會可以取得部分航線較好的時間帶,也因為規模本身比較小,疫情後恢復元氣的速度,也能比大型航空公司更快一點。

為了加速國際旅遊復甦,日前星空聯盟、寰宇一家及天合聯盟三大航空聯盟,一起向七大工業國組織(G7)呼籲,希望能建立一致性的國際旅遊及健康標準。

具體的三項建議,包括:完成疫苗施打的旅客應免除檢疫隔離的規範、COVID-19採檢應該以更簡便、更能負擔且一致性的方式進行、轉機旅客在轉機機場,應該免除額外的採檢或隔離規範。

三家航空聯盟首席執行長都認為,接種疫苗是重啟跨國飛行和旅遊的關鍵,呼籲各國政府認可具公信力的疫苗接種證明,並作為旅客免除檢疫及隔離的依據。在全球多數人口完成疫苗接種之前,現階段重要的是各國採行健全,和一致性的檢疫措施,及共通的數位化認證方案,以確保國際旅程的安全與順暢。

責任編輯:錢玉紘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