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拚5G殺手級體驗!加大火力搶進商用市場,成功與否取決這三點思考
華為拚5G殺手級體驗!加大火力搶進商用市場,成功與否取決這三點思考
2021.06.30 | 5G通訊

華為儘管面臨遭美國科技封鎖、晶片快斷供的壓力,但依然持續佈局5G。在MWC期間,華為常務董事、營運商BG總裁丁耘於29日發表演說,聚焦在華為於5G的佈局和趨勢觀察。他在開場表示,ICT產業的創新已超越了電信產業本身,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特別是5G的持續創新,將為全球經濟、ICT產業發展、電信營運商帶來更多價值。」

丁耘表示,疫情新常態下,數位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ICT基礎設施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提出華為研究,指出中國和韓國的推廣5G速度是4G的20倍,中國國內市場用戶也已達到3.9億。

1624964099710.jpg
華為常務董事、營運商BG總裁丁耘。
圖/ MWC

丁耘指出,在5G發展更快的國家,也因為擁有更好的數位基礎設施,電信營運商的收入成長更快。以中國為例,在不到18個月的時間裡,就已部署了超過82萬個5G基站,中國營運商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收入成長6.5%的成績。且由第三方預測,在5G驅動下,快速發展的ICT基礎設施,將為中國在未來5年創造1.9萬億歐元的經濟成長,韓國和歐洲也將產生相似成長。

不只面向消費者,華為的野心更在5GtoB市場

丁耘表示,對於5G,當前營運商的主要目標是透過網路部署、市場拓展和營運優化的創新,在消費者、家庭和產業三個關鍵市場實現成功,「在消費者領域,5G不僅僅意味著更快的速度,也意味著新的體驗和新的價值,一些先行的營運商已經取得初步的商業成功。」

「5G可能很難產生殺手級應用程式,但絕對可以提供殺手級體驗。」丁耘表示營運商要在5GtoC(面對消費者)的市場取得成功,第一步無疑是加快5G部署,透過對高價值區域、關鍵場景和潛在用戶的精準洞察,實現精準網路規劃和精準投資。第二步是更快的5G用戶移轉,最後一步則是建立靈活彈性的定價模型。

huawei-1.jpg
丁耘在MWC上,以面向消費者、面向企業的應用帶來觀察。
圖/ MWC

至於在5GtoB(面對企業)上,華為又有什麼策略?丁耘表示,華為已經聯合營運商、合作夥伴和企業用戶,在鋼鐵產業率先導入了5GtoB平台解决方案,實現標準化和快速複製,例如轉鋼自動化、AR遠程協助裝配、鋼表質檢等工作,都可透過5G助力達成。

他總結出數據,目前5GtoB目前已在鋼鐵、礦山等20多個產業的1,000多個項目被應用,能達到安全、高效的生產,現已進入商用案例規模複製的階段。丁耘認為,從中國營運商的經驗中,5GtoB的成功取決於三大思考:

一、營運商應該思考需求性、可負擔性、可複製性和技術可行性這四個因素來選擇目標產業。
二、營運商可以作為網絡提供商提供連接的服務,也可以作為雲服務提供商等不同的角色,需要清楚定義自身的角色,並搭配不同的技能組合,帶來不同的商業價值。
三、最後,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則是大規模複製5GtoB是否能成功的關鍵。

「5G的商業成功,首先必須要建設一張能夠提供最佳體驗的5G網路,這也是華為持續創新的方向。」丁耘表示,在此次MWC期間,華為也推出Massive MIMO(巨量天線)的新產品64T64R;單個模組重量僅19公斤,也只需一個人安裝、單手搬運,大大提升了營運商網路部署的效率。同時,華為也推出了商用光纖交叉連接設備,據說只需要一個子架,就能取代過去9台傳統機櫃,容量也提升4倍、功能降低95%。

1624968062933.jpg
華為在MWC期間推出多個解決方案。
圖/ 華為

5G固定無線網路應用急速成長

在疫情驅使下,家庭的網路的頻寬需求也高速成長,丁耘表示,尤其5G固定無線存取網路(FWA)因擁有快速部署、免接觸維護的特點,在此潮流中更具優勢。他進一步舉例,中東有一家營運商就將FWA作為重要的5G應用場景來拓展,也取得了顯著的商業成功。

若以調研機構提供的數據來看,丁耘此言不虛。全球技術市場技術諮詢公司ABI Research就預測,2021年全球5G FWA客戶終端設備(CPE)出貨量將超過400萬台,到了2025年,將躍升至1,170萬台,並以48%的複合年增率持續成長。

責任編輯: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