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昨(28)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第一場主題演講無意外地獻給了5G,由中國、西班牙、德國等電信集團董事長分享對5G趨勢的觀察,沒想到演講內容意外讓「數據監管」成為焦點。
中國是首場演講中唯一的亞洲代表,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認為「5G發展開進了快車道」,因為從兩年前5G開台至今,中國已擁有3.3億名5G用戶、85萬個5G基地台與約1萬個產業應用,這股趨勢讓中國GDP裡的數位經濟占比從2019年的35.2%,爬升至2020年38.6%,預計2025年將突破5成。
楊傑表示,當數據量伴隨大幅成長時,電信業就必須積極找到第二成長曲線,而他認為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重要的將是客戶個人化需求能否被滿足。
相較於中國移動的絕對樂觀,歐洲電信業看法則相對保守。
GSMA協會會長Mats Granryd說,電信業的技術標準不斷在變化,30年前推出1G服務的時候,大家只認為約全世界10%的人會擁有手機,但回頭來看,目前已經有52億人、地球3分之2人口能享受到行動網路資源;5G今年底有機會覆蓋地球5分之1人口。
Orange電信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Stéphane Richard觀察,目前電信業發展共有三大挑戰:第一,是仍有4成消費者未因為數位化生活受到幫助;第二,假新聞、技術懷疑主義興起,擔心駭客攻擊;第三,是氣候變化,需要更多減低碳排放的解決方案。
「未來有40%的流量是機器產生的,而不是人類。」西班牙電信董事長兼執行長 José María Álvarez-Pallete說,數位化革命正在改變世界,就像買車一樣,「會想追求更新的款式,而不會想買90年代的樣式。」
他呼籲歐洲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建構全新的電信監管架構,否則歐洲將可能在全球數位化賽道上落後。
德國電信執行長 Timotheus Höttges也有類似觀點,他認為5G發展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成長,預估至2030年時,消費者平均會使用15個裝置設備,大幅提升網路數據消耗,「顧客卻也會更加在意網路人權、數據透明化」等議題。
而被問到是否看好歐盟能達成2030年人口稠密區都覆蓋5G訊號的計畫,電信大老們觀點也很一致:技術沒問題,但政府是否願意投資基礎建設、能否促進電信業的永續發展才是最大影響。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