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舉辦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旗下衛星網路服務Starlink最快將在8月內實現覆蓋全球的目標,並預計未來1年內將擁有50萬用戶。
馬斯克表示,「我們應該能在8月內實現除極地外覆蓋全球的目標。」這番預告比前陣子曝光的時程還要早上一個月,SpaceX營運長格溫.蕭特威爾(Gwynne Shotwell)曾在回應美國航天航空協會時指出,他們會在9月將Starlink拓展至全球。
目標8月內衛星網路拓展至全球,降低終端價格成關鍵任務
從2018年Starlink計畫正式啟動以來,SpaceX已陸續發射1,700多顆衛星,並相繼在12個國家、地區推出服務。馬斯克指出,他們在最近超越了69,420活躍用戶的「戰略基準」,期望在未來12個月一舉將用戶數擴大為50萬人。
馬斯克透露,Starlink團隊已經兩個「主要大國」的電信業者達成了合作關係,但並未透露具體的國家或電信業者名稱。在5G網路快速發展的當下,他認為衛星網路與5G網路並非競爭關係,而是可以互補的兩項服務。
前陣子,SpaceX也傳出正申請在車輛、飛機等載具上提供Starlink網路服務,甚至正祕密與航空公司接洽,要聯手搶攻機上WiFi的商機。
「你可以將Starlink視作填補5G及光纖網路之間的空白,它可以到達一些世界最難觸及的地區。」馬斯克指出,「為3%、5%最難觸及且需要高速網路的人提供服務。」
不過在實現為偏遠地區的民眾服務前,Starlink的成本仍是個大問題。馬斯克透露,訂閱價格會是全球一致,大約每月100美元左右(約2,790元台幣),然而使用Starlink服務居高不下的前置成本,會是民眾使用這項服務的巨大門檻。
目前使用Starlink服務時,用戶必須先花費499美元(約台幣13,930元)購入數據機、路由器、天線等終端設備,高昂的門檻可能會令不少潛在用戶卻步,然而終端設備的實際成本甚至高達1,000美元(約台幣27,900元)以上,SpaceX已是虧本出售。
馬斯克表示,SpaceX目標將終端的價格降低至200或350美元(約台幣5,580元至9,769元),並且設計不太需要維護、能在短時間啟用的設備,「我們的客戶大多住在偏遠地區,有的地方甚至沒有電!」
預估將投資Starlink計畫300億美元,馬斯克透露星艦將展開軌道飛行試驗
儘管SpaceX目前在衛星網路取得領先地位,它身後仍有許多競爭者正努力追趕。去年一度面臨破產危機的OneWeb在獲得英國政府援助之後,如今也在軌道上擁有逾200顆衛星,預計近期將正式推出商業服務。
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衛星網路計畫雖然進度較為落後,也持續展開當中。目前亞馬遜已經完成終端設備的開發,4月時也向聯合發射聯盟購買了9具Atlas V火箭,將用於網路衛星的發射,不過發射時程等細節資訊目前尚未公佈。
為了在競爭者中保持領先地位,馬斯克透露在Starlink獲利以前,他們至少會投資50億美元,甚至可能高達100億美元,且最終投資可能會達到200至300億美元。不過一旦Starlink建置完成,可望為SpaceX創造300億美元的年營收,甚至分拆IPO上市也不無可能。
不過有專家認為,這個數字可能不是這麼容易達成。美國諮詢公司TMF Associates分析師提姆.法拉爾(Tim Farrar)指出,Starlink必須獲得上百萬用戶,才有辦法在一年內收回50億美元的投資,若要實現馬斯克年營收300億美元的預測,更是需要上千萬的用戶。
Starlink衛星網路貢獻的營收,大部分計畫將用於SpaceX的最新載運火箭「星艦」上。馬斯克渴望藉由這項技術實現將人類運送至月球甚至火星的遠大抱負。
星艦去年至今已經歷過數次的飛行測試,馬斯克也在MWC上表示,未來幾個月內星艦將展開首次軌道飛行測試,發射場會在7月完成準備,「這會是第一個能夠在月亮、甚至火星上建立基地、城市的系統。」
資料來源:Reuter、Interesting Engineering、The Verge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