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後這些工作最搶手!遠距指導員、數據偵探...後疫情10大潛力職業一次看懂
解封後這些工作最搶手!遠距指導員、數據偵探...後疫情10大潛力職業一次看懂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許多產業停下腳步,但另一方面也加速生活、工作模式的轉型,待全球疫情逐漸獲得控制,商業活動再次開放、經濟回溫後,可以預見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如果你正在尋找新工作,或正考慮轉換跑道,不妨參考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列出的未來10大潛力職業,雖然未必有適合你的職業,但也可藉此得知疫情後即將蓬勃發展的商業趨勢。

shutterstock_638045977_manager_team_talk.jpg
圖/ Jacob Lund via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疫情下這7強職缺大暴衝!UX科技文件寫手、藍灰領技師⋯為什麼比電商人才還搶手?

1. 遠距工作指導員(director of remote work)

在家工作、遠距工作已經成了一種常態,GitLab、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公司內部,都已經建立專門處理遠端工作相關事宜的職位,任務是確保所有員工(無論在不在辦公室)保持溝通順暢,並提供遠端工作所需的工具。

2. 身心健康顧問(Fitness-commitment counselor )

過去一年內,許多人的精神健康也受到影響,曾有過抑鬱、焦慮和壓力過大等情緒。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將會有越來越多人需要心理健康方面協助和指導。

3. 智慧居家設計(Smart-home design manager)

蘋果、Google、亞馬遜以及其他科技大廠在今年聯合推出智慧家庭連網標準「Matter」,未來只要是擁有「Matter」認證的產品,都能與這些品牌的智慧家庭及語音服務相容,比如使用Google助理來調節某款家電,其他家電若有認證標章,即便是不同品牌,Google助理照樣能幫你控制。

Google Home Max
圖/ 翻攝自Google官網

打破這層限制後,可以預見,未來的居家設計將會以智慧家居為主要設計方向。

4. XR/沉浸式體驗顧問(XR-immersion counselor)

XR(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也是越來越普及的趨勢之一,許多追求創新的品牌投入,沈浸式體驗顧問的角色為跟科技設計師、軟體工程師合作,訓練並協作,推廣AR或VR的技術。

VR
圖/ Pexels

5. 職場環境建築師(Workplace environment architect

疫情後,員工健康檢查到電梯動線安排,都成了雇主必須重新思考的事情,以人為中心的辦公室設計顯得更加重要,不只是硬體,職場是否要分流、一周有幾天遠距上班等等問題,都成了重要問題,需要仰賴專業顧問協助規劃。

6. 演算法偏見審查師(Algorithm-bias auditor)

演算法和大數據也是許多公司加強競爭力的方式,但卻也常有不盡人情的時候,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迦納裔美籍的科學家波拉維尼(Joy Buolamwini)發現一個機器人而在玩躲貓遊戲時,沒偵測到自己的臉,只因為她是深色皮膚。

波拉維尼因此成立了演算法正義聯盟(Algorithmic Justice League),希望能改善演算法世界中的偏見與歧視,未來這樣的工作將會越來越重要。

7. 數據偵探(Data detective)

數據偵探的工作是利用大數據,觀察市場的局勢與方向,透過數據分析,給予企業各式各樣的建議。

DISCUSS ASIAN DATA analysis.jpg
圖/ 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想轉換跑道怕實力不足?LinkedIn揭密10大最缺職位,推免費線上培訓課

8. 網路災害預報員(Cyber-calamity forecaster)

去年有許多公司都受到勒索病毒、勒索軟體的威脅,資安人才成了各大企業都必備的職位,未來勢必會持續成長,幫助監控潛在的網路威脅。

9. 潮水建築師(Tidewater architect )

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等等問題,依舊是一大挑戰,在未來的建築設計理念中,將會強調與自然共存共榮,而非對抗,該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已經是建築師設計工程計畫時的第一要件。 「潮水建築」(Tidewater architecture)是指美國南部沿海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以順應自然環境、能保護房屋免受低水位氾濫而聞名

10. 人機協作團隊經理(Human-machine teaming manager)

在疫情爆發之前,與機器合作的工作模式就已經是潮流,未來只會持續增加,如何讓人與機器更有效率地共事,將會需要專業的團隊經理來管理。

shutterstock_1520691038_ai_interview.jpg
圖/ MONOPOLY919 via shutterstock

不過,《富比士》指出,世界經濟論壇關注的是聽起來時尚又新潮的工作,大多數都是由專業白領人士占有,還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新工作趨勢。例如未來家庭用的健康輔助設備、護士、醫療專業人員的需求皆會增加;隨著遠距工作成為潮流,從大城市搬到郊區的人也變多,新房建造、改建相關的需求將會上漲;另外,在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收養了寵物來陪伴,可以預期,未來相關產業以及獸醫的人數也會增加。

延伸閱讀:
1. 2 種員工讓團隊吵架、人心渙散!組織心理學家:主管沒肩膀處理,留不住人才
2. 畢業就碰上「就業冰河期」怎麼辦?疫情下,給新鮮人的 2 個求職提醒

最新7月號雜誌《零碳新賽局》馬上購:傳送門
本期「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文潔琳、錢玉紘

關鍵字: #人才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9 成老闆沒發現的數位轉型盲點:缺少「自己專屬的域名」,等於把客戶拱手讓給平台!
9 成老闆沒發現的數位轉型盲點:缺少「自己專屬的域名」,等於把客戶拱手讓給平台!

台灣有 167.4 萬家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 98%,近九成已投入數位轉型,從導入數位工具、社群行銷到進駐各大平台,努力跟上消費行為的變化。但縱然許多企業積極投入數位化,卻忽略了在數位世界「被找到、被信任」的關鍵門檻,而這正是企業專屬域名的重要性。

在 AI 時代,資訊大量生成,真假難辨已成消費者最大痛點。企業要被找到、被信任,第一步就是擁有專屬域名。根據 2025 年《Consumer Pulse Report》,有 74% 的消費者更信任與品牌名稱完全一致的域名。對中小企業而言,註冊 .tw 或 .台灣域名不只是在地品牌的數位門牌號碼,更是避免仿冒與釣魚風險的防護盾。專屬域名代表真實身份與長久信任,是數位轉型中最穩固的基石。沒有專屬域名,就等於在數位世界失去定位;擁有 .tw域名才能在資訊洪流中被正確看見、被消費者選擇。

各行業註冊「.tw/. 台灣」域名比例
各行業註冊「.tw/. 台灣」域名比例
圖/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從域名開始,建立企業的信任基礎

「沒有信任,就沒有轉型。」TWNIC 董事長黃勝雄語氣堅定地說。他指出,台灣過去 25 年成功建構了高速且普及的網路環境,但數位信任卻沒有同步建立,企業與消費者都在承擔隱形的風險成本。「數位轉型不只是上平台、買廣告,更要先確保顧客能找到真正的官方入口,並且放心與品牌互動。」他強調,註冊與品牌名稱一致的域名,是建立數位信任的第一步,也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最基本的約定。擁有明確的「門牌號碼」,不僅能向市場清楚宣告品牌身份,更能把流量與顧客資料導回自己,避免完全受制於第三方平台的演算法或規則。

黃勝雄指出,台灣需要建構自己的「數位信任體系」,以公開、透明、隱私保護為原則;同時,TWNIC透過國際合作建立「受信賴通報者」(Trusted Notifier)機制,由可信任通知機構通報並快速處理涉嫌惡意網路活動,進一步強化域名安全治理;他強調.tw 與 .台灣域名是這個信任機制很重要的基礎。相較於國際域名,.tw 與 .台灣域名受台灣法律保障,違法與詐騙案件比率僅 0.07%,是企業建立官方網站、守護品牌資產的最佳選擇。「唯有將信任融入制度、技術與文化,台灣的數位發展才能真正站穩。」

黃勝雄.jpeg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黃勝雄董事長
圖/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讓數位轉型不只是上雲端,域名更是品牌管理的起手式

長期關注台灣企業數位化進程的臺灣數位企業總會執行長王怡雯觀察,許多中小企業還停留「數位優化」階段,「只是把流程上雲,商業模式卻沒有真正改變。」她指出,有些傳產甚至仍用傳真接單,南北數位落差明顯,顯示轉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王怡雯執行長
臺灣數位企業總會 王怡雯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她提醒,AI 正在改變流量分配的規則,能不能被看見將決定企業能否抓住下一波商機。若能擁有自己的域名並建置專屬網站,不僅能強化搜尋引擎與 AI 的索引效果,還能在下一波流量紅利來臨時把握曝光機會,提升行銷能見度。「很多老闆覺得品牌名稱和域名不同也無妨,甚至只用社群平台開店。」王怡雯說,這樣雖然短期見效,卻埋下長期風險:「一旦平台演算法改變,流量與顧客資料都不再掌握在自己手裡。」

她形容域名就像數位世界的門牌號碼;與品牌同名的專屬域名不只讓消費者和搜尋引擎能找到企業,在 AI 時代更能提升被引用的機會,形成可持續的網路流量。「如果沒有把這個門牌號碼訂下來,就等於放棄了下一波數位紅利。」王怡雯最後提醒,數位轉型的最終目標是找到新的商業模式,「從域名、官網開始把品牌內容整理好,才能把轉型真正轉成企業成長動能。」

建立數位店面,讓域名成為企業的關鍵投資

企業對域名的重要性認知仍然不足,TWNIC 執行長余若凡強調,第一步就是先把品牌的「門牌號碼」建立起來。「域名就是數位世界的門牌。沒有門牌,顧客和搜尋引擎都找不到你。」她提醒,許多企業把生意放在社群媒體上,就像租在別人的房子裡,「房東」一旦改規則,流量和顧客資料可能瞬間消失。

她指出,擁有自己的 .tw 或 .台灣域名並不困難,每年僅需數百元即可完成註冊,再用受理註冊機構的一站式服務,就能建好一個簡單官網,讓所有行銷活動有個長期的「官方落點」。這不只是集結被平台收走的流量,更能累積品牌的自然曝光,確保消費者每一次搜尋都能找到真正的官方網站。

余若凡補充,2024 年已有 2,219 筆 .tw 域名完成 DNSSEC 部署,超過六成域名啟用 HTTPS,顯示企業對資安防護需求持續上升。「DNSSEC 透過數位簽章驗證 DNS 回應,確保資料不被竄改,讓使用者安全到達正確網站,同時強化網路信任基礎。」她說TWNIC亦推出綠色域名認證服務,如同社群媒體平台上的「藍勾勾」身份認證標示,能核驗註冊人身份並協助使用者辨識何者為真正企業提供的網站;域名安全鎖(Registry Lock)則以多重驗證機制,防止域名被未經過授權的人士竄改或轉移,甚或刪除。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現在,就是中小企業重建數位信任的時刻

「數位信任不是口號,而是企業能不能把顧客留住的關鍵。」余若凡強調,現在正是中小企業重建數位信任的最佳時機,從擁有一個 .tw 或 .台灣 的專屬域名開始,把流量、顧客資料和品牌主控權重新抓回自己手中。「我們希望讓每一家企業都能用最低的成本,建立一個安全、可信任、被 AI 看得見的數位門牌。數位轉型不應只停留在上平台或投遞廣告,而是要先立起屬於自己的品牌門牌。『Trust in Every Click! 點點都信任』不只是一個口號,更是幫助企業從每一次點擊開始,與顧客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讓台灣品牌在全球市場被看見。」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