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今(26)日於新竹召開股東常會,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再度被詢問有關日本與德國設廠的可能性,他坦言是否設廠都是因應客戶需求,德國仍在評估的早期階段,而日本則確定會設廠。
2020年台積電整體營收成長31%,今年將延續台積電半導體製造技術領先、美國先進製程擴展、網路防護力與客戶信任關係等優勢,預期目標營收將成長20%以上。
至於海外設廠部分,可看到台積電已在中國南京、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置晶圓廠,分別生產28奈米和5奈米技術;此外,台積電也與日本茨城縣筑波市設立材料研發中心,加強後端封測技術,特別是3D IC與SoIC研發。台積電也證實將於日本建廠。
台積電海外設廠策略,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劉德音表示,台積電海外設廠通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例如台積電有七成的客戶在美國,而美國未來有龐大的製造需求,特別是基礎建設與國家安全層面,雖說這方面的業務只占台積電小部分營收貢獻。
反觀日本的設廠評估,也是回應客戶需求所致。但日本建置成本比起台灣本地高出許多,劉德音也表示,這方面受到客戶許多支持得以克服,現階段目標就是在日本建廠,期待日本的的營收貢獻能與成本差打平,營收獲利帶來平穩成長。
至於德國建廠,劉德音表示確實應德國政府邀請,進行評估,但他認為言之尚早。目前台積電仍於德國客戶持續溝通,各方面的規劃仍是非常早期討論。
劉德音強調,台積電海外設點是經過非常縝密的審慎考量,2019年底宣布美國亞利桑那州12吋廠的投資案,早於2016年就開始與當地密切洽談。
海外擴張成本高,50%毛利率如何維持?
面對台積電全球海外擴張所帶來的高昂的資本支出,要如何維持長期50%毛利率目標呢?劉德音表示,台積電為求穩健,海外擴張策略主要來自於客戶需求,會與客戶保持密切關係,海外擴張所增加的成本,也將與客戶互相分擔,以達50%毛利率目標。
不可諱言,全球半導體製造在地化已是大勢所趨。劉德音認為,半導體製造在地化乃是由疫情、貿易爭端、天然災害等因素導致,不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緊密結合,讓消費者得到最大利益,因此台積電並不擔心在地化所帶來的影響。
劉德音強調,半導體製造並非擁有土地、金錢、技術就能到位,實際上還需考量到「有效產能」因素,包含生產設備、產品組合、個人休息時間、品質因素等條件下,工廠或某特定生產設備所能達到的產出率。也因此,有效產能是無法透過尋求政府協助就能解決的問題,而這也是未來計畫供應鏈移動的廠商需要評估衡量的重點。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