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一句話來概括喜茶的成功與革新,那就是它從不把自己當作一家賣飲料的企業,喜茶跨出喝完即丟的範疇,勇於走入更多領域,奠基了一個以它為中心的「喜茶宇宙」。
在茶飲這個低門檻、少投入、高回報的行業中,前仆後繼的人都想來分一杯羹,但能做大做強的寥寥無幾,喜茶卻打破了固有的局面,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成為奶茶界頭牌,甚至拿到了知名投資機構IDG資本和知名投資人何伯權超過一億元的投資。所以為什麽,喜茶不僅可以在短短一年時間內一路走紅甚至成功拿下融資?
鞏固這樣生態系的首要條件,在於喜茶的核心競爭力是直營連鎖,聶雲宸一直認為用戶體驗比單單賣一杯茶更為重要,在直營模式下,每家喜茶實體店都有十餘名員工,分別負責點單、煮茶、加料、調制、打包等工作,甚至是微小的鏟冰塊、折疊穩定杯子的紙托都有專人負責,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只有在直營模式下才能確保SOP流程極度細化,並從源頭保證質量,讓喜茶的品質與本店別而二致。
就如上篇提到,喜茶的茶底不同於其他奶茶店的紅茶、綠茶等等這種常見的茶葉品質,而是一直走在原創的路上。比如「金鳳茶王」這種市場上並不存在的茶葉,其實是由幾款茶葉拼配而成的,並且烘培時間、配合比例等都是經過無數次試驗才最後敲定的。
行銷方面,喜茶在社交圈的推廣已經十分純熟,基本每月都會有一款新產品上架,並且通過公眾號進行推廣,保持品牌熱度,且根據調查喜茶公眾號的推文閱讀量基本都有十萬以上,現如今很少有餐飲系列公眾號推文可以達到這個數字,這也側面說明了喜茶的粉絲數量之多。
當這些基礎條件已經達到後,喜茶開始伸出枝枒,創造生態。
每年喜茶都會與各大品牌進行合作,推出一系列聯合產品,跨界行銷是現在商家經常使用的一種玩法,但是喜茶卻將這種玩法靈活運用,新玩法吸引了不少的年輕人,同時也拓寬了知名度。
比如不久前喜茶和Airbnb正式宣布開了一家名為「阿喜的靈感之家」的民宿,設計中充滿了芝芝芒芒的味道,顧客身處其中,仿佛沈浸在喜茶的芝士奶蓋里發呆。
最驚人大膽的莫過於跟保險套。七夕喜茶竟然和岡本聯名賣奶茶,標語「用一杯好茶,套住你的心」,這次聯名讓不少網友大呼驚訝。但其實喜茶已經不是第一次做這種聯名了,之前的情人節也是牽手杜蕾斯來了一波操作,仔細盤點不難察覺,這些年喜茶的聯名幾乎包囊了從日用品到彩妝的各個領域。
由於主打「靈感之茶」,在所有觸及生活的面相裡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喜茶聯不了的。透過聯名開展的消費族群,回饋無疑十分驚人,這些聯名帶給喜茶的能量,讓喜茶又再一次走向新的高峰。
單看四年之內,2017到2021,喜茶連動的品牌已經超過74個,球鞋化妝品都太小意思,甚至連W酒店、浦發銀行、大英博物館、漢儀字體公司、威猛先生,連競品茶顏悅色都可以攜手合作,靈感之茶當之無愧,每次出招就讓人跌破眼鏡。
貌似生活無所不喜茶,喜茶無處不生活。這生態系,還可以怎麼玩?
2021年6月30,茶飲圈發生一件大事,即是三巨頭之一的奈雪宣布於香港上市,IPO目標籌資48.4億元港幣,如此看來奶茶資本化的趨勢勢不可擋,那我也得針對喜茶這頭號競品作簡單分析,方能完整看待喜茶在這個產業中的位置。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是近幾年來奶茶店增速最緩慢的一年,不少區域的奶茶店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尋找品牌破局的良藥,成為大多數茶飲品牌的頭等大事。
喜茶和長沙奶茶霸主茶顏悅色,就在這個時候來了一場高調的官宣合作,喜茶將此次長沙之行錄制成VLOG,還畫了一則長圖文《阿喜長沙見聞錄》,記錄這次跨界的緣起,和這次觀光旅行的所見所聞。
喜茶×茶顏悅色還发布了聯名禮盒。喜茶將長沙作為主線背景,曾經的「廣東特產」與現在的「長沙特產」,世紀同框,夢幻聯動,皆在此盒中 。這次的高調合作在奶茶行業中也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兩位奶茶屆巨頭化競爭為合作,強強聯手、合作共贏。
這次的聯手不僅秀出了有趣的品牌人設,為粉絲制造了一種看似出乎意料、實則情理之中的驚喜感,還順帶從對方的粉絲中成功圈粉。聯合行銷已經成為品牌流量的新入口。但喜茶和茶顏悅色之所以能夠成功聯合,是因為他們雖為茶飲業同行,但是兩個品牌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並不存在特別強烈的市場競爭沖突。
在產品形態上具有差異性,兩者更是完全不在一個價格競爭帶;最後兩者的市場定位大相徑庭。喜茶和茶顏悅色的這波聯合行銷著實向業內其他品牌做了一次完美的示範,更突破了奶茶行業的傳統壁壘,為奶茶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考。
而奈雪首先從設計風格看來,喜茶門店風格更加有禪意,奈雪主要迎合女性消費者的風格偏好,以小清新的時尚優雅風格為主。也就是說,儘管奈雪的門店也很美,但喜茶的門店設計更加的充滿韻味和意境,更能夠體現創新這一標籤。
其次從行銷方面看來,盡管兩家品牌都十分重視行銷,但是各自的側重點卻不一樣,奈雪更傾向於將社交平台定位成發展途徑,而喜茶則更關注於整體品牌形象的打造,憑趣味性、話題性的跨界合作製造話題熱度。從受眾人群中分析,關注奈雪的粉絲人群分布在「80後」和「85後」的整體占比為12.07%,而喜茶這部分年齡人群占比為19.75%,從這部分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兩品牌的受眾有所重疊,但基於行銷的基調不同,未來這塊將是兵家必爭之地。
由此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兩家最具代表性的茶飲品牌在口碑、行銷、產品和受眾人群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內容,也反映出了兩家品牌截然不同的發展思路,奈雪搶先IPO,但喜茶的壁壘是奈雪可以靠資本攻下的嗎?這就有待後續兩家的差異化經營而定。
責任編輯:林佳葦、陳建鈞
(本文由Leo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