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反壟斷、限制數據收集加強監管力度!中國對網路巨頭祭出史上最嚴格法規
靠反壟斷、限制數據收集加強監管力度!中國對網路巨頭祭出史上最嚴格法規

近幾個月來,中國對網路巨頭的監管持續收緊,連番打擊了各個領域,現在又祭出了被認為是史上最嚴格的隱私規範之一,阿里巴巴、騰訊等多家網路巨頭的股價都應聲受挫。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週二公佈了一套禁止不當競爭、限制對用戶數據使用的新規範,目前已進入到第三輪的審查,預計是該法規通過的最後一輪審查。《金融時報》指出,這個消息揭露之後,京東、阿里巴巴及騰訊的股價分別下跌了5.2%、4.8%及4.1%。

遏止壟斷也限制數據取得,中國祭新法規加強控管網路巨頭

中國政府表示,此舉是為了制止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以及保護經營者與消費者權益,並促進數位經濟規範的健康發展。該法規要求任何機構或個人都必須減少收集中國公民數據,且必須事先獲得用戶同意。

根據目前披露的內容,該法規主要將針對虛假宣傳、評論作假、不當競爭、用戶數據保護、消費者隱私等議題,現在已公開向中國民眾徵求意見,預計到9月15日為止。

上海顧問公司AgencyChina研究及策略主管麥克.諾里斯(Michael Norris)則指出,這項法規頒布後包括電商及短影音等各大平台都很可能得增加合規成本。

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alibaba_1046644942.jpg
在中國公佈關於反壟斷、隱私數據的新規定後,阿里巴巴等網路巨頭的股價皆受到影響。
圖/ BigTunaOnline via Shutterstock

顧問公司Trivium科技分析師坎德拉.謝弗(Kendra Schaefer)認為,這次法規打擊範圍之廣,以及超乎以往具體程度顯示出,這將是中國政府打擊這些行為的關鍵措施,但他擔憂這項措施很可能只限制民營企業,而不會限制政府機構使用數據的權力。

從螞蟻集團上市被迫喊停、下架滴滴出行、整改補教產業到現在的新法規,中國對網路巨頭正一步步地加強,稍早也傳出中國政府取得字節跳動的1%股份,獲得了董事會的一個席次。

字節跳動一直外傳有著上市的考量,但在中國加強監管後暫時打消了念頭,並積極與中國政府協商交流,確保公司能夠符合官方標準與法規限制。

持續收緊數據監管,專家擔心恐影響拓展海外業務

中國民眾則普遍贊同政府收緊對網路巨頭的規管,認為壓價等不當競爭只會拖垮中國各產業的發展,也有人相信應該限制網路巨頭對用戶數據的使用。《華爾街日報》指出,一位中國律師曾在與串流平台的訴訟中,被公開他個人的觀影歷史紀錄。「這些科技巨頭相信他們可以對用戶資料為所欲為,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該律師指出。

加強數據監管或許也是中國民眾的心之所向,2018年時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曾說,「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方便。」結果遭受眾多網友砲轟,中國人對科技公司任意使用數據的作法早已感到厭倦。紐約大學法學教授Winston Ma就指出,「對中國科技公司來說,沒有任何責任、成本收集及使用數據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tiktok-unsplash.jpg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傳出被中國政府入股,獲得一個董事會席次。

另外,為了避免數據外洩等危機發生,中國政府也要求關鍵的資訊基礎設施營運商必須每年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及風險評估,購買安全有保證的網路產品及服務。

過去一年來,中國政府對數據安全變得更為看重,特斯拉便因為有蒐集數據的疑慮,被要求必須在中國建設伺服器,將中國用戶的資料留在中國境內。滴滴上市後被中國政府強迫下架,也是出於數據安全的理由,並對多家自駕公司進行審查,確保沒有資訊遭到濫用或外洩的疑慮。

律師事務所Pinsent Masons香港合夥人保羅.哈斯維爾(Paul Haswell)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擔心民營企業獲得太多數據與權力,必須採取行動進行控制,但他擔憂這種作法可能將加劇中國企業在海外拓展業務的難度。

資料來源:Reuter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

責任編輯:錢玉紘

最新8月號雜誌《區塊鏈上的金融新世界》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臺灣籌資環境迎來雙向開放新時代!金管會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從制度開放到信任重建的創新實驗

當全球資金版圖隨著AI、綠能與新經濟崛起而重新洗牌,創新企業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資本舞臺?為持續創造臺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金管會偕同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正式推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希望打造臺灣成為「亞洲的那斯達克」。這場制度改革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認為,這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升級,更是場「信任機制」的轉折。

制度鬆綁、產業聚焦、整合服務,以新架構為創新開路

「這次改革展現的決心和行動力,真的很令人佩服。」陳素蘭說。從今年初的創新板2.0到如今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不到一年的時間,臺灣的資本市場已完成制度再升級的腳步。

她認為,這反映出臺灣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下的一股新決心,已不再只是守成而是學會擁抱創新。「過去我們總覺得資本市場很保守、怕風險,但現在證交所和櫃買中心聯手改革,代表他們真的看到新經濟的潛力,也準備好迎接更大的挑戰。」陳素蘭以自身的角度觀察到,這樣的制度開放,其實也是種社會文化的變化,意味著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長大,不只是法規鬆綁,更是種思維轉向,能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

根據陳素蘭的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這次改革的核心精神,是把資本市場導向創新,成為新經濟發展的推進器 。她指出,這次的改革聚焦在三個主要方向,這不只是一次制度升級,更像是「結構性開放」:

  • 聚焦重點產業,鎖定半導體、人工智慧、綠能、生醫、資安、航太等新經濟領域,以集中資本與政策資源,她認為這種作法讓資源能被更有效利用,也讓政策更務實 。
  • 法規鬆綁,這包括調整創新企業與外國公司在臺上市條件,如縮短保薦期間、簡化內控審查,並開放非陸港澳企業以更彈性的規範掛牌。她認為這代表政府願意冒風險,市場才有機會成長,是從保護市場變成陪著創新一起成長的思維轉向 。
  • 整合服務,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由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提供輔導 。她最有感於這項創舉,因為它有助於解決新創最怕的「資訊不對稱」問題 。有了單一窗口,企業不會再迷路,投資人也更容易理解市場,是「重新建立信任的開始」。

陳素蘭也強調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於「雙向開放」,從以往較著重讓新創「走出去」,轉變成讓「世界走進來」,當更多國際創新公司選擇臺灣作為籌資基地,不僅能帶動資金流動,更能促進學習與合作。

讓台灣從籌資市場,走向亞洲創新的連結樞紐

長期觀察創業生態的陳素蘭也提醒創業者,進入資本市場不只是募資,更是品牌與信任的挑戰。「上市應該是永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能被市場檢驗,是企業成長的另一種保護。」她說。

談到臺灣新創的未來,陳素蘭再次提起她長期倡議的「品牌、信任、資本」三支點理論。她認為,這次制度改革正是三者開始匯聚的時刻。當法規鬆綁與轉板機制逐步成熟,資本的流動性得以被釋放;當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更加透明,信任就有了根基;而當企業願意在公開市場中接受檢驗,品牌本身便成為最有力的背書。「當企業能在透明的市場中持續成長,品牌就會變成信任的代名詞,而信任又會吸引更多資本,這就是正向循環的開始。」陳素蘭說。她相信,唯有這三個支點相互強化,創新企業的價值才能被看見,整個生態系也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長期動能。

展望未來,她希望臺灣不只是一個籌資市場,更成為亞洲創新資本的「中介者」。「我們既擁有堅實的科技產業,也有成熟的資本市場。若能持續深化制度與國際鏈結,臺灣完全有條件成為亞洲創新企業的試金石。」創新不是口號,而是場社會共識的累積。陳素蘭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願意一起相信,創新的價值值得被投資。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