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Google砸千億對抗資安威脅!網路攻擊日益猖獗,科技巨頭怎麼出招?
微軟、Google砸千億對抗資安威脅!網路攻擊日益猖獗,科技巨頭怎麼出招?

近年來,網路攻擊在全球日益猖獗,而美國一眾企業更是駭客眼中的頭號肥羊。面對越加頻繁的網路攻擊與資料外洩,美國總統拜登也召開會議與科技巨頭齊聚一堂,要求業界領袖們採取行動。

美國週三登場的網路安全峰會中,從科技到保險等各個領域的業界領袖都參與會議,承諾為維護網路安全、避免用戶資料外洩制定更多計畫,微軟、Google等科技巨頭也承諾將投入百億美元強化防護能力。

拜登強調,大多數的關鍵基礎設施都是由民營公司擁有及營運,聯邦政府沒辦法獨力解決網路安全的問題,企業巨頭有能力也有責任一起提昇網路安全標準,目前也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逐漸惡化的網路安全也讓美國政府近期制定新規,要求與聯邦政府有合作關係的企業,強制對數據進行加密,且登錄系統需要雙重認證。且由於資安人員缺乏,使得解決網路安全變得更為困難,美國政府推估,在目前猛烈的網路攻擊環境下,大約存在50萬個資安相關職位的缺口。

微軟、Google承諾投入百億美元,強化資安防護能力

從去年爆發的SolarWinds供應鏈攻擊,到今年油管公司Colonial Pipeline被駭、微軟Exchange Server遭到攻擊、NSO間諜軟體入侵iPhone等,美國面臨的網路攻擊正逐漸加劇。

根據2021年度SonicWall網路安全報告,從2019年開始,全球勒索軟體攻擊數量增加了62%,若聚焦北美更是上升了158%,且這些網路攻擊開始變得更加龐大、複雜。例如微軟就曾公佈過,他們推估參與SolarWinds的駭客多達1,000人以上。

而美國政府的呼籲,也讓各家科技巨頭在會議上做出承諾,強化網路安全。蘋果表示他們將啟動一項新的網路安全計畫,改善供應鏈的網路安全,具體措施可能包括授課培訓、雙重認證等作法。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會後也在推特上表示,微軟將在未來5年投資200億美元(約新台幣5,500億元)改善網路安全,並會花費1.5億美元協助美國政府提昇防護能力,並增加他們網路安全培訓的合作夥伴。微軟在近期多起網路攻擊事件都身處核心,是遭遇資安威脅的重點公司。

Google也同樣宣稱未來5年內將投資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800億元),強化產品與供應鏈的網路安全。

彌補美國資安人才缺口,Google、IBM宣佈培訓計畫

另外,美國資安人才的缺乏也成為許多企業承諾的焦點。Google就承諾將透過職涯證書計畫(Career Certificate program)訓練10萬名網路安全人才,協助填補美國資安人員缺口。

僅限編輯使用_shutterstock_1100237579_google.jpg
Google宣稱將透過他們的認證計畫,為美國培訓10萬名網路安全人才。
圖/ efa2015 via 僅限編輯使用

IBM也聲稱網路安全是個長期問題,承諾將為15萬美國人培訓網路安全專業能力,並計畫與一些老牌黑人大學合作建立資安中心。

亞馬遜新任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也出席了這場會議。身為全球最大的雲端業者,亞馬遜也宣稱將為員工建立網路安全培訓,並為客戶免費提供雙重驗證設備。

而在這些科技巨頭以外,金融服務公司TIAA宣佈將紐約大學合作,為員工提供免費的網路安全課程,而非營利組織Code.org則計畫在未來3年內,為超過300萬名學生培養網路安全知識。

同時美國政府也希望保險業者可以從制度上面著手,迫使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網路安全,才能夠滿足保險條件。美國國會也提議要求企業必須提出網路安全報告,將網路攻擊透明化,但目前拜登政府對此不置可否。

網路安全並非一朝一夕,一場會議就能實現,但企業高管們認為這次召集將是美國政府與企業共同應對網路攻擊的起點。摩根大通執行長傑米.戴蒙就評論,「這是一場非常有效率、合作的會議。」

如今,面對越加嚴峻的資安風險,各家科技巨頭都給出他們對網路安全的承諾,不過最終能否有效防範網路攻擊,培養出抵禦駭客威脅的韌性,就還有待時間驗證了。

資料來源:華盛頓郵報CNBCGeekwire

關鍵字: #資訊安全 #駭客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