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蘋果MR頭盔完成晶片設計,連線iPhone才能發揮100%實力
使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蘋果MR頭盔完成晶片設計,連線iPhone才能發揮100%實力
2021.09.06 | 3C生活

蘋果傳言已久的AR/VR裝置(後續簡稱MR頭盔),近日又有了新消息。有媒體披露蘋果的MR頭盔基本上將不是一個能夠完全獨立運作的設備,而是需要與iPhone等設備搭配使用才能發揮完整功能。

根據《The Information》取得的最新資訊,蘋果謠傳已久的MR頭盔並無法獨立運行所有功能,部份負擔較為沈重的功能則需要仰賴連線iPhone等蘋果設備進行處理。

為延長電池續航力,蘋果MR眼鏡必須搭配iPhone使用

或許可以想像成,蘋果的MR頭盔將是一個類似AirPods、Apple Watch的穿戴式裝置,必須圍繞iPhone、iPad等蘋果產品使用。雖然聽起來似乎有些讓人失望,但蘋果這樣設計卻是有理由的:為了盡可能節省電力消耗,延長設備續航力。

而依照今年3月的披露,蘋果一直希望能降低MR頭盔的重量,期望最終能維持在100公克至200公克之間,大約相當於一支iPhone的重量。為了降低頭盔的重量,也曾傳出蘋果考慮使用網布(fabric mesh)材料。

目前市面上的AR或VR頭盔都難以避免額外的外部裝置,或者沈重的內部電池,蘋果相望藉由這種各個設備間的「合作」模式,減少MR頭盔的電力負擔。

僅供刊物用途_shutterstock_1511085815_iPhone11.jpg
為了減輕MR頭盔重量、延長電池續航力,也設計成必須與iPhone等設備結合使用,才能完全發揮所有功能。
圖/ ALDECAstock via shutterstock

去年《彭博社》曾披露,蘋果內部先前對MR頭盔的設計形式也尚未定案,初期的原型需要配合一個額外的設備使用,類似一個小型的Mac電腦,但時任設計長的強尼.艾夫(Jony Ive)及庫克(Tim Cook)都反對這種作法,希望設計成一個單獨的設備。

雖然最新的披露顯示,蘋果的MR頭盔可能無法完全單獨運作,卻類似兩種想法的折衷,沒有額外的設備,但需要與iPhone等無線連接使用。

外媒《Ars Technica》指出,蘋果近年一直與開發人員合力發展AR工具與API,以加速ARKit、RealityKit等AR開發工具的發展,而這些成果未來都可能應用在蘋果開發中的MR頭盔上。

MR頭盔晶片完成設計,不包含AI功能、強化數據傳出

且根據《The Information》的披露,目前蘋果也正在開發用於MR頭盔的SoC(系統單晶片),預計將使用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技術,且沒有像iPhone或Macbook的晶片一樣搭載神經網路引擎,主要運用於機器學習或AI運算。

換句話說,若有牽涉到AI技術的部份,MR頭盔就必須仰賴iPhone等設備進行處理,也因為須與其他設備搭配使用,SoC在設計上也更為強化無線數據傳出、處理壓縮或解壓縮影像資料等功能,這款SoC預計最快也要1年後才能邁入量產。

另外,這次的爆料也聲稱,蘋果已經完成圖形驅動程式及影像感測器的設計,該感測器能夠從用戶周遭捕捉高解析度的影像用於AR呈現上,大小等同該MR頭盔使用的鏡頭。

先前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郭明錤則預測,蘋果最快將在2022年底前推出MR頭盔,2025年推出AR眼鏡,而AR隱形眼鏡等級的產品則要等到2030年至2040年才有望登場。

TIM COOK-copy
蘋果執行長庫克今年4月曾對外表示,AR對蘋果的未來非常關鍵,將顛覆你我的溝通方式。
圖/ JStone via Shutterstock

蘋果至今仍對開發中的AR裝置守口如瓶,不過今年4月執行長庫克曾表示,AR技術對蘋果的未來非常關鍵,聲稱AR將改變我們與親朋好友們的交流,顛覆醫療、教育、遊戲及零售領域的溝通方式。

AR、VR技術問世已有一段時間,但到現在該怎麼運用這些依舊在摸索當中,蘋果計畫運用這些技術實現怎樣的願景,即將登場的MR裝置能否突破這樣的局面,如庫克聲稱的顛覆你我的溝通方式,也讓人感到好奇。

資料來源:The VergeArs TechnicaThe Information

責任編輯:蕭閔云

熱門焦點:
1. 日企佔據電動車專利優勢,豐田奪競爭力冠軍!台灣代表Gogoro贏過三星
2. 12歲的他靠自製NFT,放完一個暑假賺進千萬元!發豪語要當下個馬斯克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關鍵字: #蘋果 #VR_AR_MR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