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貨率僅1%、比iPhone還低!台灣最大生鮮電商,如何拚出年營收12億元?
退貨率僅1%、比iPhone還低!台灣最大生鮮電商,如何拚出年營收12億元?

「你買蔬菜箱了嗎?」自5月中本土疫情升溫以來,為了降低外出採買風險,消費者開始轉向網路購物。各家業者也快速推出一箱包含多種蔬菜、水果的「補給箱」,讓顧客在家也能輕鬆買菜。

據未來流通研究所調查,受惠於疫情,消費行為從實體移往線上,2020年台灣整體零售業規模成長僅0.2%,電商通路增加16.1%。

其中,生鮮食品電商的交易金額高達862億元,年增 21.5%,成為電商通路的銷售主力。

看準這塊高速成長的大餅,不只綜合電商平台momo、PChome,實體零售全聯、家樂福,及外送平台foodpanda、Uber Eats等業者,都先後加入生鮮電商的戰場。

在眾多品牌、平台中,有家電商的產品退貨率比iPhone還低,不到1%;擅長打造爆品,2020年每月售出的雞胸肉相當於7-11全台6000家門市的總量;創業僅7年的愛上新鮮,如何殺出重圍?

愛上新鮮從冷凍水產起家,逐步擴展肉類、水果等品項,靠著精準選品與行銷,搭配迅速出貨能力,創業第二年即損益兩平。2020年營收12億元,創下新高,為台灣最大生鮮電商。

與源頭廠研發獨家商品,千項產品毛利超過4成

「消費者買東西不外乎3個考量:價格、品質、數量,」董事長吳榮和解釋,愛上新鮮9成9是自有品牌,一方面自知做平台比不過大型電商,另一方面以品牌做出差異化。一個品項只和一家廠商合作,不經中盤商,直接找源頭廠,共同研發獨家產品。

過去,合作廠商多與實體通路接洽,新產品若要上架通路,必須自行承擔庫存和虧損風險。愛上新鮮則採取「買斷制」,後續盈虧由通路吸收,以此為籌碼跟供應商談到好價格;並用2周~1個月的時間,少量上架、快速測試商品水溫,降低成本、提高毛利。

相比大型綜合電商平台有近萬種品類,愛上新鮮僅有千項產品,除了跟廠商談到好價錢,也必須精準選品,不浪費任何採購資源。

執行長張佑承舉例,一個月可以賣出70~80萬片的雞胸肉,就是愛上新鮮的暢銷商品,口味多達25種,為市場之最,「別人是10支中1支就好,我們必須中4~5支。」

攤開台灣兩大電商平台momo、PChome的財報,商品毛利落在25~30%,愛上新鮮靠著採購實力,毛利做到超過4成。

電商產業「流量 = 銷量」,用數據挖掘消費者需求

打造爆品的關鍵,來自數據洞察。藉由趨勢觀察、關鍵字、Facebook演算法等分析手法,愛上新鮮挖出消費者需求,進一步開發新產品。

舉例來說,張佑承發現「低醣飲食」的網路聲量逐漸提升,連帶拉抬「雞胸」「蔬菜」等關鍵字,以此為基礎打造「低醣飲食組合」;消費者還可以自選20~30種低醣肉品或蔬菜,客製化自己的蔬菜箱,為全台首創,也是愛上新鮮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勝軍。

除了前期商品開發,後期的行銷宣傳也是著力點。「沒有流量等同沒有銷量,」張佑承點出,Facebook文案的人像大小、商品位置、文字順序等都會影響廣告曝光,他們經由不斷測試,找出曝光率最佳的搭配。

與台灣其他生鮮電商相比,愛上新鮮的臉書廣告曝光率高達82%,也就是說,消費者在臉書塗鴉牆看到的生鮮廣告中,10則有8則來自愛上新鮮。

精準行銷更成為他們的一門新生意,2018年成立子公司愛上大數據,提供電商代營運的服務。

知名客戶如販售M&M’s、德芙(Dove)巧克力的瑪氏企業(Mars),他們協助上架至momo、PChome等平台,第一年電商營收就做到4000萬。

揀貨系統搭配運輸分流,出貨速度提升3倍

推出產品、引導下單,再好好送到顧客手中,才算是完成一次交易。張佑承直言,過程中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就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很難再有第二次機會。

而在這最後一哩路,在講求「快」的電商產業,張佑承分析,運輸分流、多樣化是兩大核心。

針對北北桃地區3小時到貨的服務,愛上新鮮與機車快遞業者Lalamove、GOGOX(前稱GOGOVAN)合作,其他地區則採黑貓宅配、7-11和全家到店取貨,透過多元運輸方式,滿足不同客層的需求。

吳榮和自豪地說,只要前一天6點前結單,隔日全台都可以到貨,「有次我要去高雄見廠商,先訂好禮盒,隔天人還在高鐵上,商品已經到了。」

張佑承補充,愛上新鮮去年設計的揀貨系統,也是物流順暢的助力之一。

BOX_1_愛上新鮮董事長吳榮和_執行長張佑承_2021-07-29_賀大新攝影_3033_Lr.j
理貨員一掃商品條碼,揀貨系統就會顯示該品項應放置哪一號出貨箱。電腦上方的數字為已完成的品項數,下方為總數。
圖/ 賀大新攝影

一般來說,倉儲人員拿到一張訂單,得拉著推車在零下20度的倉庫,逐一尋找品項;完成一單後,再重複相同步驟,不僅耗時又費力。

揀貨系統則可以一次處理50張訂單,假設每張單有20個產品,總量就是1000樣商品,系統會自動計算出A商品共幾項、B商品需要幾個,位於倉庫的哪一區。如此一來,倉儲人員只要進入冷凍櫃一次,就可以領取50張訂單的總貨量;節省70%的時間,出貨速度比原先快2~3倍。

BOX_2_愛上新鮮董事長吳榮和_執行長張佑承_2021-07-29_賀大新攝影_3054_Lr.j
系統呈現號碼的同時,貨架上的白色號碼條也會發亮,並以語音輔助,加快理貨員的工作流程,降低出錯率。
圖/ 賀大新攝影

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愛上新鮮5月的訂單爆量,每張單的品項數是平日的近4倍。反觀其他業者物流停擺,愛上新鮮靠著揀貨系統及多元物流配置,還能夠維持超過6成的運能。

張佑承總結,生鮮電商的產品力、行銷力、倉儲力缺一不可,「每一關的得分加總,成就我們的品牌力。」

吳榮和小檔案

1972年生,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畢業。曾任天連農水產採購經理、金慶水產董事長,現為愛上新鮮董事長。

張佑承小檔案

1985年生,台灣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碩士。曾創辦網路行銷公司FHBLOGs Corp,現為愛上新鮮執行長。

愛上新鮮小檔案

成立時間:2013 年
營收:12 億元(2020年)
營運項目:生鮮電商,專賣水產、肉類與蔬果,冷凍與冷藏品項占比為 8:2。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生鮮電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