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脫下律師袍打造「法學Google」,替全台6成律師解決爬文痛點
他脫下律師袍打造「法學Google」,替全台6成律師解決爬文痛點

「律師影集一集只處理一個案子,但真實的律師生活,身上可能同時背著30~50個案子。」Lawsnote(七法)創辦人暨執行長郭榮彥笑著敘述過去繁忙的律師生活。念農化系的他,畢業後從事專利工程師工作,又花了5年時間上課、考上律師,最後卻一頭栽入創業人生,打造全台6成律師都使用過的「法學Google搜尋引擎」。

但在搜尋引擎之前,讓郭榮彥走上創業的契機,是因為擔任律師時與文字編輯器的奮戰。

律師的工作日常,需大量地閱讀判例、從中找尋對己方有利的資料給法官參考,換句說就是:「你長官都這樣判,給你參考一下」。但要把判決書複製到文字編輯器,會遇到嚴重的格式問題。早期資料所使用的編輯器較舊,每28字就會自動斷行、全型與半型間又有空格,每天查找資料2~3小時的時間,可能有一半都在處理格式問題。

郭榮彥自學程式寫了一個轉換器,能夠自動解決上述的格式問題,發到PTT的律師板後獲得不少好評,「老實說很驚訝,這麼簡單的技術能解決困擾律師們許久的問題,如果能找來更多技術夥伴,解決更大的問題,就有商機存在吧?」

於是在2016年,郭榮彥辭去了律師職務,全職投入創業,第一個產品鎖定「筆記」下手。法律系的學生大都會帶著法典上課,並筆記在法典的空白處。而每一次當法條出現更動,需要更換法典時,筆記不容易換到新的法典上,所以郭榮彥的目標就是法典與筆記的電子化,這也是Lawsnote(法律筆記)名稱的由來。

但產品乏人問津,主要是因為在當年,帶著筆記型電腦上課的風氣還沒有這麼興盛,不到2個月的時間,郭榮彥重新檢視律師的工作流程,瞄準搜尋資料的痛點開發搜尋引擎。搜尋功能不夠完善,是許多律師的痛苦。舉例來說,在公開的司法資料庫搜尋「殺人」,會依照時間排序出5萬筆資料,只能一筆一筆往回看。而且搜尋只是過程,重點是結果。所以對Lawsnote來說,快速且精準地端出律師需要的搜尋結果,是最大的學問所在。

「警官、員警、警察、警員都是指同樣的對象;或是搜尋『最高法院』,使用者要的其實不是含有最高法院的內容,而是希望找到最高法院的判決;又或是過失致死、過失殺人本來就是不同的東西,在字句的判定上有很多功夫要做。」郭榮彥洋洋灑灑地舉了相當多例子。

用最簡單的說法描述Lawsnote的做法,是透過爬蟲爬取資料庫,做好斷詞後再利用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處理,最後透過擁有法學背景的員工來進行細部的審核。當然也加入了篩選、引用次數排序、螢光筆等律師們可能會用到的功能。

202109_紙本_郭榮彥_Lawsnote創辦人
Lawsnote創辦人暨執行長——郭榮彥,原本是律師,因著工作時遇到的資料搜尋困擾,自學程式解決問題。而後更脫下人人稱羨的律師袍,走上創業之路。
圖/ 蔡仁譯攝影

Lawsnote提供訂閱收取費用,靠口耳相傳,很快地累積用戶,2018年就有千萬元營收規模,3年就損益兩平。

但這並不代表創業已安穩。根據法務部資料,2019年全台律師人數是1.1萬人,對比Lawsnote使用者約7,000人,已達到潛在用戶6~7成,還不論一帳多人使用的狀況。律師人數就是成長天花板,如果要出海,搜尋引擎又會因為語言有不小門檻,必須找尋新的成長引擎。

所以Lawsnote把目標放在金融業的法遵管理系統上。金融業必須針對法令的修改,進行風險評估,Lawsnote協助銀行串接政府法令與銀行內規,當法令有什麼修正,相關的內規就會被挑出來,更方便地進行調整或模擬。

雖然是較為專案制的產品,因為每一家銀行的內規都不一樣,但強大的需求加上金融業付得起錢,讓Lawsnote仍在調整嘗試當中,出海也有可能以相關的產品為主,「還是要出海吧,未來可以朝法治成熟的國家前進。」從專利工程師到律師,再到創業家,郭榮彥的驚奇之旅預計在海外展開新的篇章。

關於創業的三個問題

Q.推廣新產品有哪些方法?

A.對新創來說,推廣產品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一開始除了在PTT的律師板宣傳之外,在我推出解決格式問題的編輯器時,也請使用者留下電子信箱,所以掌握了一份宣傳名單。另外,積極拜訪一些大律師,主動推薦Lawsnote的服務,因為當有影響力的人都在用的時候,很自然地協助推廣。再加上這些人時常出去演講,也會提到Lawsnote,對我們幫助不小。

Q.為何「客服」對Lawsnote來說特別重要?

A.也許是法律人的圈子比較緊密,我覺得客服是一個CP值很高的服務,只要投資廣告費的1/10,說不定都能達成相同的效果。也因為口碑傳遞的能量很強,只要客服做好,超出使用者期待一點點,他就會自動變成你的業務,他在Facebook上的一篇文,比打廣告還有用。

Q.產品該如何定價?

A.定價上要了解使用者願意付費的範圍,並參考現存的服務費用,有個對標的對象比較容易定價。市面上的法學資料庫年費大概是12,000元,通常大家會一個帳號2~3人使用,算下來每個人願意支付的費用大概在4,000~6,000元左右,我們的早鳥價是4,500元,現在年繳費用是7,200元。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Dyson Supersonic r水管吹風機正式開賣:為什麼連專業髮型師都說「顛覆以往認知」?
Dyson Supersonic r水管吹風機正式開賣:為什麼連專業髮型師都說「顛覆以往認知」?
2025.04.30 |

在家就能吹出沙龍級造型,這早已不只是行銷標語,而是消費者對日常美髮科技的真實期待。當Dyson正式推出全新Supersonic r™精準造型輕量吹風機,這場由工程師主導的造型改革,再次挑戰「專業」與「居家」之間的界線。

十年研發濃縮,從時裝週紅到日常梳妝台

自2016年首推Supersonic吹風機後,Dyson持續顛覆業界對造型科技的想像。從Airwrap捲髮造型器到Airstrait直髮神器,每款新品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目標——讓「速效乾髮」與「健康柔順」成為日常,而不是奢求。透過自家研發的氣流控制與智慧溫控技術,Dyson不只加快吹整速度,更大幅降低高溫對髮絲的傷害,讓「速乾不燙傷、柔順不毛躁」成為新世代造型科技的基本標配。

所以,與其說Dyson進軍美髮市場,不如說他們正在重新建構這個產業的技術邏輯。誠如品牌創辦人James Dyson所言,「我們的使命很簡單,就是解決別人忽略的問題。」美髮科技對Dyson而言不僅是消費產品,而是結合科學研究與工程思維,為每一個日常使用場景創造全新的可能。資深工程師Low Chen表示,品牌累積超過十年對頭髮健康與造型需求的深入研究,透過實驗室科學測試與全球造型師訪談,深入理解專業人士在工作場景中所面對的痛點:精準氣流控制與長時間操作帶來的身體負擔。因此,從內部構造徹底重塑吹風機定義,是全新沙龍級美髮科技Supersonic r的設計初衷。

Dyson
Dyson資深工程師Low Chen

圖/ Dyson

產品於去年(2024)時裝週首次亮相,獲得極高迴響。順應造型師與消費者的期待,Dyson宣佈將其推向一般市場。今年4月首次在台正式亮相,邀請國內媒體、造型師與KOL齊聚一堂,沉浸式體驗Supersonic r的細節魅力。

Dyson
Supersonic r推出山櫻粉、粉霧玫瑰、雲霧紫三款新色。
圖/ Dyson

全新「r型設計」,打破T字吹風機的想像

既要讓專業造型師能高效使用,也要讓日常消費者上手不費力。這當中最具關鍵意義的,就是「人因設計」與「效能配置」的重新平衡。對多數人來說,「輕」的意義不只是拿起來沒負擔,而是能吹得更久、處理更細節的角度,像是後腦勺、髮根線條等。而這台Supersonic r被定義為「專業級居家吹風機」的產品,堪稱是Dyson十年來最精實的技術總成。最大的突破在於它徹底重塑了吹風機的設計邏輯,機身更輕、更小巧,僅重325g,握感依然維持Dyson一貫的3.8公分直徑設計,操作靈活度大幅提升。

Dyson
專業造型師運用Supersonic r讓髮型細節輕鬆到位。
圖/ Dyson

過去,吹風機的T型結構註定了氣流必須繞行、阻力增大,乾髮只能靠提高溫度,對於秀髮造成的過熱損傷,幾乎無可避免。對此,資深工程師Low Chen進一步說明Supersonic r如何顛覆了這套老規則,以革命性的r型流線機身,讓氣流沿著自然曲線高速流動,形成專屬的「流線型氣流加熱系統」,不需高溫,也能輸出強勁、穩定的氣流,實現快速乾髮、零熱損傷的理想。

而為了讓整體重心與施力更自然,進一步降低操作疲勞,在內部結構上更是克服了兩大技術瓶頸,其一為全新開發的高密度加熱器,以極薄金屬片讓機身更輕薄,還兼具穩定高效的加熱能力;第二創舉是透過全球首創的八芯電源線達成訊號與電力的雙向傳輸。加上搭配RFID智慧配件識別與記憶功能,讓每次開機都能無縫回到使用者熟悉的溫度與風速。展現智慧化貼心設計的背後,是一場來自設計本質的挑戰,亦為吹風機產業寫下全新里程碑。

Dyson
流線型加熱科技,打造強勁、均勻、精準氣流,實現零熱損高效造型需求。
圖/ Dyson

不只是快乾輕巧,Supersonic r讓專業級造型成為日常習慣

在台灣首場發表會中,Dyson邀請造型師Dennis Fei現場展示2025年髮型趨勢,以高層次剪裁為基底,搭配蓬鬆髮根與具動態感的線條,形塑修飾臉型的自然弧線。他也分享,這樣的專業造型,不再只是時尚後台或名模專屬,而是一般消費者在日常居家中,也能輕鬆實現

Dennis Fei指出,Supersonic r的關鍵優勢在於流線型氣流設計,搭配柔和乾髮吹嘴和順滑吹嘴,能靈活切換乾髮與造型需求。無論是需要在髮根快速創造蓬鬆感,還是細緻塑型髮尾線條,都能以低溫、高速氣流快速完成,減少高溫對髮質造成的熱傷害,同時保有自然柔順的髮絲質感。

Dyson
知名造型師Dennis Fei(圖左)
圖/ Dyson

Dennis Fei也從時尚後台的專業視角,揭示這台吹風機在實戰場域中的優異表現。「在時間非常緊迫的環境下,能夠擁有一台在短時間內精準、快速完成造型的工具,絕對是所有髮型師夢寐以求的事。在我用過那麼多吹風機裡,這台是最讓我驚豔的。」對Dyson而言,美髮產品從來不只是硬體升級,更是一場科學、工程與生活需求交會的過程。當這種專業美髮科技能逐步成為居家生活必備精品時,代表它也正在默默改寫我們對日常「造型」這件事的想像與標準。

立即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 https://reurl.cc/W0A7px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