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打造360度虛擬環形攝影棚!數位內容創新中心2025年落成,瞄準Netflix等國際市場
緯創打造360度虛擬環形攝影棚!數位內容創新中心2025年落成,瞄準Netflix等國際市場

科技硬體業者紛紛跨入數位內容產業,緯創集團第一個BOT案「臺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14日與北市完成簽約,由市長柯文哲與緯創集團旗下緯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林福謙董事長共同簽署投資契約,目標是帶領台灣數位內容產業走進國際市場。

緯創
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期望推動北市2大重點產業:ICT及與ICT相關的生技產業發展。
圖/ 王郁倫攝影

「臺北市數位內容創新中心」預計2025年完成,緯創資通總經理暨緯創科技執行長林建勳出席表示,集團的AI、5G研發是數位內容的後盾,將邀工研院團隊負責創新育成中心及創新交流空間營運,期望促進台灣數位內容產業邁向新藍海,讓台北市成為數位創新城市。

在台南市府支持下,舞鈴首度與華碩雲端攜手合作多視角線上展演劇目。華碩表示,透過先進電腦圖學虛實整合,舞鈴劇場創辦人劉樂群首度採用5G多視角互動技術,透過現代科技將虛幻動畫結合現場演出,並以直播方式重新打造舞鈴劇場經典劇目《VALO首部曲-阿米巴 Amoeba》,這也將是雙方合作打造「沈浸式虛擬劇院的第一步。

舞鈴首度與華碩雲端攜手,導入先進電腦圖學虛實整合,以多視角互動模式,創造有別傳統線上演出的體驗.JP
舞鈴首度與華碩雲端攜手,導入先進電腦圖學虛實整合,以多視角互動模式,創造有別傳統線上演出的體驗。
圖/ 華碩

華碩表示,有別於傳統線上演出的體驗,這次合作將把傳統舞台上的演出內容帶進觀眾的客廳,讓全球觀眾能藉由4K超高畫質影音從全場最佳座位欣賞舞鈴精采絕倫的現場演出。

華碩雲端吳漢章總經理致詞表示,後疫情時代虛擬展演需求強烈,華碩雲端投入高速運算、5G、多視角等技術,
華碩雲端吳漢章總經理致詞表示,後疫情時代虛擬展演需求強烈,華碩雲端投入高速運算、5G、多視角等技術,協助文化產業數位轉型。
圖/ 華碩

3年引進140家新創,含9家國際團隊

緯創集團此次將投資43億元,24000坪樓地板面積,將打造黃金級綠建築與鑽石級智慧建築,此BOT契約50年,目標2025年引進100家新創團隊,第2年招募120家,第3年達140家內容新創進駐,更長期目標協助新創團隊公開募資,創造3,500個就業機會,北市財政收入目標57億元,引進虛擬環形攝影棚、LED巨幕及數位內容展演廳等設施,緯創總部也將進駐。

緯創
北市長柯文哲與緯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福謙。
圖/ 王郁倫攝影

為打造此BOT案,緯創集團成立緯成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賴育民表示,已提出短中長期策略,短期是期望「以硬帶軟」透過緯創高效硬體設備驅動台灣數位內容創新,帶領產業升級,中期期望「以大帶小」培育軟硬體產業及數位內容人才,打造數位內容產業出海平台,長期則是「以軟輔硬」,掌握次世代數位內容技術開發及創意核心,促成海外輸出成功案例。

環形攝影棚向國際招手!開放新創運用

賴育民表示,《阿凡達》就是在虛擬環形攝影棚所拍攝,「也許未來Netflix也可以看到在此拍攝的電視劇!」他表示,虛擬攝影棚需要大數據跟AI技術支持,硬體會協助軟體加值,新創團隊能將藝術展演或沉浸式體驗在此試驗,看硬體帶來的效果。

緯創
B1將建360度環形虛擬攝影棚。
圖/ 王郁倫攝影

緯創指出,BOT案是緯創第一個參與的案子,根據促參法第42條由政府規劃、民間參與方式辦理,基地面積約2公頃,座落於內湖區行善路、舊宗路一段、新湖一路及行善社會住宅用地,位於內科及南港產業聚落,未來將有捷運環狀線東環段通過,使用分區為「產業支援專用區」,建蔽率40%、容積率240%。

柯文哲表示,數位內容產業是國家整體軟實力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決定下世代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產業,各國政府都極力發展中,5G結合AR/VR、體感科技技術,更為數位內容產業帶來新興成長動力。

緯創
這是緯創第一個BOT案。
圖/ 王郁倫攝影

他表示,數位內容產業原本就是內湖科技園區重要產業之一,因此北市府在「內科2.0計畫」中,特別擇定原河濱高中預定地西側基地規劃「數位內容創新中心BOT案」,供創新育成、人才培育、交流展示所需空間。

關鍵字: #緯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從「製造中心」到「亞洲NASDAQ」!詹文男揭示創新籌資平臺的附加價值與關鍵策略建議

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去風險化」浪潮之下,長期觀察臺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建議,臺灣不能再依賴單一的製造能力來換取戰略保障,而是將國家戰略從「製造中心」升級為「技術與系統整合」的樞紐。

在此背景下,金管會、證交所與櫃買中心共同成立的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詹文男觀察該平臺的價值,絕不僅是為資本市場引進活水,更能放大產業附加價值,成為驅動臺灣產業整合的關鍵引擎,打造下一波更多護國群山。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可望創造的三個附加價值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核心宗旨,希望在臺灣本土打造「亞洲的NASDAQ」市場板塊,詹文男認為除了「籌資」的任務之外,其實平臺更可以扮演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進一步擴大其附加價值,其中可以體現於以下三個面向。

首先是先前美國商務部長提出「美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主張,詹文男認為臺灣不能只靠單一「矽盾」作為我國戰略的屏障,也就是調整「重製造、輕解決方案」的現狀,讓製造轉向技術及解決方案的綜合發展,成為我國的新籌碼。隨著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建立,加上精進創新板上市及交易制度,開放當沖交易,提升創新板規模及流動性,都能讓更多具備利基技術的企業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第二個是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成為「軟硬整合」與「以大帶小」的創新引擎。詹文男指出,臺灣有數家市場領頭的電子硬體製造商代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能進一步驅動這類科技業者與新創企業合作,例如以大帶小模式,當新創技術獲得大廠的認可,進而藉助大廠的商業人脈,打進全球大型客戶的供應鏈合作網絡,讓新創開發的技術方案與服務,有更多機會在全球落地。

詹文男認為第三個附加價值,有助於加速中小企業的AI轉型及數位化落地。他觀察臺灣多數中小企業仍處「數位化」階段,加上目前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用AI」,當越多加入創新板的企業推出類似AI as a Service的解決方案,能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中小企業,以較低門檻、不需高成本導入AI解決方案,又為新創企業帶來實際營收。「此模式促使新創和中小企業的Win-Win局面,同時驅動產業朝向AI轉型的助力,」詹文男補充道。

勿為上市而上市!登板企業應具備「全球思維」與「治理韌性」

不過對於渴望進入資本市場的創新經營團隊,詹文男院長也提醒,切忌把「募資作為單一手段,上市視作唯一目標」。詹文男提供企業創辦者幾個思考方向,第一是確立全球市場目標,臺灣可當成實地試驗(Field Try)和建立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的試煉場,但也建議新創在發展初期以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募資的規劃也可以從全球市場的角度出發,確保產品應用在國際市場獲得青睞。

第二是提升透明度與公司治理能力。上市後,投資人會高度關心公司治理及獲利能力,若要提升流動性,新創必須加強企業的透明度。因此詹文男院長強調,千萬不要「為上市而上市」,而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規劃並依據目標按部就班,資本市場會給予相對的回饋。另外他也建議平臺針對上市前的企業,能提供「治理的輔導」,而非僅是「程序上的協助」,協助新創導入更健全管理制度。

建構亞洲NASDAQ的驅動引擎,給平臺的三大策略建議

因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後,迎來創新板交易制度改革、放寬外國企業上市櫃規範、帶動轉板彈性、鼓勵大眾參與等多項舉措。在此基礎之上,詹文男分享三大策略建議,期許平臺日後運作持續成長茁壯。

首先是強化非傳統資訊揭露,提升市場流動性。詹文男觀察創新板企業多處早期發展階段,傳統財報資訊較不足,導致降低投資人進場意願。為了強化流動性,他建議主管機關要求企業揭露更多反映成長性的實質指標,例如使用者數據、研發進度、商轉里程碑或專利成果。透過降低資訊不對稱,以活絡交易量。

第二個建議是建立研究報告體系,深化產業洞察。由於創新板企業的研究報告仍稀少,導致價格難以反映基本面,降低機構投資人的參與意願。詹文男認為平臺可透過獎勵機制、研究補助或資料庫資源的方式,邀請投信、券商或研究機構成立專責團隊,藉由定期提供具產業洞見的研究報告給投資人參考。

第三個方向是促進制度國際化,吸引跨國創新企業來臺上市。詹文男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不僅是鼓勵臺灣企業在地上市,也希望吸引國際創新企業走進來。除了持續制度鬆綁開放,也要讓制度與流程國際化。」他舉例,推動跨境申報文件與流程的全面英語化、提供具預測的審查流程、以及稅務制度透明化,讓臺灣在全球資本競爭持續脫穎而出。

對於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最終期許,詹文男認為其價值可從「募資導向」轉向「品牌導向」。一方面讓全球瞭解臺灣除了半導體之外,還有領先的解決方案,進而建立起全球市場對我國產業的信任;另一方面,強化「說故事」能力,讓登板的企業協助全球打造AI及ESG「雙軸轉型」,進而建立起嶄新的國家形象。透過上述的努力,相信臺灣將能持續造山,確保下一波的護國群山如春筍般持續成長茁壯!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