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用品龍頭NIKE日前指出,他們已經讓奧勒岡州總部的所有員工放了一周「減壓假」,NIKE全球行銷科學部的資深主管麥特·馬拉佐(Matt Marrazzo)在LinkedIn貼文中提到,「我們的主管們都很明確告知員工「不要工作」,花些時間重整自己的生活,與朋友家人共享時光」。
而背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來自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馬拉佐也提到,在這樣不同於以往的艱難時代,花時間休息與復原,才是讓員工維持優異表現的關鍵。
「希望我們所展現的同理心,能夠對團隊以及公司文化有正面效果,並在這之後持續前進。」馬拉佐表示,這樣的舉動證明了NIKE在保持公司順暢營運的同時,仍把員工的身心健康擺在第一位。
NIKE並非特例,疫情下企業紛紛出招幫員工減壓
過去一年多,全世界都受到疫情衝擊,即便大家努力適應,邊防疫邊維持正常生活,卻無法忽視世紀黑天鵝帶給全球的災難和苦痛,尤其在精神健康方面,不論是誰,或多或少都受到負面影響。因此,讓員工放「減壓假」已經成為一股風潮。
早在今年4月,LinkedIn就宣布讓員工放假一週,LinkedIn指出,內部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的遠距辦公,讓員工對工作感到更加疲倦,對企業福利滿意度也呈下降趨勢。LinkedIn國際人資副總裁麗莎·費尼根(Lisa Finnegan)表示,公司了解員工過度工作了,並相信額外的休假對於紓解員工的過勞或許會有幫助。
不過,費尼根也提到,根據員工的回饋,大部分的人對於額外的福利假期都有正面評價,但也有人認為,若公司可以提早告知會更好,例如有些父母需要重新跟保姆協調時間,或是有其他規劃等。安大略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傑米·古魯曼(Jamie Gruman)也評論道,額外休假是否真能產生實際效果,其實取決於員工們心中是否認為企業真的關心他們。
而今年6月,知名交友軟體Bumble也讓旗下700名員工放一週「福利假」,美國社群管理平台Hootsuite也有類似的做法,理由都同樣是希望能夠讓員工從負面情緒中復原。
想替員工排解疲勞,或許只要「少開幾場會議」?
除了放福利假,一些企業也試著透過較小規模的「放風」,來增進員工幸福感:減少會議。自從遠距辦公盛行以來,視訊會議已成為許多工作者的家常便飯,但先前已有研究指出,視訊會議其實比實體會議更讓人疲倦。
因此,美國第三大銀行花旗(Citibank)推出「無Zoom星期五」(Zoom Free Fridays)的策略,讓員工在每個星期五都不需要上線開會,藉此調節視訊疲勞的現象。而 LinkedIn 也有類似行動,時不時讓員工得到驚喜的「周五休息日」或是「無會議日」,內部人員透露,這種意料外的「小確幸」普遍獲得員工的正面迴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延伸閱讀】
1. 員工不進公司,會不利溝通?主管太古板,才會對混合辦公有這 4 種誤解
2. 上班不通勤,可能會降低幸福感?工作型態轉變,你需要新的「關機」小儀式
責任編輯:吳佩臻、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