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幣領取12/31截止!文化幣怎麼用?可以買什麼?懶人包一次看
文化幣領取12/31截止!文化幣怎麼用?可以買什麼?懶人包一次看

2024年文化幣即將在12月31日23:59截止使用,還沒領用青年快快領!

文化部表示,2024年常態化文化幣,總計有150萬名16-22歲青年受益,從1月20日發放至今,已有近126.8萬名青年完成領取,為藝文產業帶來超過13.4億元的消費金額。

經統計,到書店買書、漫畫仍是青年的最愛,佔整體使用48%;再來則是看表演、聽音樂、玩密室逃脫等體驗行程,佔整體18%;文創園區看展覽、手做DIY或逛市集則佔了17%。

文化部提醒,2024年文化幣即將在12月31日23:59截止使用,還未領用的青年只要「下載APP、輸入身分資料、完成驗證」簡單3步驟,即可領到手。

文化幣領取攻略

文化部為了培養藝文消費人口,達文創產業振興發展的目的,催生「文化幣」點數概念,期許建立藝文體驗及消費的生態圈。針對16-22歲(出生日期91年1月1日至97年12月31日)青年常態化發放文化成年禮金,首次發放在2024年1月20日。

另外,因應0403花蓮地震災情,政府提出「文化幣花蓮限定,擴大加碼1200點」,符合今年領取文化幣資格的16-22歲青年到花蓮,即可再領取1200點文化幣,專屬使用於花蓮地區藝文消費。

文化部說明,符合113年文化幣領取資格的16-22歲青年,只要到花蓮文化幣藝文消費點出示會員條碼及身分證件,經消費點驗證身分後,就可以馬上領到1200點花蓮振興文化幣,可在花蓮買書、看國片、看表演、參加體驗及小旅行等。

文化部先前也發布官網正式上線,App大補帖一併曝光,此外也特別公布如何使用電子支付進行付款,至於文化幣怎麼用、怎麼領取、有哪些優惠,《數位時代》也整理最新方案給讀者。

文化幣
圖/ 文化部

文章目錄(點擊可直接前往該段落):

1.文化幣是什麼?
2.2024年的文化幣誰可以領?
3.文化幣怎麼領取?
4.文化幣領取時間?
5.文化幣可以怎麼用?哪邊可以消費?
6.文化幣也可以用電子支付付款嗎?該怎麼用?
7.文化幣一定要用手機嗎?沒有手機、網路怎麼辦?
8.文化幣在實體店家中,該怎麼使用?
9.文化幣有哪些加碼?最多放大到1,800點
10.文化幣可以透過線上買展演票券嗎?有哪些優惠?
11.文化幣怎麼買國片電影票?有哪些優惠?
12.文化幣如何獲得獨立書店點數回饋?

文化幣是什麼?

文化幣是文化部發放的常態「成年禮金」,從疫情期間發放的「藝fun券」衍伸而來,專門針對16-22歲青年,每人發放1,200點,用於藝文消費折抵。

成年禮金怎麼用
成年禮金是針對18-21歲青年,每人發放1200點,用於藝文消費折抵。
圖/ 文化部

2024年的文化幣誰可以領?

112年度(2023年度):凡出生於90年9月1日至94年12月31日出生的我國國民、取得永久居留許可的外國人,以及大陸地區、港澳、外國人為我國國民的配偶並取得我國居留許可者,皆得登記領取成年禮金。

113年度(2024年度):凡出生於91年1月1日至97年12月31日出生的我國國民、取得永久居留許可的外國人,以及大陸地區、港澳、外國人為我國國民的配偶並取得我國居留許可者,皆得登記領取成年禮金。

文化幣怎麼領取?

下載文化幣APP,並完成會員註冊及身分驗證後,即可獲得1,200點文化幣儲存於錢包中

  1. 手機下載「文化幣」APP;
  2. 輸入手機、密碼、e-mail完成註冊(可使用藝文活動及店家瀏覽、搜尋功能)
  3. 點選成年禮金
  4. 輸入姓名、身分證字號、健保卡號、出生日期、居住地及戶籍地通過驗證;
  5. 完成領取文化幣並馬上使用

文化幣領取時間?

112年度:已於112年6月6日開放登記領取及使用,使用期間約1年,至113年6月30日止。
113年度:已於113年1月20日開放登記領取及使用,使用期間約1年,至113年12月31日止。

文化幣可以怎麼用?哪邊可以消費?

以支持國內藝文產業之實體場域消費為主,可用於藝文展演及文化體驗、視聽娛樂、圖書及文創工藝等藝文消費折抵,包含看表演、看國片、買書、參觀博物館、逛市集/展會買文創工藝品,以及參加手作DIY、藝文體驗、社區文化小旅行等活動皆可使用。

同時在App中也可查詢相關使用地點。

文化幣APP
可透過文化幣APP搜尋可消費地點。
圖/ 文化部

文化幣也可以用電子支付付款嗎?該怎麼用?

文化幣首波與全支付、全盈+PAY、icash PAY合作,消費使用文化幣不足餘額,除了以現金方式支付外,可以直接在APP點選電子支付圖示,開啟電子支付進行付款。電子支付並陸續推出文化幣專屬優惠,歡迎青年朋友多加運用。

文化幣一定要用手機嗎?沒有手機、網路怎麼辦?

若是沒有手機,或沒辦法使用網路領取的民眾,文化部表示,需要聯繫客服提出申請紙本QR-code。申請通過後,即可在指定網頁登入印出紙本QR-code帶至藝文消費點使用。

  • 電話:02-7735-2966(服務時間:每日10:00-20:00)
  • e-mail:cp.service@tradevan.com.tw
成年禮金QR
若沒有手機、網路的青少年,可下載QR code。
圖/ 文化部

文化幣在實體店家中,該怎麼使用?

文化幣1點等同於新臺幣1元,透過掃描QR Code方式消費抵用。找到貼有「本店/本場所可使用文化幣」識別標誌的藝文消費點,即可進行消費折抵,消費方式包含:

  1. 我的帳戶點選「掃碼」,掃描藝文消費點QRCode,輸入文化幣金額,即可完成折抵。每次使用以1點為單位。
  2. 我的帳戶點選「付款碼」,輸入文化幣金額,出示QRCode給藝文消費點掃描,即可完成折抵。
  3. 領取紙本QRCode者,請選擇想要使用的文化幣金額,列印QRCode帶到藝文消費點使用,使用不找零。
文化幣APP
實體商店使用方法。
圖/ 文化部

文化幣有哪些加碼?最多放大到1,800點

文化成年禮金可用於 獨立書店,消費2點回饋1點,最高可放大至1,800點 ;購買 表演藝術門票,可享5折或5折以下專屬「青年席位」優惠 ;電影院國片限定,暑假期間將推出多檔最適合青春年少的強檔國片,後續將再公布「青春限定獨享優惠」。其他優惠陸續推出。

成年禮金優惠1
圖/ 文化部
成年禮金優惠2
使用成年禮金購買表演藝術門票,可享5折或5折以下專屬「青年席位」優惠。
圖/ 文化部
成年禮金優惠3
暑假期間將推出多檔最適合青春年少的強檔國片,後續將再公布「青春限定獨享優惠」。
圖/ 文化部

文化部解釋,考量藝FUN券約有6成用於書店,且其中8成5集中連鎖書店,為支持獨立書店營運,特別加碼成年禮金至非連鎖且獨立經營的實體書店,以及偏遠地區非連鎖圖書銷售據點消費,點數將加碼2點贈送1點,最多放大至1,800點。

文化幣可以透過線上買展演票券嗎?有哪些優惠?

1.由展演專區點選售票平台或進入青年席位專區,找到想看的節目放入購物車,選擇使用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輸入身分證字號、健保卡號及文化幣金額後,即可完成折抵。

2.表演藝術(不含流行音樂)青年席位優惠方案,包含視線優良區域但價格易於入手的專屬「青年席位」,以及可自由選位的「5折自由座」,每場次限量優惠,購票不限張數,但須以文化幣折抵至少100點。

3.使用文化幣購買青年席位或表演藝術票券,折抵100點以上,每張票券可加碼回饋100點,每人回饋最高1200點。

票券平台購票、訂位
在票券平台購票及訂購青年席位使用方法。
圖/ 文化部

文化幣怎麼買國片電影票?有哪些優惠?

1.掃描電影院QRCode,再選擇國片並輸入文化幣金額完成折抵;國片專區找到想看的國片,選「文化幣購買電影票」並輸入想使用的文化幣金額,出示QRCode給電影院掃描即完成折抵。

2.在113年2月29日前,多人同行看國片,只要其中一人單次使用文化幣購票消費達350點以上,即可獲得加碼100點回饋點數,回饋次數無上限。

買國片電影票方法
購買國片電影票使用方法。
圖/ 文化不

文化幣如何獲得獨立書店點數回饋?

在「書店及相關圖書銷售據點(適用點數放大專案)」的藝文消費點消費,使用文化幣2點馬上加贈1點(例如使用600點便可加贈300點),每人回饋最高600點,最多可將文化成年禮金1,200點放大為1,800點。

單筆消費滿200點立即抽獎

使用文化幣消費單筆滿200點就即立即抽獎,抽獎次數不限(例如單次使用400點即抽獎2次),結果將於系統馬上呈現並立即可用。

邀請新朋友領取文化成年禮金享回饋

1.已領取文化成年禮金的青年,只要邀請2名新朋友成功領取即可獲贈30點,之後每成功邀請1名朋友,即可再多獲得10點,回饋無上限。

2.「我的帳戶」左上方點選「會員條碼」,分享自己的邀請碼給朋友,並由朋友於領取文化年禮金時輸入邀請碼完成領取,邀請者即可獲得回饋。

獨立書店加碼使用
獨立書店加碼使用、獲得方法。
圖/ 文化部

文化幣官網:https://twcp.moc.gov.tw/prec-u/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