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對微電子需求持續居高的景況下,英飛凌耗資16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512億元)的奧地利12吋晶圓廠正式啟用,接下來將陸續生產比頭髮還細的40微米薄晶圓,預計將為半導體晶片荒帶來正面的幫助。
事實上,新廠早已於8月初試運行,比原計畫提前了3個月,首批晶圓於上週完成出貨。在擴大產能的第一階段,所產晶片將主要用於滿足汽車產業、資料中心,以及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需求。就公司整體層面而言,新工廠有望為英飛凌帶來每年約2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640億元)的銷售額提升。
英飛凌執行長Reinhard Ploss表示,這次新廠的建置是著眼於未來長期的產能擴充,英飛凌集結奧地利菲拉赫、德國德勒斯登和馬來西亞廠聯動提升產能,預期將為其客戶帶來更充分的產能。
至於晶片荒的問題還要缺多久?Ploss則回應,目前還無法給予明確數字,但英飛凌對於產能已做好準備,特別是著重於功率半導體與感測器相關,預計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將會趕上晶片短缺的問題。
英飛凌董事會成員暨營運長Jochen Hanebeck也補充道,目前歐洲疫情狀況仍不穩定,因此新廠的產能的狀況受疫情影響的程度會較高,但應該至少可以趕上明年產能的供應。相對而言,亞洲疫情控制狀況好了很多,在晶圓製造上的生產也相對穩定。
大力推動綠化環境,新廠8成熱能來自綠電
在新廠建設的過程中,英飛凌特別專注於進一步改善能源平衡:透過冷卻系統的廢熱能回收利用,能夠滿足廠房80%的供暖需求,每年將因此節省約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另外,廢氣淨化系統的廣泛使用,讓直接排放幾乎為零。
永續生產和循環經濟方面的另一個里程碑,則是綠氫的生產和回收。從2022年初開始,在生產中所需的氫氣將直接在菲拉赫廠房內利用再生能源製備,從而消除原生產和運送期間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綠氫在用於晶片生產後將予以回收,為大眾運輸的巴士提供動力。
這項綠氫雙重用途的計畫在歐洲是獨一無二的。藉由這些措施,菲拉赫新廠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力推動英飛凌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熱門閱讀】
1. 五倍券官網開張!數位綁定怎麼用、加碼券怎麼領,三大方案一次看懂
2. 台灣Pay綁定五倍券,加碼方案特別多?如何操作、各家優惠一次看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