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掀起新時代革命:讓你登入帳號不用再記密碼!
微軟掀起新時代革命:讓你登入帳號不用再記密碼!

在電影《人肉搜索》中,你可以看到線上世界的互聯互通和密碼保護系統的脆弱。

女兒失蹤,父親尋找。透過對女兒的了解猜中第一個應用程式密碼解鎖服務成為了尋人大戰的第一步,之後透過不同的密碼找回、驗證碼驗證,父親輕易就進入了女兒所在的網路世界。

在這過程中,密碼好像沒發揮什麼阻隔作用。畢竟在用戶自己也常忘記密碼的線上世界,服務提供商總是能給你提供了一個又一個密碼找回的選項,讓你能順利使用它們的產品。

既然用戶自己記不住密碼,破解密碼也並不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密碼的存在呢?微軟說不,我們不需要密碼——拜拜!

對於不用密碼這件事,微軟蓄謀已久。

2015年,微軟就在手提電腦中引入了臉部解鎖的技術。它還特意建立了一款應用程式——微軟驗證器(MicrosoftAuthenticator),讓用戶可以下載到手機中以不斷變化的代碼作為新密碼。

微軟要讓密碼盡可能消失
圖/ 愛范兒

而在2018年,微軟Win 10S的作業系統會在用戶不更改默認設置的情況下去除密碼。如果用戶遵循系統推薦進行設置,那他們就不會看到設置密碼的選項。

終於,微軟在2021年覺得是時候了,「無密碼時代」也應該到來了。所以從9月15日開始,微軟允許用戶刪除微軟帳戶的密碼,使用微軟認證程序、指紋識別、臉部識別、Windows Hello、安全密鑰或簡訊∕電子郵件驗證碼登錄微軟帳號。

這意味著即便你不設置任何密碼,依然可以登入微軟帳戶,再也不需要把密碼寫在筆記本上了。

從引入新的登錄方式開始,再慢慢引導用戶使用非密碼方式登錄,最後直接進入無密碼時代。一步步地推進,終於不用密碼了。這一次連非微軟的粉絲也叫起了微軟——人類的希望。

這一切都是因為密碼實在太「討人厭」了。

微軟公司副總裁Vasu Jakkal就表示「由於帳號和密碼被盜,網路攻擊的數量增加了——作為防禦者,我們在這個不對稱的遊戲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沒有密碼,你就得到了高級的安全保障,而且你的登入方式簡單得多。」

password remove
圖/ 愛范兒

在2017年12月的官方部落格中,微軟還會把密碼稱為「早期計算機時期的老古董」,還承認它具備一定的阻攔犯罪能力。但在宣布進入「無密碼時代」後,微軟資訊安全長Bret Arsenault直接表示:

不是所有人都討厭密碼,依然會有一小部分人喜歡密碼,他們的名字是罪犯。

密碼怎麼成了眾矢之的?

等等,密碼真的有那麼糟嗎?我們早就習慣了密碼登錄的方式,還用了它很多年了,怎麼它突然就變成大公司想要消除的「罪犯利器」了呢?

事實上,密碼一開始確實很美好、很有用,它是人們使用網路服務時能接觸到的簡單又直接的解決方案。但那是你需要記住的密碼還不多的年代。隨著你使用的線上服務越來越多,你需要記住的密碼也越來越多,重複使用、遺忘,被盜之後導致一連串帳號的丟失讓密碼陷入了尷尬境地。

對於這種情況,數字密碼的發明人Fernando Corbató也認為密碼的形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多年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87歲的Fernando Corbató就表示密碼已經成為「一種噩夢」。

不幸的是,隨著全球資訊網的發展,這已經變成了一場噩夢。我認為沒有人能記住所有已發布或設置的密碼。這就給人們留下了兩個選擇。要不就是把所有的密碼用小本本記下來,要不就是選擇某種軟體來管理它們,但不管是哪一種都很麻煩。

數字密碼的發明者FernandoCorbató
數字密碼的發明者Fernando Corbató
圖/ 愛范兒

在計算機還沒有被廣泛使用時,Fernando Corbató就曾預言網路及訊息安全系統將會遭到攻擊:「真正可怕的是,我們讓電腦變得極其容易使用,所以它將被越來越多地使用。」而他的這個觀點換在密碼上同樣適用,密碼是門檻極低的解決方案,所以它也會被人盯上。

Facebook前些年的麻煩纏身其實就和密碼有不小的關係。當時安全專家Krebs On Security揭露了Facebook使用明文純文本的形式,在內部平台儲存了數以億計的用戶密碼。而且這些帳號密碼還可以被超過兩萬名Facebook員工搜索到。

網路公司的第一課應該是不要用明文儲存用戶的隱私訊息,可惜這堂課很多學生都沒學好,Facebook、Twitter在這個事情上都是「壞學生」。但就算網路公司沒有明文儲存你的密碼,你的密碼也並不安全。

皮魯安全之家曾經介紹過惡意軟體驅動能夠從全網範圍內的用戶Web瀏覽器及基於Web的登錄表單中竊取帳號密碼。只需要幾美金或等值的虛擬貨幣,「黑市買家」就能夠買到這些日誌的訪問權。更進一步,犯罪分子只要花更多的錢就可以直接購買指定帳號的憑證訊息。

更糟的是很多人密碼是重複使用的,一個密碼的丟失可能會讓多個帳號同時陷入危險的境地。

將密碼設置的複雜一點能夠防止密碼被盜嗎?對於想要強行破解你密碼的駭客來說,複雜的密碼的確讓他們更難操作。但遺憾的是,或許是為了幫助自己記憶,或許是對自己設置的密碼已經有了感情,很多人的密碼設置都非常簡單——像紙做的一樣,一戳就破。

美國密碼管理應用程式公司Splashdata每年發布最弱密碼榜單已經成了他們的保留項目。每次榜單發出,你就會發現過去一年人們依舊在犯蠢。

從2013年開始,鐵打的「123456」和「password」就牢牢佔據了最弱密碼榜的前兩位,有傳言說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丹伯貝佐斯基」軍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伺服器密碼也是「123456」。

連軍用密碼都如此簡單,何況其他?Splashdata表示,前25個最弱密碼中,有10%的人都在使用它們。這意味著你去街上找十個人,這25個最弱密碼幾乎都能登錄某一個人的帳戶。

「2018年度最弱密碼」榜單TOP25
「2018年度最弱密碼」榜單TOP25
圖/ 愛范兒

有的人為了避免這種容易被盜的簡單密碼,往往會把密碼設計的極為複雜(有的會選用系統的複雜密碼推薦),甚至每個密碼都不同。但沒什麼用,因為自己要是忘了也只能找回,最終還得靠電子信箱簡訊驗證碼。

簡單的不安全,複雜的記不住,不管簡單還是複雜都有可能被盜……這樣一看,密碼的缺點可不少。

沒了密碼,我們怎麼登入?

想要消滅密碼的公司也不少。但所有有這個想法的公司都需要回答一個問題,沒了密碼應該怎麼讓用戶登入呢?

2012年7月成立的行業協會FIDO的宗旨就是解決強制認證設備的交互性和用戶面臨大量複雜的用戶名和密碼的問題,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都是協會成員。FIDO的執行董事Andrew Shikiar認為用戶早就習慣了設置密碼,想要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減少他們對密碼的依賴是很難的。

因此FIDO的工作更多是向普通用戶宣傳無密碼體驗的好處,讓更多人接受無密碼更好的觀念。這有點像戒菸,密碼的方便就像香煙給人的愉悅,但它部落格期的健康風險應該被越來越多人所了解。FIDO除了做科普,也會對新的無密碼技術提出建議,讓無密碼系統越來越標準化。

無密碼和二次驗證圖例
圖/ 愛范兒

指紋、臉部、聲音……這種生物識別方式也是理想的身份驗證「密碼」,因為它們基本能夠證明服務是你本人在使用。

指紋登錄可能是用戶最熟悉的生物識別方式,而臉部驗證、聲音驗證也越來越常見於支付環節和登錄環節。據《This is Money》報導,巴克萊銀行、匯豐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等多家英國銀行目前都支援聲紋識別,在英國有300多萬銀行客戶使用聲紋識別系統來登陸他們的銀行帳戶。而我們熟悉的微信也有聲音鎖登入的選項,不過對聲音環境的要求更高。

再加上部分保密機構的瞳孔驗證,亞馬遜開始試行的臉部辨識系統支付,支援生物識別的場景也在增加。

只是這種生物「密碼」一旦被盜後果更嚴重。畢竟你可以隨意更改你的數字密碼,但你的臉、指紋、聲音,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一次被盜,終身憂慮。

使用常用設備輔助登錄、驗證也是常見的做法。越來越多的服務想要你用手機掃碼登錄,除了提升手機應用程式活躍度外,可能還有一層安全的考慮,很大程度上也能保證帳戶安全性。

雙重驗證也是很好保護帳戶安全的做法。蘋果雙重認證就能為Apple ID提供多一層的額外安全保護,這個額外的認證方式讓其他人知道密碼也無法訪問你的帳戶,因為它還會在你的常用設備上顯示一個六位數的驗證碼。

蘋果設備的二次驗證
圖/ 愛范兒

Authenticator app則是不管什麼設備都能夠使用的雙重驗證應用程式,二次驗證提供了更強的安全保障。但即便目前已經有了不少的無密碼登錄方式,密碼還是沒那麼容易消失。因為不少無密碼方案只能在較新的設備上使用,很多無密碼登錄系統還會要求用戶有兩台以上的智慧設備輔助驗證。在用戶智慧設備持有情況和觀念都有較大差別的今天,想進入「無密碼時代」任重道遠。

但不管怎樣,微軟已經打響了第一槍,這是「無密碼時代」即將來臨的標誌性事件。

本文授權轉仔自:愛范兒

【熱門焦點】

1.五倍券數位綁定開跑!如何在官網上數位綁定、加碼券怎麼領,三大方案一次看懂
2.UNIQLO Taipei全球旗艦店將開幕!要開花店、出東區粉圓T恤⋯全新明曜店亮點一次看

最新9月號雜誌《2021年台灣網紅生態全解析》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蕭閔云

關鍵字: #微軟 #資訊安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