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新創金額兩極化!三張圖看懂台灣創投現狀,物聯網與AI最搶手
企業投資新創金額兩極化!三張圖看懂台灣創投現狀,物聯網與AI最搶手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財團法人臺北市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合作發布《創新生態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新創》報告,提到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2020年台灣新創總投資件數為1,421件,總投資金額約40.52億美元。

在當中也發現,台灣的企業或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參與新創投資的比例可觀,且部分企業十分熱絡地投入,也有不少觀望的企業,讓投資的金額呈現兩極化。

物聯網、人工智慧,是台灣CVC最熱愛的領域

《創新生態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新創》報告以「資通訊科技、製造、零售消費、金融、生技醫療」五大產業為主,邀請近40家各領域代表性企業,彙整其訪談意見,了解各企業對於投資新創之認知和期待。其中,也可以觀察到幾個有趣的數字。

《創新生態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新創》
合作的新創數量中,可以發現少數企業相當積極,合作或投資的新創數量在10家以上。
圖/ 勤業眾信
《創新生態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新創》
投資金額則很明顯地呈現兩極化,有企業相當積極,也有不少仍在觀望的企業。
圖/ 勤業眾信

在企業投資新創或策略合作上,除少數企業有投資或合作超過20家新創,62.5%企業投資或合作數量低於5家;在投資金額上,超過三成達新台幣10億元,但也有近三成低於5,000萬元。在金額上呈現兩極化的發展;從數量上也可以看出,有企業相當熱衷新創的投資,也有不少仍在觀望的業者。

在投資目的上,企業多以財務性投資,以及希望透過新創切入新事業為主要的考量。基於這樣的目的,投資的方式大多採取直接投資,並以內部投資報酬率(IRR)進行主要的評估標準。

《創新生態發展 鼓勵企業投資新創》
物聯網、人工智慧,是本次報告中最受企業歡迎的兩個創新領域。
圖/ 勤業眾信

在投資主題方面,物聯網IoT最受到青睞,人工智慧(AI)次之,這也符合台灣過去產業在資通訊方面的優勢。而軟體服務業相對較少,觀察與目前台灣企業較少以軟體為主業有關,未來企業可多加關注此一面向發展。

台灣創投環境趨向保守,資金累積在Pre IPO輪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新創事業服務負責人張鼎聲指出,台灣創新創業環境擁有深厚技術實力,企業、民間創投以及整體資本市場,對產業創新與新創投資逐步重視,產官學研各界資源注入與積極參與下,逐漸完善。

為驅動台灣CVC投資新創力度、促進新創生態系正向循環,建議政府從「環境法規調適思考、資金引導策略、各界資源整合」三大環節,重整相關機制思維、環境發展規劃設計,以應對產業在新創項目之投資策略、管理運作及挑戰上的現況,進而突顯台灣的優勢與機會,厚植生態系份量。

一、環境法規調適思考

對企業而言,租稅獎勵雖不是決定投資新創的因素,卻也是附加的誘因,以CVC角度而言,投資新創最大考量在於能夠加快研發速度,取得關鍵技術優勢;在爭取企業內部支持時,獎勵抵減機制也能增加說服籌碼。

此外,由於各產業之產品研發週期及商業模式建立之時程不盡相同,如能專案認定放寬部分高風險新創事業公司之設立期間限制,將能獎勵更多需長期發展之新創公司符合相關優惠,以提升優質新創企業之存活率及成功率。

二、資金引導策略 盼嫁接予創投或企業

「新創除資金支持或紓困未具其他養分資源、退場機制設計降低投資者意願」,使大部分台灣新創公司面臨B、C輪資金斷鏈的困境。

此外,台灣創投環境愈發風險趨避,資金多積壓於pre-IPO輪,尤以需要長期研發支出或不確定性高的早期項目更難以獲得青睞,這也使得台灣無法在新創生態系中孕育出帶動產業跳躍性轉型的創新能量。可借鏡以色列或新加坡「政府參與」模式,給予風險承擔、資源供給、策略性投資完善措施。

三、整合政府與企業資源

政府可攜手台灣指標性企業,「以大帶小」結合產業技術發展、企業資源與轉型需求以及活絡創新生態系目標,具體做法有鼓勵跨國集團來台設立創新或研發中心,共同創造影響力,以及系統性評估海外市場產業機會,創造成功案例等。

【熱門焦點】

光拿執照就花至少500萬美元!奧丁丁想用區塊鏈顛覆跨境交易,龐大野心如何達成?

Dropbox發表3款新產品,積極變身生產力工具!從新品中能看出什麼趨勢?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TWQR是什麼?街口支付為什麼積極擁抱、將如何改變未來支付樣貌?

研究機構OMFIF指出,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雖有助於創新變革與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但也讓支付系統呈現碎片化發展趨勢,增加銀行、金融新創、商戶與民眾的操作複雜度。以台灣為例,過去,各個電子支付業者提供的QR Code格式不一,導致商戶得擺放多個掃碼立牌,民眾很容易混淆,以及增加詐騙與交易錯誤等風險。

為解決上述問題,財金公司於2023年10月推出國家級QR Code支付標準–TWQR,透過串聯38間銀行與10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方式,讓商戶只要用一個QR Code收款碼即可接收所有支付業者的付款,同時,無論民眾是使用哪一個支付App都可以一掃就通,方便、高效且安全。

看好TWQR對商戶、民眾乃至產業發展帶來的綜效,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街口支付(JKOPAY)–不僅積極響應TWQR,更透過系統調整、簡便申請步驟、多項優惠補貼、跨業(競)合作等方式推廣街口TWQR,目標是讓商戶使用街口TWQR收款服務獲得更多客源,帶動業務持續成長,提升用戶體驗,把電支產業的餅做大做強。

兩大關鍵,街口支付積極支援TWQR加速支付生態體系變革成長

根據統計,街口支付的用戶數達690萬人、合作通路數亦高達30萬家,是引領台灣電子支付市場發展的關鍵品牌,在這個狀況下,街口支付為什麼願意大力支持TWQR、將原先的競爭優勢轉換成推促 TWQR 普及的關鍵?對此,街口支付商務發展部商務長張廷軒將原因歸結為二:「支持TWQR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也是推動台灣支付生態體系持續進化的關鍵。」他進一步解釋,TWQR的出現讓支付業者可以將資源集中在擴展新的商戶通路,如街口支付便積極佈局非都市區市場,目標是讓電子支付日趨普及、像信用卡與現金一樣便捷易用。

張廷軒表示,街口支付目前提供三種商戶收款方案:首先是適合各類型商戶使用的正掃收款服務,不分產業與規模,商戶只要設置 QR Code立牌,民眾即可掃碼付款;其次是反掃收款服務,亦即,由商戶的POS系統進行操作,店員透過設備掃描民眾出示的QR Code收款,適合已導入POS系統的商戶使用;最後是線上收款服務,亦即,透過API串接電商與品牌官網等方式,讓民眾可以在線上選擇使用街口支付。「我們在2024年7月開始提供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團隊成員的努力推廣下,除某些特定場域,既有商戶與新商戶都已導入街口TWQR正掃收款服務:在門市櫃台擺放一個街口TWQR立牌,即可支援所有民眾的付款App。」

街口支付
張廷軒指出:「關於支付服務,街口針對商戶最關心的議題而發。不僅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
圖/ 街口支付

不僅積極將TWQR推廣到多元場景,更致力滿足商戶需求

為服務更多商戶與民眾,街口支付於今年7月提供TWQR反掃收款服務,接下來,除由團隊成員與合作夥伴協助商戶導入該項服務,更釋出多項優惠補助方案吸引商戶與民眾了解與使用TWQR服務。

舉例來說,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張廷軒進一步指出:「關於支付服務,商戶最關心的議題不外乎『交易手續費高低』、『是否易於對帳』以及『能否協助創收』,因此,街口支付除提供免費申辦加入(交易才收取手續費)服務、推出商戶手續費優惠補助方案、提供可以讓商戶一目了然所有TWQR業者的交易紀錄的一站式帳務管理平台,更透過用戶(交易)回饋方案等方式協助商戶創收。」此外,街口支付更領先同業、針對個人商戶推出全新撥款服務:隔天即可入帳且天天可撥款,讓商戶更彈性且靈活的調配資金、持續擴展業務成長。

街口支付
截至2025年12月31日,商戶只要使用街口TWQR立牌接受付款,即享跨支付機構交易(非街口支付)手續費0%優惠,若民眾是以「街口支付」App付款,商家仍可享0.5%手續費優惠。
圖/ 街口支付

透過策略聯盟擴展生態體系以實踐Super App願景

街口支付作為台灣電子支付領導品牌,除響應財金公司的 TWQR標準、提供符合商戶需求的收款方案,也很重視用戶需求,因此,與不同場景的龍頭品牌合作,透過策略聯盟建置與完善街口支付生態體系,滿足用戶在支付、購物、票券、生活與金融等多元場景需求。此外,也十分重視安全防護,由跨部門團隊從用戶、資料與系統等多層次機制建置與完善安防措施,降低詐欺與洗錢等風險。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用戶導向的在地化數位生活超級應用服務(Super App),將持續深化與跨域夥伴的合作,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同時,穩健朝損益兩平的方向前進。」關於街口支付的未來規劃,張廷軒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