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全球遭逢新冠狀病毒(COVID-19)的衝擊,時好時壞的疫情、深不可測的變種病毒,持續考驗著企業組織的應變能力,他們紛紛轉變營運模式,並投入更多心力在數位轉型與混合辦公型態。「宅經濟」也應運而發,讓電商、網購等產業獲得更多商機。
疫情也對個人生活習慣,甚至價值觀造成影響,消費場景大舉轉往線上,民眾或因所得減少、對經濟前景不明而限縮花費。也有人因每日疫情案例報導感到更多的無常,從而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規畫,利用在家防疫足不出戶的時間充實自我,甚至決定放下工作、提早退休享受人生。
企業加速遠距辦公,消費場景線上化
去年疫情初始,台灣有幸控制得宜,我們看到國旅大爆發,熱門觀光區域的網路使用量都有高達8~10倍成長。
直到今年5月本土疫情轉趨嚴峻,三級警戒甚至封城疑慮,都使國人盡量待在家,民眾的消費、娛樂也都移至線上進行,因而帶動電商和線上影音服務的業績爆發成長,如遠傳旗下friDay購物5、6月的平均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60%以上。更多民眾也藉由《遠傳心生活》App完成傳統電信服務,降低前往實體門市的感染風險。
另一方面,企業也積極導入遠距工作。我們觀察,許多企業雖曾對於遠距辦公投入大量資源,但在疫情爆發前,僅有約一半的企業客戶採用視訊會議產品,甚至高達6成的中小企業未曾使用過。2020年疫情初始的第1季,採用遠傳異地辦公防疫包服務的企業客戶,年成長率就高達337%,顯見企業遠距辦公需求顯著且急遽成長。
同時,宅經濟帶動電商業績,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台實施三級警戒,friDay購物營業額月成長率飆升100%。由於短期內出國旅遊相當不易,經過這段時期線上購物的習慣累積,消費者已漸漸接受電商模式,也充分體驗其便利性與價格競爭力;未來我們更需持續優化數位體驗,包括App介面、流程順暢、網頁設計等,創造差異化及價格競爭力,才能提高消費者持續回購的意願。
轉念調適:社會共好,樂觀以對
今年5月台灣疫情延燒,許多企業營運受到衝擊,民眾生計也受影響。但我看到不少業者即使受疫情影響,仍自發性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像餐飲業和計程車提供醫護人員優惠,或是一些公眾人物運用自身影響力,起身號召發起募集物資。
遠傳也主動支援政府防疫工作,捐贈限期上網吃到飽門號、Wi-Fi分享器、平板電腦等設備物資,幫助學童停課不停學、民眾居家防疫的新通訊需求。我們亦與亞東醫院合作推出遠距問診服務,減輕醫療機構龐大壓力、民眾到院檢查的不便。疫情期間看到許多企業都能回饋社會,以社會共好為己任,讓人非常欣慰。
疫情最嚴峻時,我們調整了實體門市營業時間,透過降低工時及分流,減少員工暴露在疫情風險中。即使如此,5月下旬仍發生門市員工確診、共事同仁需隔離的事件。這件事讓我非常揪心,從此防疫中心的確診數字就不只是一個數字,而是最真切的憂慮,我也更能體會「確診」或「與確診者足跡重合」讓多少人擔心受怕。
同仁隔離期間,我每天都會傳簡訊為他們打氣,心裡滿是擔心,也感謝花蓮慈濟的妥善照顧,確診同仁在病房裡度過26歲生日,看到照片中她抱著我們送的花及護理人員寫的卡片、做出勝利手勢,真的十分心疼。
門市店長在隔離期間,仍透過視訊帶領同仁做我推薦的韻律操、吃晚餐、互相打氣,這就是我一直說的「遠傳是一個大家庭」。相信這段經歷和患難中體會到的真情,會讓這些同仁永難忘懷。
配合防疫,我們讓工作性質允許的同仁都居家辦公,也舉辦「被遠傳耽誤的網紅」短影片徵件和網路投票活動維持向心力。這才發現同仁在創作這塊臥虎藏龍,有人會作詞作曲、自彈自唱,也有人自學拍攝剪輯與後製技巧,都達到相當的專業水準。
疫情也讓人看到無常,改變對職涯規畫;有些人選擇早於原來計畫離開職場、退休,以換來更自在、「睡到自然醒,跟著感覺走」的快意人生。遠傳兩位高階主管選擇在7月底退休,他們都是公司棟樑,為遠傳貢獻良多,成就了公司然後圓滿下莊。
我雖然不捨但尊重他們決定,並恭喜他們人生到了「無入而不自得」的階段,為自己好好規畫(或隨性不規畫)人生的下一章。
後疫情時代創造出了新常態,除了企業要審思和嘗試新的做法與思維,對每一個人,也不妨重新審視自身的人生重心與目標,又會有一番啟發。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換個角度看待事情,所謂禍福相倚,疫情過後也許又是一番風景。
責任編輯:吳佩臻、張庭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