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攻打掃!LG、Dyson推智慧家電,憑什麼當居家清潔「神隊友」?
大數據助攻打掃!LG、Dyson推智慧家電,憑什麼當居家清潔「神隊友」?

你早就WFH(Work From Home,居家辦公)了嗎?居家防疫時間一久,人們更頻繁打掃家中環境,家電大廠紛紛在自家產品導入新科技。但科技進到家電領域,目標客群不只是勇於嘗鮮的科技迷,如何降低使用門檻、一鍵按下就能使用,成為最重要的事情。

早在2000年網路浪潮興起,就能看到連網家電出現,「數位家庭」成為最潮關鍵字。當時LG推出全球第一台連網冰箱,藉由條碼、RFID掃描來記錄冰箱內庫存。不過,既無法隨意上任何電商買蔬果、也沒有智慧手機提醒補貨,價格還比一般冰箱貴上5倍,卻沒有明確應用解決消費者痛點,讓當年的科技家電定位顯得相當尷尬。

person-refrigerator-woman-1877361
早在2000年,就推出智慧型冰箱——智慧家電的開端,但當時技術尚未發展完全,價格又比一般冰箱貴了5倍,使得此概念在當時乏人問津。
圖/ rawpixel.com from Pexels

隨著通訊技術穩定、晶片運算力到位、智慧裝置普及,科技家電也從天上降臨凡間,自2018年起,包含CES大展在內的科技盛會上,可見到許多廠商開始主打自家結合大數據、物聯網的AI家電。

到了今年,LG、Dyson推出智慧化功能家電。只要按下啟動,演算法就會自動判斷最適合的運作模式、清潔行程,目標是協助人類判斷如何清潔,進而做到節省能源。這一次,消費者將不會再對智慧家電功能感到狐疑。

累積全球大數據,量身打造洗衣行程

「剛開始推出IoT家電時,我們還沒有那麼了解消費者的需求。」LG台灣董事長宋益煥在今年9月的「LG WashTower AI智控洗乾衣機」發表會上說。

LG洗衣機
透過AI自動提供最佳洗程,並同步演算最適合的乾衣行程。
圖/ LG

近年來,連網功能普及、搜集各式使用行為相關數據,也讓LG累積了來自全球上萬筆「洗衣行程數據庫」,去年開始即推出具有Smart Pairing智慧行程配對功能的洗衣機。

洗衣機透過AIDD人工智慧偵測智選洗滌技術,只要把髒衣服放進洗衣槽,就會自動偵測重量以及材質,協助判斷該用多少注水量、轉速需要多快。比如偵測到柔軟的棉質衣物,就會選擇較輕柔的洗滌方式,保護衣物減少一般洗衣過程的10%受損。

LG洗衣機
離心力筒使用4道變頻噴射水流, 30分鐘洗衣可減少耗水量與耗電量。
圖/ LG

而今年推出的新品,除了智慧化的蒸氣滾筒洗衣行程之外, 另外內建Smart pairing乾衣機配對功能行程 。洗乾衣機一體的設計,讓洗衣機確定行程後,進一步將資料傳輸到乾衣機,如此可讓洗乾衣更快速,同時也可以做到節能省水。

談起這一次新品的最大進化,宋益煥說,「現在是AI方面最完善的階段。預期上市之後,可以在台灣達到每月超過1,000台的銷量成績。」

雷射偵測灰塵,隱藏汙垢無所遁形

而開發出世界第一台無集塵袋吸塵器的Dyson,靠著獨特的馬達工藝與外型設計,在高價位吸塵器市場屹立不搖。不過一直以來,Dyson在智慧家電領域並不激進,多數時候,談到智慧家庭不會直接聯想到Dyson產品。

但今年9月,Dyson經過5年大數據累積、演算法開發後,也推出智慧化吸塵器V12 Detect Slim。該吸塵器導入了一顆「壓電式聲學感應器」,每秒可測量高達15,000次通過入氣口的塵粒數量,並將顆粒震動轉換為訊號,測量分析灰塵的種類、體積與數量。

dyson吸塵器.jpg
V12 沿用槍型設計,1.5公斤機身較前代V10(2.68)更輕量化。
圖/ Dyson

若偵測到灰塵是過敏原、塵蟎還是細沙等種類,V12 Detect Slim會即時調整吸力:在自動模式下,灰塵濃度升高時,將會自動增強;灰塵濃度恢復正常時,則會回復標準吸力。智慧偵測功能搭配吸力的靈活調節,讓清潔工作能保有高效能與續航力。而且使用者也可以直接從LCD螢幕上,看到家中灰塵的組成,以及清潔區域是否乾淨。

Dyson吸塵器V12
Dyson吸塵器V12吸入的塵垢會在LCD螢幕上顯示,協助使用者了解吸塵器吸入哪些灰塵。
圖/ Dyson

科技元素在20年前是家電的行銷用語,但經過多次嘗試與碰撞,利用AI節能、省水的功能或許不是最有「未來感」的,卻最實在地打中用戶痛點。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吳佩臻

關鍵字: #智慧家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