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文字配上低畫質圖片,為什麼日本網頁設計風格仍停留在90年代?
巨量文字配上低畫質圖片,為什麼日本網頁設計風格仍停留在90年代?
2021.10.01 | 教育/人文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日本是一個擁有寧靜的禪宗花園、寺廟和精緻茶道的國家。傳統和現代的日本建築、書籍和雜誌都讓全世界的設計師羨慕不已。然而,由於某些原因,這種精湛的設計幾乎沒有轉化到數位產品上,特別是日本的網站,其中大部分看起來像是來自1998年。

瀏覽日本最受熱門的一些網站,你會發現:

Rakuten
圖/ Rakuten
  • 密密麻麻的文字
  • 微小的低像素圖片
  • 欄目多得數不清
  • 明亮的對比色和閃爍的橫幅
  • 過度使用Flash等過時的技術
Rakuten
圖/ Rakuten

沒有美麗的俳句或侘寂之美。有很多理論試圖解釋這種現象,我試圖在下文闡述一些最普遍的理論:

語言上的差異

shutterstock_1438272785_reading newspaper.jpg
圖/ Shutterstock

字符的舒適性。基於標識的語言可以在短短幾個字符中包含大量的意義。雖然這些字符在西方人眼裡看起來雜亂無章,令人困惑,但實際上說日語的人能夠在短時間和如此的空間內自如地處理大量的訊息(中文也是如此)。

缺少強調。日語沒有斜體或大寫字母,這限制了你像拉丁字母那樣增加視覺衝擊力的機會。這使得它更難創造出僅用字體就能組織訊息的層次對比,儘管許多設計師通過添加裝飾或使用圖形文字來解決這個問題。

語言障礙。網路和驅動它的大多數程式語言,都是由講英語的人或西方公司設計的,因此大多數文件和教育資源也是英語的。雖然翻譯了很多東西,但這仍然導致新技術和新趨勢的延遲採用。

文化差異

規避風險。一般來說,日本文化不鼓勵冒險或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一旦事情的外觀或行為有事先設定的先例,那麼每個人都會遵循,不管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即使是日本的亞文化也要遵守他們自己的時尚和規則。

消費者行為。人們在做出購買決定之前,需要通過冗長的描述和技術規格來獲得高度的保證,他們不會輕易被一個吸引人的標題或漂亮的圖片所動搖。 「少即是多」 的格言在這裡並不適用。

廣告。日本公司不把網站看作是使人受益的工具,而是經常把網路看作是另一個廣告平台,盡可能大聲地宣傳他們的訊息。網站最終是將訊息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最小的空間裡,就像一本小冊子,而不是一個互動工具。

澀谷街頭
圖/ Pixabay

城市景觀。在澀谷這樣的東京主要中心之一走動,你會不斷地被明亮的霓虹燈廣告、吵雜的彈子房(遊戲廳)和一群狂熱的時薪族或小學生轟擊著。街道上同樣混亂的忙碌似乎已經蔓延到了網路上。此外,由於日本的物理空間很寶貴,所以沒有任何空間被浪費,網頁上的負空間和空白空間也是如此。

工作角色。在日本的任何一個招聘網站上,你都會看到諸如 「網站管理員」和 「網站管理」之類的職位廣告,這讓人想起了公司僱用一個IT人員手工編碼並運作整個網站的日子,很多公司仍然如此。從另一個角度看,有創造力的人希望獲得創造性的自由,而這在日本的大公司裡是不可能找到的,所以他們會去別的地方。

技術上的差異

行動時代的遺產。早在iPhone出現之前,日本就已經在先進的翻蓋手機上使用了他們的行動網路,其數量甚至比個人電腦還要多。那時的螢幕很小,網站的設計方式必須把內容塞進這個小空間,這一直影響著現在的方式。

網路字體。目前缺乏非拉丁語系(中文、日文......)的網路字體。這是因為每一種字體都需要單獨設計數千個字符,這樣做成本太高,耗費時間,而且下載時間也會更長。由於這些原因,設計師傾向於使用圖形而不是純文本來顯示非標準的字體。

Windows XP和IE 6。儘管使用古老的微軟軟體的人數正在迅速減少,但仍有相當多的人在使用這些歷史悠久的應用程式,尤其是在企業環境中。

日本街道
圖/ Pixabay

走在東京,我經常有一種被困在1980年代版本的未來的感覺,在很多方面,這種矛盾正是日本設計景觀的特點。一方面,我們有巨大的企業集團在生產毫無新意的大眾化產品,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工匠們在製造具有難以置信的美感和功能的東西。

在一個更積極的方面,像Uniqlo、無印良品、CookPad和Kinokuniya這樣的設計公司和企業正在證明,你可以在日本製作美觀和實用的網站。希望其他公司向他們學習並儘快趕上。

本文授權轉載自:36氪

【熱門焦點】

1.台劇只能看《魷魚遊戲》車尾燈?施振榮:台灣現況是科技領先內容,發展文創要企圖心
2.IKEA 電競家具在台開賣!攜手華碩ROG,如何靠細節滿足玩家需求?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