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三星為何都不推薦用戶撕掉「出廠膜」?一次認識這五種螢幕保護貼
任天堂、三星為何都不推薦用戶撕掉「出廠膜」?一次認識這五種螢幕保護貼

任天堂新款Switch上市了,在許多外媒開箱實測中都提到了那塊OLED螢幕較前代有了較大的提升,提升點主要體現在更大的螢幕和更高對比度上,另外由於OLED本身特性,黑色區域像素不發光,這也讓整套機組續航有所提升。

2021白色新版Nintendo Switch_新增白色機身、螢幕加大、改 OLED 面板,6 亮點
圖/ Nintendo

總之在價格不變的基礎上,螢幕變大變好,對玩家體驗而言總歸是一件好事。

不過除了開箱實測,新款的Switch OLED螢幕也因另一件事成了討論熱點。Switch OLED換上全新材質的螢幕,表面覆蓋了一層玻璃,因此任天堂在這層玻璃表面貼上了一層「抗散射膠膜(anti-scatteringad hesive film)」,這名字雖然陌生,但聽起來很不簡單,其實就是俗稱的「防爆膜」,其作用是避免表面玻璃破損後產生散落的碎片弄傷消費者。

Protector
圖/ 愛范兒

任天堂提前透露了這層膜的存在,並勸誡各位「愛撕機膜人」請勿撕下這層膜,有需要可以在這層膜之上另外貼膜。

The Verge的Switch OLED開箱實測文章中稍微提到了這一個消息,但文章作者Andrew Webster坦言,在他的體驗過程中,並沒有察覺到這層膜的存在。不過出於保護,不建議玩家到手後撕去防爆膜。

這些貼膜,不要輕易撕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廠商呼籲用戶不要撕開出廠膜了。

2019年年初,三星發布了GalaxyS10系列手機,機器採用了超音波指紋識別,一般的鋼化膜比較厚,可能會導致指紋解鎖無法正常使用,於是三星貼心地為每一台新機貼上了原裝保護貼,雖說這是一塊塑膠膜,但總比沒有膜要來的好。

追求手感的裸機派大可直接撕開這層膜,這並不會影響手機正常使用,但追求貼膜派則需要三思了,如果想要換上手感更佳的鋼化膜,就得考慮厚度薄的產品,配件成本大增。

同一年,三星Galaxy Fold系列也被一張小小的膜搞得焦頭爛額。2019年2月,三星發布了折疊螢幕手機Galaxy Fold,為了實現折疊設計,內螢幕是一塊柔軟螢幕。4月不少媒體拿到實機後,上手第一件事就是習慣性地把膜撕掉,沒曾想這一撕導致整塊螢幕直接報廢。

從外媒發的Twitter內容可以看出,大多都提到了撕膜過程艱難,費盡力氣才能把膜撕下來的情況,那是因為那層膜其實是PI薄膜(聚酰亞胺薄膜),屬於顯示螢幕零件之一,用於保護脆弱的OLED面板。撕下後會導致氧化等情況,從而使得螢幕受傷。

保護膜
圖/ 愛范兒

出了這事後,三星緊急改進了設計工藝,把PI薄膜嵌入邊框內層,並在鉸鏈頭尾處增加了「保護帽」提升防塵性能,最後在在包裝內提醒用戶,請勿撕膜。

前面提到的兩種外膜,都算是應對特殊情況而誕生的保護貼,然而有一種膜,雖然在螢幕最表面,卻不是為了保護螢幕,而是作為顯像的必要結構而存在的,那就是液晶螢幕的偏光膜(Polariser),也叫偏振膜。

LCD螢幕靠背光層發出光線,透過液晶層、彩色濾膜、偏振層之後,最後顯現出用戶所看到的圖像,沒有了偏光膜過濾光線的話,我們看到的就只有背光層發出的白光。

早些年有些電視或顯示螢幕裝置,會在機器醒目的位置提醒用戶請勿撕掉表面的膜,但後來大多數廠商都把偏光膜嵌到了邊框內,也就再也不怕用戶習慣性撕膜而產生售後問題了。

可見撕膜需謹慎,不過如今的新手機,大多都會出廠自帶一張塑膠膜,起到保護作用,防止螢幕因碰撞、包裝內部細小顆粒而損傷,若沒有特殊標識,這些膜都是可以撕掉的。

之後或裸機使用,或重新貼膜,任君選擇。

膜的種類和用途

前段時間,外媒gsmarena發起了一項投票,調查用戶是否會為手機貼膜或裝上保護殼,結果表明近半用戶會貼上玻璃膜,還有13.79%的用戶用著手機出廠自帶的膜。

不過那是針對外國用戶的調查,我更好奇國內用戶面對這一問題,投票結果會是怎樣的?

gsmarena
圖/ gsmarena

就我個人而言,每次買新機都是「機器未到,配件先準備」,其中必定會包含一張保護貼,至於是什麼膜還會應不同裝置,選購不同的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保護貼,為何會有如此多的種類,他們又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首先,我們可以按照材質不同,將保護貼的種類大概分成玻璃和塑膠兩種,由此派生出鋼化膜、類紙膜、水凝膜、防窺膜多種主流保護貼,除了最後一種防窺膜其餘幾種,我在不同時期不同裝置上都使用過,下面就結合我個人的使用感受,給大家聊一聊。

鋼化膜

鋼化膜,簡單地講是把玻璃通過鋼化工藝,加強表面的緻密性,讓其實現更高的強度和抗摔性。它跟大部分手機一樣,都是玻璃材質,所以鋼化膜的手感也是最接近手機原生面板的。

選購保護貼時要考慮以下幾點:透光率、硬度、厚度。鋼化膜相較與塑膠膜,在這幾點都是佔優的。

首先是透光率,鋼化膜的透光率基本上都可達到90%,透光率越高,對螢幕觀感的影響就越低,廠商基本不會在宣傳頁面上直接寫出透光率,但可以向客服詢問準確數字。

接下來是硬度,我們在逛網路拍賣的頁面時,經常能看到詳情頁面上大標題寫著「9H」,聰明的你大概已經想到,這個9H指的就是鉛筆的硬度,雖然9H在筆芯中算是很高的等級了,但我們都知道,鉛筆是由石墨製成的,然而石墨這種材質,在國際通用衡量礦物硬度的莫氏硬度表中只能得到1-1.5的硬度等級,而鋼化玻璃接近6,那當然不會被9H的鉛筆劃傷了。

Mohs
圖/ USGS

不過鋼化膜在面對我們生活中更常見的沙石,也就是二氧化矽的晶體(莫氏硬度為7)時,保護強度還是稍弱,所以平時遇到碰撞時,還是不免產生划痕。

另外鋼化玻璃就跟其他許多東西一樣,做厚容易做薄難。前面也提到了,膜的厚度會對指紋識別準確度、手感和透光率等方面造成影響。理論上膜越薄越好,工藝難度也越高,成本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對了,市面上所售的鋼化膜基本上都會在表面加一層PET的基本材料,作用類似於任天堂Switch OLED表面的抗散射膠膜,用於防止玻璃破裂後產生的碎片四處飛濺。

2.類紙膜

這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功能膜,大多採用PET材質,在表面添加一層磨砂顆粒,以營造出類似紙張表面的觸感,通常用在平板裝置上。

繪板
圖/ 愛范兒

它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它能實實在在模擬出紙張的觸感,讓平板螢幕變得不那麼滑,使用者方便控制寫字和畫畫的力度,但缺點是膜表面的磨砂顆粒,會影響透光率和像素精細度,影響螢幕觀感;另外也會對手寫筆的筆尖造成磨損。

如果你經常把平板充當筆記本、畫板去使用的話,是可以考慮給裝置貼一張類紙膜的,效率大不同。

尤其是剛學畫畫的小白,對筆觸的掌控能力還不是那麼強,類似紙張的觸感能讓你更快上手。

3.水凝膜

這名字聽起來很高級,其實也是一張PET塑膠膜,從Nokia時代就已誕生的保護貼,因為其柔軟特性,容易貼合在曲面螢幕上才又興起,強度和透光率都稍微遜於鋼化膜。

4.防窺膜

跟類紙膜相同,防窺膜也是一種功能膜,其原理是在PET基材表面添加一層極細的百葉窗光學柵欄,當你把百葉窗的簾子調成與窗戶垂直時,只有正面能看到照進來的光線,過高和過低處的光線都會被遮擋,這就是防窺膜的實現原理,許多ATM機的顯示螢幕也利用了這一原理。

防窺膜
圖/ 愛范兒

除非你真的存在防窺的需求,否則個人不太推薦。

5.藍寶石膜

這種膜是基於對抗刮痕性能的極致追求而誕生的,因為採用了藍寶石材質,其莫氏硬度達9,比日常生活中能遇到的大多數物質都要高,也就能起到更好的保護性。

不過它的莫氏硬度甚至比原裝螢幕的玻璃更高,所以當藍寶石膜破碎時,可能會反過來劃傷原裝螢幕。

貼膜是個好生意

人們對是否有必要貼膜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貼膜影響了手感,也有人覺得不貼膜就不安全。兩種觀點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實可以把保護貼看作是給用戶的一劑「後悔藥」。

一張貼膜,刮花了、碎了、裂開了,成本低廉也不會心痛,換了也就換了。然而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你的螢幕上時,你會心疼手機和錢包,可能也會後悔當初沒有提前給手機貼一張膜。

螢幕保護貼隨螢幕誕生而誕生,只要螢幕一直存在,貼膜這門生意就不會消失。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熱門焦點】

1.中國如何度過這波「限電」難關?從用電大國看全球離能源轉型還有多遠
2.全球首輛「飛行重機」亮相,可飛到4500公尺高空!還有哪些驚艷特點?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