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輛「飛行重機」亮相,可飛到4500公尺高空!還有哪些驚艷特點?
全球首輛「飛行重機」亮相,可飛到4500公尺高空!還有哪些驚艷特點?

還記得,那款能讓你變身「鋼鐵人」的全球首款飛行背包嗎?

2015年,噴氣背包航空公司Jetpack Aviation(JPA)推出了JB-9無翼噴氣背包,首次在空中繞著自由女神像飛行。

JPA Speeder
圖/ 愛范兒

近幾年來,JPA一直都在深入研究「親民」的飛行技術,其中就包括了能讓人人上天的飛行摩托車。

就在最近,全球首款噴氣驅動飛行摩托車——Speeder,終於來到我們眼前了。

全球首款噴氣式飛行摩托車,現實生活中的阿拉丁魔毯

這款飛行摩托車,名為「超速者」(Speeder)。

JPA稱其為「個人行動載具的終極形態」。

一眼看上去,它的確就像剛從科幻電影裡衝破時空阻礙,突然開進了現實世界。

設計嚴謹而精密的外殼,鋒利而冷峻的配色,人們只用坐在上面就能開到空中,無需任何外部防護罩——摩托車彷彿真的只是一個載體,人們已經擁有了隨時飛行的超能力。

當然現實中,它的背後有著大量的技術作為支撐。

Speeder搭載了VTOL(垂直起降)技術,因此起飛和降落都只需要一個車位大小的地方。

通過JPA自行開發的軟體,能夠保證摩托車飛行中的穩定,讓它能像直升機一樣,在空中保持靜止。

JPA Speeder
圖/ 愛范兒

他們耗費了一年半的時間,來研究這個控制系統和軟體開發,最新的測試中,「超速者」已經可以垂直起飛、爬升、轉彎,並保持穩定懸空停留。

摩托車內建的自主管理系統,能讓初試飛行摩托車的駕駛員,以及沒有經驗的大眾消費者,也能大膽地騎乘起飛。

這些技術最大的目的,首要都是為了保證安全。

Speeder重300磅(約136公斤),能載比機車本身重兩倍的重量,最高承載約270公斤,可以坐兩個人。

車身目前裝有4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分佈在摩托車身各處,可以監控並隨時調整推力。據悉,最終生產版本可能會有8個發動機。

與JPA的噴氣背包不同,實際駕駛中,你不需要做太多準備工作。

只用跨上摩托車,以一種近乎趴著的姿態坐在摩托車上,雙手握住操控把手,就能駕駛了。

在手上的兩個控制桿中間,有一塊12英吋的大螢幕,內建了雙向航空無線電系統,會顯示導航、高度、速度、燃料、電池、安全狀態等資訊,隨時指導飛行員飛行。

摩托車的飛行高度可達15000英呎(約4572公尺),產生1200磅(約544公斤)的最大推力。

這近5000公尺的高度,就問你怕不怕。就算它能飛,恐怕很多人都不敢坐……

還有一些細節方面,比如它可以在夜間飛行、在小雨到中雨的環境飛行、配置了導航系統和儀表燈等等。

實際上,2019年JPA就公佈了Speeder的原型概念,近幾年一直在細節修改和改善,最近才完成了首次飛行,通過了測試,接下來將使用更小框架和碳纖維車身面板,在沒有繫上繩子的情況下再次飛行。

這次,JPA最新的動向是公佈了他們商用的飛行摩托車,而且是兩個版本。

一個是軍用及商用版(Military Speeder),需要駕駛員有個人飛行執照,飛行時速為250英里/小時,大約可飛35分鐘。

一個是民用休閒版(Recreational Speede),不需要任何飛行駕照,只需要在JPA公司接受培訓,飛行時速60英里/小時,可飛行15分鐘。

作為民用休閒版,它是有史以來首個採用渦輪動力、完全穩定的垂直起降個人飛行摩托,相當於一艘「娛樂飛船」。

想想遊樂園裡的摩托過山車,大概也就比那個刺激幾百倍吧。

而作為軍用及商用版,它的作用就廣了。

Speeder不僅可以運輸載貨,在船艦之間進行物品補給(比起直升機具有速度和成本優勢),還能作為緊急救援工具,比如快速將患者送往醫院、疏散受害者等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最開始Speeder是使用噴氣燃料、柴油或煤油作為飛行動力,但他們最近表示,所有噴氣式飛行摩托車都不會帶來燃料污染。他們已經和「普羅公尺修斯燃料公司(PrometheusFuels)」達成協議,將使用100%淨零碳排燃料。

價格方面,民用休閒版的售價高達38萬美元,並不便宜,都可以買架小飛機了,而軍用及商用版價格還未定。

Speeder將在2023年上市,現在已經可以預定。

飛行背包、飛行汽車、飛行摩托車,哪個上天更好?

JPA 做的飛行背包
圖/ 愛范兒

做飛行背包、飛行汽車、飛行摩托車的公司都不少。

每年各類車展上,這些具有未來感的交通工具早已屢見不鮮。但是,很多也都停留在了概念機或者原型機階段。

飛行背包早就在上世紀中期,已有貝爾直升機公司發明飛行背包,後來被Google X「承接」開始進一步研發,但最後因為燃料消耗成本和噪音問題等,最後放棄了。

近年來,英國發明家理理查德·白朗寧、法國發明家弗蘭基·薩帕塔、杜拜空中飛人樊尚·雷費……都在積極地成為現代鋼鐵俠,然後「背包上天」。

公司在2015年演示其飛行背包的「首飛」時,號稱自己是「全球首家飛行背包生產者」,不過產品一直在測試,個人商用版預計要到2030年。

JPA做的飛行背包,算是相對較為成功,也更接近消費者的產品。

市面上目前已有的大部分飛行背包,都採用汽油發動機驅動、火箭和水蒸氣噴射來提供動力,JPA研究了40年左右的飛行背包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動力來自於噴氣式渦輪,以航空燃料或柴油驅動。

這讓它可以飛到超過1萬英呎(約3048公尺)的高空,同時它又小而輕便,可以塞進汽車車廂,輕鬆帶出門,但它的飛行時間也因此只有10分鐘。

只是飛行背包太過「自由」的特性,終歸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與自家的飛行背包相比,JPA的飛行摩托車速度更快、載荷更重、起飛也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垂直起降,也就擁有極高的穩定性。

飛行摩托車的歷史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類似飛行摩托車的交通工具構想如Hover Scooter,那時就已經被提出來,但因機身駕駛不穩定的難題,後來還是夭折了。

JPA
圖/ digitaltrends

美國加州的Aerofex公司在2012年1月推出了飛行摩托車的原型。2014年,澳洲發明家Chris Malloy製造出了飛行摩托Hoverbike,也稱此為「世界上第一輛飛行摩托車」。

這輛飛行摩托車可以飛到3000公尺高,時速160公里,飛至150公里。現在它背後的無人機公司Hoversurf仍在不斷推動飛行摩托車的商業化進程。

相比之下,JPA的飛行摩托車的設計更為先進,同時也飛得更高。

而比起飛行背包和飛行摩托,飛行汽車可能是更受大眾期待和資本寵愛的領域。

關於飛行汽車的報導和新聞幾乎每幾個月就會出現一次,今年更是尤其多。

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就有人開始進行飛行汽車的實驗,當時對於很多人來說,它還只在科幻電影裡出現過。

2009年3月,世界首款飛行汽車——Transition才首次試飛成功,2018年,全球首款量產飛行車PAL-V開始接受預定。

PAL-V.
圖/ PAL-V.

現在,據悉全球有超過150家企業正在研發飛行汽車,至少有425款飛行汽車正被研發。

從汽車領域的豐田、吉利、長城、大眾、保時捷,到航空領域的空中巴士、波音,以及網路領域的Google、Uber、騰訊、英特爾,還有新創企業Lilium、JobyAviation、Archer、Volocopoter、億航等,共同掀起了一股飛行汽車之風。

近期小鵬匯天的電動飛行汽車,更是讓飛行汽車一度成為熱議話題。

obyS4原型機、WiskCora、ArcherMaker、億航EHang216、Velocopot
JobyS4原型機、WiskCora、ArcherMaker、億航EHang216、Velocopoter2X、小鵬匯天旅航者X1(順序為左上橫數到右下,組圖來自晚點LastPost)
圖/ 愛范兒

事實上,這也是因為空中交通的前景正變得越來越清晰可見。

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預測,隨著技術與資本投入狀況的改善,2040年自動飛行汽車市場規模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

其實無論是飛行背包、飛行摩托,還是飛行汽車,他們的不同點,去掉前面「飛行」兩個字來看,和在地面上差不多,但當他們都飛到了天上,就都面臨著相似的第一道關卡。

比如安全,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持飛行穩定、可靠,還要防止交通工具失控掉落或發生事故,甚至各類惡劣天氣下的影響,這對天上的駕駛員和地面的行人來說都是危險加倍;

比如續航,現在eVTOL(純電動化+垂直起降)的方案是主流,可怎樣的電池才容量大又不至於重量大,怎樣的能源才能降低成本、載客更多、在都市大廈中延長飛行時間,都得繼續探究。

比如噪聲,離地面越近,越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大,可能交通問題還沒解決,噪音問題就足以讓人逃離都市了。

比如價格,就目前來說,面向消費者端的飛行汽車隨隨便便就幾百萬,就沒有普通人能輕易消費的,能買初代飛行汽車,不如買個成熟版直升飛機?

ilium飛行汽車
ilium飛行汽車
圖/ 愛范兒

還有最重要的基礎條件——政策,目前全球各國適航標準以及空中交通法規都還未完善,因為它要改變的,是整個交通網路結構,進而會改變我們的城市形態、出行生活、居住方式。

還有更多,關於飛行汽車本身的設計、材料工藝、環保,以及更廣的隱私、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很多行業和部門一起來實現它。

各家企業都在強勢入主飛行領域的各個分支,未來想必也會有很多不一樣的面貌,目前從營運模式、盈利空間來看,首先最具發展潛力的可能還是飛行汽車。

市場和消費者,都在等待一款具有標誌性、又能真正落地的飛行汽車面世。

NASA空中出行項目經理Davis Hackenberg曾判斷過飛行汽車的商用進度——

2021年:飛行汽車將「進入大規模的指定區域內部,進行認證測試或者操作演示」。

2025年之前:結合自動駕駛,飛行汽車可以在低密度航空範圍內行駛,並投入商業化使用,一個普通人可以進行短距空中出行;

2028-2030年:飛行汽車將在中等密度空域進行商業化使用,飛行汽車也開始真正盈利。

我們已經見證了2021年的新改變。

當空中交通工具的新動作越來越頻繁,它們普及的時間也會在翹首企足中不斷縮短。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熱門焦點】

1.UNIQLO Taipei旗艦店開箱!99元能買花,還有維力、黑松聯名潮T,亮點一次逛
2.PX Pay一年嗶出600億元超越街口、Line Pay,全聯林敏雄為何說:電支5年內都是賠錢貨?

最新10月號雜誌《無程式碼時代來了!》馬上購:傳送門
「電子雜誌」輕鬆讀:傳送門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交通科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