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缺料與原物料上漲影響,台達電第三季毛利率跌至28.3%、季減1.76%,獲利季減16%為63.69億元,台達執行長鄭平29日在第三季法說會上表示,第四季訂單狀況還不錯,營收會持續成長,毛利率會維持水平,並強調材料成本是一個長期性問題,目前陸續在跟客戶洽談反映成本,但既有訂單價格不變。
而為因應未來業務需求,28日董事會決議台灣將興建中壢廠六期,鄭平表示,中壢五廠主要在研發,很多配合的研發實驗場;六廠主要在製造,像是網通、樓宇自動化、工業自動化、能源基礎設施等產品,很多客戶都要求在台灣製造生產。
缺料導致獲利衰退,海英俊:車廠缺料是全世界大問題
台達第三季財報,合併營業額796.46億元,年成長3%,稅後淨利為63.69億元、年減24%、季減16%,每股盈餘(EPS)減至2.45元,成長緩和,主要是受到供應鏈缺料影響。
台達董事長海英俊指出,像是車廠等客戶缺料干擾,導致出貨延遲,台達採取較保守策略,材料超過某些天數,會提列呆料損失、約佔營收1.3%。「跟客戶議價持續進行,有些客戶已經漲價,但漲價慢,還要再看一兩季。」
面對車廠晶片荒的問題,海英俊指出,車廠缺料是全世界大問題,就連豐田也關廠,車廠供應鏈遭遇嚴重的缺料問題,現在各國政府、業者都很努力,像是台積電就把更多產能移到車用上。雖然晶片荒的問題會解決,但不知道要多久。
針對中國限電的問題,鄭平表示,限電對台達沒有太大影響,且台達也不是能耗大戶,加上去中國的時間早,廠區已有自建發電設備,目前自有供電佔比高達70%。
再生能源是未來主流,看好儲能前景
在再生能源佈局上,為解決綠電的發電不穩定性對電網帶來的衝擊,日前國內航太業龍頭漢翔與台達合作在台中廠區建置5MW儲能系統,將投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的輔助服務市場,協助台電電網穩定。
鄭平認為,風能、太陽能會是未來再生能源的主流,發展儲能是必須的,看好台灣儲能發展前景。放眼國外,海英俊觀察,中國的電價離尖峰差異大,促使業者有更高的需求去做儲能,例如台達的廠區內就有好幾十個貨櫃,節省電價成本。
不過,縱使儲能需求大,但無論是車子、筆電都需要用到電池,海英俊坦言,電池供應有點緊張。而台達主要是提供一站式儲能解決方案,具備軟硬體研發與生產製造,包含規劃初期的模擬預測工具、功率調節系統 (PCS)、電池儲能系統 (BESS)、掌握整個系統維運的控制系統與能源管理軟體 (EMS) 等,目前已有10套系統成功併網運行中。
至於電動車方面,目前營收年成長90%超乎預期、但毛利下降,主要是庫存提列、運費增加,空運拉高了成本。海英俊認為,隨著供應鏈改善後,「希望明年虧損可大幅減少。」
針對近期的併購加拿大影像監控大廠March Networks,鄭平提到,該公司主要提供VSaaS(Video 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 影像監控服務)的雲端平台技術及管理能力,未來會跟安控廠晶睿有很多合作,強化台達在智慧建築上的布局。
對於近期討論度很高的第三代半導體,海英俊表示,台達很早就在看,有很多高頻的電源供應器,會需要第三代半導體才能做,「我們除了是使用者,也會做設計,希望它(第三代半導體)能成功,」但初期仍有品質不穩及成本高的問題得克服。
【熱門焦點】
Facebook正式更名「Meta」!元宇宙納入未來企業願景
張忠謀:我的策略就是要對手絕望!一張台積電手稿揭開他60年的領導心法
責任編輯:錢玉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