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客戶桌上放本書,千萬別馬上說自己也愛看!見面破冰的專家成功方程式
見客戶桌上放本書,千萬別馬上說自己也愛看!見面破冰的專家成功方程式

陌生開發是業務人員最怕的挑戰,對記者而言如何讓初次見面的受訪者打開心房也很不容易。使關係成功破冰,是任務成功與否關鍵。破冰是一次溫柔但非常關鍵的博弈,奠定了溝通雙方此後關係的基調。

如何開啟這場關係博弈,其實有一個公式可供參考,將破冰的方法概括為以下三個動作:
如何破冰?=雙線卡位+展現關切+營造掌控

什麼是雙線卡位?

當陌生人向你介紹自己時,很多資訊(姓甚名誰、在哪個部門、什麼職務,等等),你是不是「轉臉」就忘了?不是你記憶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每條資訊都很重要,想往你這裡多塞點東西。

但這些資訊對你來說純粹是記憶負擔,所以就會變成他塞他的,你扔你的。事實上,破冰的第一步,自我介紹,目的不是塞多少資訊進去,而是要在對方的世界裡穩穩的「卡」住一個位置,讓他把你放置在他的記憶地圖裡。

至於如何卡住位置,還記得我們是怎麼查地圖的嗎?用一條經線、一條緯線來建立準確的座標。我推薦在破冰場景裡使用的,就是這種「雙線卡位法」。

假如我和你初次見面,我要向你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脫不花,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這麼做就是 先給溝通對象一根「經線」,交代「我是誰」

看起來很簡單,但請注意,上述介紹方式有兩個顯著的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脫不花不是一個常見的名字。如果不是我非常注意咬字清楚的話,對方根本反應不過來我叫什麼。大多數人的名字對於陌生人來說都是個認知負擔,更別提有生僻字的了。所以,首先要保證把自己的個人資訊清晰的傳遞給對方。

第二,得到App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嗎?不一定。如果在一個不太熟悉「得到」的圈子裡做介紹,我就必須補充一句得到App是做什麼的。

來,從這兩個角度來優化這條「經線」-我是脫不花,這是我的「花名」啊,我本名姓李。我是得到App的聯合創始人,我們是一家服務於大家終身學習需求的公司-力爭做到清晰且簡潔。

經線搭上之後,還「卡」不住呢,別忘了架設那條用於「卡位」的緯線。破冰的緯線是什麼?是雙方的共同關係。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裡,我們自然而然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集而對人產生信任。陳述個人資訊不夠,你還要把自己的資訊「嵌入」對方原有的人際地圖之中。

那麼,怎麼搭緯線呢?我相信很多相對內向的人在這個時候都不知道說什麼。為此,我會給你 幾種常見的方法-「四個同」-同校,同鄉,同好,同伴 。它們都可以變成你和別人之間的共同關係。

Graduate
同校畢業總能透過聊師長或同學發展,發展出更深刻的人脈網路。
圖/ Flickr CC by Luftphilia

第一個是同校,它不僅包括同一間學校畢業的校友關係,還包括另外一種廣義的「同校」,你們前後腳在一家公司工作過,你們都在這所社會學校裡學習過。你們共用著關於母校(和公司)的回憶,溝通距離自然就縮短了。當然,這還隱含了一層考慮――你和對方可能擁有一個共同關係網,對方很容易通過它來了解你。但這一點恰恰增加了對方的掌控感,使其更容易對你產生信任。

第二個是同鄉。我們中國人對地理和文化意義上的原籍有普遍認同感,所以才會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說法。不過,老鄉的「分量」差異很大:在一些鄉土情結比較重的省份,同鄉這根緯線會比較好用。比如,我是山東人,走遍全世界,發現我們山東人特別認老鄉,老鄉自動加十分。但如果你來自超大城市或者移民城市,老鄉在破冰時能發揮的作用就非常有限。比如,兩個人見面說「我們都是深圳人」,不如「我們都是汕頭人」更能拉近距離。

第三個是同好,也就是共同的愛好。你可能從對方的公開資訊或者別人的介紹裡發現,對方和你一樣喜歡健身,喜歡某款遊戲,或者和你一樣喜歡某個作家、某個明星。這些共同的愛好,也是能把人們連繫在一起的緯線,因為你們有了共同話題。所以,平時把眼界放寬一點,多對一些事物保持好奇,就是為自己積累更多的同好儲備。

第四個是同伴,共同的朋友。我去見一個陌生人,因為沒話聊而感到尷尬,但是我知道他跟我另外一個朋友認識,肯定會忍不住提到那個人。如果他們交情不錯,我就像邀請了一個「不在場」的介紹人一樣,當然有助於對方加深對我的印象。但需要注意,這麼做之前要先判斷一下:他們的真實關係,我確切的知道嗎?萬一對方看不慣我那個朋友呢?以及我對自己和那個朋友之間的關係有把握嗎?萬一對方去問這個朋友,得到的答案是跟我不熟,不就很尷尬嗎?這個方法很好用,但是用之前要多個心眼兒。

多做準備,挖出四個共同關係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兩個陌生人破冰的溝通場景,我怎麼知道對方跟我有上述這些共同關係呢?」唉,這個世界既不屬於有錢人,也不屬於有權人,是屬於有心人的啊!你想,自己真的是在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嗎?如果你去參加的是會議或者面試,事先肯定知道自己會碰到誰。

只要提前做足功課,就可以把雙方的共同關係挖掘出來-在新媒體時代,很多資訊都是公開的。你可以在對方的社交媒體帳號,甚至對方公司的官網上查到相關資訊。即便要見計畫之外的人,臨時拿手機查一下,你也能獲得不少資訊。

thumbnail.jpg
圖/ 天下文化

見到面,如何打破僵局?

至於進入溝通現場以後,你可以多關注細節-對方牆上掛了某個書法家的字畫,對方桌上放著什麼書、什麼茶,都可以成為你建立起連繫的媒介。

當然,這建立在你和對方對看書、飲茶有相同喜好的基礎之上。如果對方與你偏好不一樣呢?看到客戶桌上放著一本你最近在讀的書,脫口而出:「這本書我也特別喜歡!」客戶卻急忙解釋說:「啊,我隨便翻了下,這本書通篇都在胡說八道。」可以想見,「搭緯線」也有風險,你要在確切知道對方的態度之後再這麼做。

比如,你可以先墊個問題,試探一下:「王總,您最近在看這本書嗎?」如果他對這本書表示肯定,你再把緯線遞過去:「我也看了這本書,收穫還挺大的。」

這就是破冰場景中一次完整的「雙線卡位」-用「經線」簡潔、清晰的交代「你是誰」,用「緯線」把你嵌入對方的關係網絡中-搭配使用「經緯線」,對方就更容易記住你。

本文授權轉載自《溝通的方法》,天下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