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智慧處理公司Collibra估值破50億美元,如何與微軟、Snowflake等雲端巨頭競爭?
數據智慧處理公司Collibra估值破50億美元,如何與微軟、Snowflake等雲端巨頭競爭?

從布魯塞爾發跡的數據智慧處理公司Collibra於2021年11月9日宣布,於G輪融資中籌集了2.5億美元,其投後估值已來到52.5億美元,比去年F輪宣布的23億美元估值高出2倍之多,其聯合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Felix Van de Maele告訴《TechCrunch》:「跟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的估值是最高的,這強烈反映出我們在市場上的地位」。

Collibra
圖/ Collibra

數據處理公司的重要性:幫助企業或組織「化零為整」

Collibra是布魯塞爾自由大學STARLab的衍生產品,創立於2008年,是一家專門提供客戶查詢、管理、儲存和分析數據工具的公司,可將內、外部數據集中到一個名為數據智慧雲(The Data Intelligence Cloud)的平台,幫助客戶遵循當地數據保護政策,安全地儲存數據;讓員工更輕鬆進行協作和檢索,以全面了解公司營運狀況,並達到整合組織或加強公司決策的效果。

最新一輪的融資是由紅杉資本全球股票和Sofina共同領投,並得到Tiger Global Management、Battery Ventures、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格管理的基金Iconiq Capital、谷歌成長基金(Capital G)、Dawn Capital等的支持;新資本將用於擴大在美國、歐洲、中東和澳洲的業務,並在工程、銷售和產品方面進行人才招聘,預計到2023年員工人數將增加1倍。

Collibra
圖/ Collibra

不過,Van de Maele也提到:「儘管公司已成立十多年,過去我們也看到許多數據陸續搬移到雲端,並有許多創新,但也因為數據使用的廣泛,例如:AI、機器學習或數位化,其結果反而是更加複雜和分散。我們也聽到許多組織需要的是一個能將零散數據全面整合的平台,而不是需要透過3或5個不同的工具來處理數據」。

數據及其隱私在當代社會為何受到重視?

在了解數據處理公司在企業和組織運作所扮演的角色與提供的功能後,接下來揭開「數據在當代社會愈加受到重視」的幾個原因。

一、國際上相關立法通過,讓數據使用與保存受到關注

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法《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和其他數據保護與隱私法規陸續成為正式法律後,許多擁有大量客戶數據的企業和組織,在如何保存與使用數據之類似問題上,不斷受到社會關注,許多公司也已意識到他們無法以最佳方式使用和儲存數據,成為Collibra能介入的契機。

二、設備雖易攜帶且易於連接網路,但公司安全漏洞卻反而增加

Collibra
圖/ Collibra

根據Proofpoint釋出的《2021年網路釣魚狀態報告》,61%的美國員工允許家人或朋友使用自己的工作設備,員工也越來越常選擇使用安全性不足的個人電腦、平板或手機來工作;此外,反惡意軟體開發商PC Mactic Inc. 對遠端工作者的網路安全調查顯示,91%的遠端工作者從未取得任何防毒軟體,這些現象讓企業或組織不得不開始重視數據保存與安全防護。

三、疫情大流行讓雲計算的需求增加,數據對日常業務的重要性也逐漸提高

COVID-19大流行讓遠端工作模式興起,公司也被迫走向數位或雲端化,但組織或企業的數據也因此愈來愈容易外流;此外,Collibra的另一位創辦人兼首席數據公民Stijn 'Stan' Christiaens也說:「數據對日常業務流程至關重要,而且其重要性還在不斷提高」。

數據處理公司現在與未來

《SiliconANGLE》於8月刊出的文章中,作者Betsy Amy-Vogt從技術革新、大環境轉變和數據文化等層次,討論個人和組織在維護數據安全面臨的狀況以及應扮演的角色,該文更開門見山的點出數據雲端時代的有趣現象--「隨著軟體吞噬掉世界,數據也接管了工作場所」(原文為As software ate the world, data took over the workplace)。

Collibra
圖/ Collibra

Van de Maele說:「以前數據處理都是人為手動完成,現在我們利用AI和機器學習讓模型自動化」,對於Collibra所扮演的角色,他也充滿信心的說:「因為我們相信好的數據能透過將人和想法融合在一起來改變關係、業務和生活,也因為我們在改變組織使用數據的方式,我們的客戶開始可以改變世界」。

Collibra在數據管理和治理領域與微軟、Snowflake和Informatica等雲巨頭互相競爭,現今更與全球500多家企業和其他大型組織合作,例如 AWS、Google Cloud和Tableau。雖然Collibra並非唯一的數據處理公司,它的競爭對手還包括Informatica、IBM、Talend和Egnyte等,但目前Collibra的市場地位及其先進技術,已給投資者留下深刻印象。

資料來源:techcrunchcollibrasiliconangletechstartupssiliconangle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

關鍵字: #數據分析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