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訂單來自台積電!鋒魁從替人維修機器到自主研發,如何擄獲半導體大廠的心?
1/4訂單來自台積電!鋒魁從替人維修機器到自主研發,如何擄獲半導體大廠的心?

從應徵行政助理開始,鋒魁總經理林千惠18年來從業務助理、副理、經理、副總一路爬升,3年前,更以37歲年紀接下總經理大位,成為半導體業少數的女性當家案例。

這除了可以歸因於林千惠不服輸,愛追根究底性格,鋒魁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張錦發也是關鍵推手。

張錦發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人遇到困難,若有心解決就不難」,曾經幫他建廠的營造商跑路,他被迫自己下海瞭解營造工程,採買板模,最後竟意外學會如何蓋房子,工廠也從本來規劃的2層樓一路增蓋至6樓。

A64D7C8D-A14A-46D9-896E-EEAF16D4A650.jpg
董事長張錦發因為建廠遇到困難,為解決困難因此學會如何蓋房子。
圖/ 王郁倫攝影

他領悟人生「有心就不難」還有許許多多例子,一切得從他創業之路開始說起。

領悟:產品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身價

張錦發個性直爽,學習快,一退伍就打算創業,一開始設立金屬加工廠,專接水電行的不鏽鋼箱訂單,直到有一次他發現,賣5000元的箱子送到客戶那裡裝上電子開關,就搖身一變有8~9萬元身價,從此他領悟到「不同地方,同樣的不鏽鋼產值竟然會差如此多」也激勵他轉戰系統產品市場。

2007年他創立鋒魁科技,獲得帆宣跟辛耘支持,成為持股28%的大股東。

初期鋒魁專門替客戶維修已經過保固的真空泵浦,提供關鍵零件更換,後來又跨入自動化設備領域,提供客製化測試或搬運設備等。

鋒魁目前最大客戶是台積電,佔營收高達25%,聯電、力積電、英特爾跟三星也都是鋒魁服務的對象。

真空泵浦是半導體跟光電業關鍵製程設備,這些客戶工廠製程需要嚴苛的環境潔淨度,真空泵浦可以高速率抽氣使工廠空間產生負壓,避免空氣粉塵雜質影響製程,如此半導體才能完成薄膜沉積及乾蝕刻製程,未來隨製程從10奈米向3奈米推進,需要的真空度與潔淨度也更高,真空泵浦量也更大。

張錦發指出,28奈米製程以月產3萬片產能來說,就要2000~2500台真空泵浦,製程越先進,線寬愈窄,密度更高,對真空泵浦機台需求數量就愈高,故3奈米製程要5000台,若推進至2奈米,則勢必要超過7000台以上,由於未來2年全球有29座晶圓廠新建晶圓廠,故真空泵浦需求只會等比級數拉高。

7F58398D-8658-477A-AA02-2031A42AA20C.jpg
一台真空泵浦售價60~70萬元,是半導體業者要打造無塵空間重要設備。
圖/ 王郁倫攝影

希望台灣有自己的真空泵浦,2022年設南科廠

看好真空泵浦商機將隨半導體需求起飛,張錦發累積20多年維修經驗,3年前決心轉化為內功,自己研發真空泵浦設備,希望取代3大國際真空泵浦設備品牌商(Ebara、Edwards、Kashiyama),透過維修,他掌握各品牌優劣點,自行開發的新機也能補強對手不足,且售價更有經濟力(無關稅及代理商分潤),目前已經手握400台訂單。

2021年鋒魁已推出第三代真空泵浦,機器內的核心零件也已95%自製,從馬達、汽缸、軸心、軟體等等都一手包辦,更訴求高速、綠能、結合AI、售後服務等優勢,期望在半導體設備短缺下,打入供應鏈,目前包括力積電、華邦電、南亞科都是客戶。

由於半導體客戶真空泵浦維修及自動化設備需求雙提昇,今年第4季業績將賺贏前3季度,張錦發樂觀預估2022年底南科新廠將興建完成,該廠年產能1000台,將使鋒魁交貨能力將再翻兩翻,來年續拚成長。

37歲接總經理,靠追根究底拼成績

「我希望台灣能有自己的真空泵浦!」張錦發表示,現在3大真空泵浦來自英國及日本,期望藉由自製研發,解決客戶採購不到國外設備的困擾。

Forwardtek.jpg
鋒魁的LOGO是老鷹,象徵精準捕捉商機。
圖/ 鋒魁官網

而3年前授命接掌鋒魁營運大權的林千惠,是鋒魁員工編號第四的資深員工,她商科畢業後就加入鋒魁,最初應徵行政助理,後來轉調業務助理,一路靠實力爬到總經理大位,她接總經理那年才37歲,不僅年輕還能面對複雜的工程問題,靠的絕不是運氣。

問她成功之道?林千惠自認是追根究底的人,她回憶有一次,一家真空泵浦客戶來電通知鋒魁的機台燒壞了,她立刻到現場找原因,發現是過濾棉燃燒,但她用打火機跟火槍試,過濾棉都燃燒不起來,因此無法理解為何機台會自燃。

最後她不斷探究,終於發現客戶的工廠空氣中有易致燃的磷,吸到機台內才是引發燃燒主因,排除不是自家機台設計問題,讓公司鬆一口氣,現在林千惠除無法搬動真空泵浦機台,維修技術也難不倒她,從中也能看見張錦發的信仰價值:「有心就不難」。

責任編輯:錢玉紘

關鍵字: #台積電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