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啟動》可能成真,卻是在夢中置入廣告!「行銷黑科技」怎麼做到的?
《全面啟動》可能成真,卻是在夢中置入廣告!「行銷黑科技」怎麼做到的?

公元3000年的一個晚上,25歲男青年Fry睡得正打呼嚕。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回到大學教室,腦袋空空,馬上就要進行古埃及代數的考試。突然,教授發現Fry赤裸上身,只穿了一條平平無奇的白色內褲,開始訓斥他:年輕人,是時候瞭解一下光速牌內褲了!

光速牌內褲,不管是穿著工作還是休閒娛樂,完全貼合今天的生活方式!
光速牌內褲,時尚舒適,專為品味高雅的襠部而設!

這是動畫片《飛出個未來》第一季第6集的劇情。往睡夢中植入廣告聽起來荒誕離譜,但最近,有科學家提醒稱:別笑,這事有可能會成真。

來自麻省理工和哈佛的研究人員Adam Haar Horowitz、Robert Stickgold和Antonio Zadra,最近撰文指出,廣告商已經開始入侵我們的睡眠,試圖將產品植入我們的夢境。
讓他們感到憂心忡忡的,是今年1月飲料品牌Molson Coors的一次營銷活動。

Molson Coors稱要進行「世界上最大的夢境研究」。他們邀請了一位哈佛心理學家協作,製作了一條特別的廣告片,配上能讓人放鬆的瀑布山脈畫面,和精心編排的背景音樂,中間時不時穿插產品露出。

18位實驗對象在睡前觀看了好幾遍影片,其中5位稱自己夢見了Coors家的啤酒或汽水。三位研究人員將這種睡眠干預稱為「有針對性的夢境孵化(Targeted Dream Incubation, TDI)」。

他們指出,夢境是可以被操縱的。你的睡前行為,以及睡眠時接收到的信息,包括聲音和氣味,都可能會作為「刺激源」影響夢境,甚至產生現實影響。

2020年,Horowitz和Stickgold參與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相關研究,開發了新型可穿戴設備Dormio。Dormio內置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你心率和肌肉反應,並追蹤你的入夢全過程。在半醒半睡的狀態時,研究團隊向實驗對象播放音頻,暗示他們想著一棵樹,最終發現67次夢境報告中,有45次都出現了樹的畫面。

我聽到樹根的能量流動,好像它們要把我帶到某個地方......
我比樹的體型可大得多,可以輕鬆吃掉它們......

Dormio
Dormio示意圖。

跟大部分研究睡眠的科學家一樣,3位研究人員對「夢境孵化」的用處充滿期待。他們發現那些「樹」的夢境極具創意,認為TDI可以用於培養創造力,很適合作家、音樂家、電影製作人和創意人等。

除了尋找靈感,目前他們也在研究將「夢境孵化」用於醫學治療。比如說,幫助PTSD患者減輕創傷記憶帶來的睡眠問題,或是幫助噩夢多發的患者控制夢境。但「夢境孵化」的商業用途可能性,為3位研究人員帶來了與「黑鏡」同款的恐慌。

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睡眠期間播放某種熟悉的零食名字錄音,有可能會改變實驗對象的偏好和選擇。比如說,原本想吃M&Ms的你,可能因為午睡時旁邊同事的反覆碎碎念,醒來改變主意想吃彩虹糖。

對鋪天蓋地「猜你喜歡」「為你推薦」的個性化廣告世界來說,可被操縱的夢境簡直就是一片藍海。試想一下,當你關上燈睡覺,臥室裡的智能音箱開始忙碌了,不眠不休為你播報廣告。睡夢裡的你懵然不知,但大腦已經被植入了「某某品牌不買就虧」的訊息。

3位研究人員還有更「黑鏡」的想像。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用智能手錶/手環收集睡眠數據,作為自我量化的健康指標,但萬一這些隱私數據被濫用或盜用呢?

比如說,數據顯示你最近睡眠不足,有研究表明這有可能是糖攝入量不足引起的,甜甜的零食廣告馬上就彈出。又比如,睡前玩手機的你多次刷到同一個洗腦廣告,隨後你睡夢中的呼吸和心率等變化,也有可能會落到廣告商手裡,讓他們知道洗腦套路是否有效。

Molson Coors不是唯一對夢境植入廣告感興趣的品牌。

2018年,漢堡王在萬聖節推出過一款名叫「惡夢」的漢堡包,睡眠學家對100人進行測試,稱它讓人們做噩夢的幾率增加3.5倍。而Xbox也曾推出「Made with Dreams」行銷活動,讓玩家在睡前玩Xbox遊戲,並在隨後記錄下他們的奇妙夢境。

漢堡王「惡夢」漢堡
漢堡王「惡夢」漢堡。

最近,美國行銷協會(AMA New York)對411名行銷人員進行調查,發現他們中的77%,都計劃在未來3年部署用上「夢境孵化」相關技術。出於擔憂,今年6月,40多位睡眠和夢境研究人員共同簽署了一份聯名信,呼籲美國政府及早立法監管這類以商業為目的的控制夢境行為。

3位研究人員也提醒稱:「Coors的夢境廣告不僅僅是一個花哨的行銷活動。這是一個信號,曾經的科幻小說可能很快就會變成現實。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常滑的斜坡上。將滑到哪裡,以什麼速度滑,取決於我們選擇採取什麼行動來保護夢境。」

眼見《全面啟動》或許要成真了,YouTube網友@Brb調侃稱:太離譜了。搞不好以後我們得付費開VIP會員,才能換來一夜無廣告的睡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范兒ifanr

責任編輯:吳佩臻、錢玉紘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