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馳但可能慢⾄的電動⾞
疾馳但可能慢⾄的電動⾞

對在場的觀眾而言,今年的洛杉磯車展提早一天在洛城曼哈頓海灘(Manhattan Beach)長堤上開始。

早已與鴻海簽訂戰略合作關係的 Fisker 公司,在長堤上展示它次日要在車展會場正式推出的 Ocean 純電動休旅車。以洛城海濱夕照為背景,這輛車首次現身大眾面前。它即將在明年底問世,投身日益熾烈的電動車戰局。

Fisk 海濱亮相,車展首推
圖/ 作者提供

Fisker 一如最近在美國股市引起眾人注意的 Rivian 等等諸多電動車新創企業,選擇在洛杉磯車展正式首推新車款面世。次日,在專供業界、媒體參加的洛城車展前半場 Automobility LA 開幕日一早,Fisker 的創辦人 Henrik Fisker 上台,揭開 Ocean 休旅車上蓋的布罩,細數 Fisker 的新創、時程、作法,以及 Fisker 為何與眾不同。曾領銜操刀設計 BMW Z8 等知名燃油車款的 Henrik Fisker,憑藉在傳統車業累積的資歷,現在要在純電動車界營造新天地。

Fisk 海濱亮相,車展首推2
圖/ 作者提供

放眼整個洛杉磯車展展場,處處是電動車與燃油車既對決又相互跨界的例證,絕不僅僅在 Fisker 一家的展攤而已。

傳統大型車廠也在此擺出陣勢,大秀已上市的、或將上市的純電動車。福特不僅展出即將交貨的 F-150 皮卡車的電動車版本,更闢出車道,讓人坐入福特野馬 Mustang Mach-E 車內,實際體驗野馬電動車疾馳又急煞的貼背感。野馬電動車上市首年,生產了四萬七千量,在北美市場已交貨超過一萬五千輛。而全球最大車廠豐田,也在場內擺出該集團首款純電動車 bz4X,與豐田關係密切的速霸陸也在鄰近展場,陳列了同採豐田電動車底盤的速霸陸首輛電動車。這兩款日系純電車都將在 2023 年交貨上市。

豐田首款電動車1
豐田首款電動車
圖/ 作者提供

傳統車廠不再是在旁冷眼觀察的電動車局外人。從去年起,歐洲最富盛名的傳統大型汽車廠,包含賓士、BMW、奧迪與 VW 等,逐一推出純電車,而今,日本集團軍也正式跟進。傳統車廠與純產電動車的新興企業對決,也相互激盪出新舊之間的化學變化。

電動車在氣候變遷的大背景下,讓舉世充滿期待。但是消費者會因此而對純電車採納與燃油車全然不同的標準來判斷它的利弊得失?不論是由產品性能、運輸效益、以至環境衝擊等角度看,電動車業者必須要在未來幾年快速滿足大眾的期待,以保持市場對電動車的信心。而大家給電動車打分數時,不可避免會援引多年使用燃油車歲累積的經驗設定基本要求水準。

速霸陸首款電動車
圖/ 作者提供

車展首日下午,電動車新創企業 Mullen 在會場宣布首推新款車型。台上提到,充滿電池可跑 320 英里,台下鼓掌。此一數據固然比某些對手純電車款多了二、三十英里,一口氣由台北開到高雄固然沒問題,但是依然無法達到由舊金山一口區不停直達洛杉磯的天然屏障。這是至今連特斯拉等純電車先驅老大哥的基本款都無法跨越的屏障。

在洛城車站的戶外展場,福特 Bronco 以及 Jeep 吉普車設置了模擬崎嶇艱困地形的試乘區,讓觀眾體驗燃油車力能 38 度與 35 度極陡坡度升降的越野性能。儘管電動車的扭力表現應該亮眼,但至今沒有任何一家的車款打出類似訴求。

以理論推演,電動車的性能表現應該突出,加速快、扭力強,加上動力系統中轉動零件數量比內燃機引擎車幾乎少了一半,車輛的穩定性應該更高。或許也正因受到如此論述的激勵,股市投資大眾也已給純電動車上市企業套上耀眼光環,

但使用者至今還沒有給純電車同等榮耀的肯定。在美國最具權威的 JD Power 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中,特斯拉至今還在滿意度最差的前五名行列中徘徊。在網路社群的討論中,不時會看到用戶對特斯拉組裝品質的抱怨。除了航程、充電速度等產品性能是否達標之外,如何進一步讓使用者真正滿意才是電動車新企業最大的挑戰。

這也正說明老牌傳統車廠集團與許多後進電動車廠間在組織架構、營運模式上的關鍵差異。

不論是汽車、飛機這些每一產品動輒包納超過上萬項零件、使用年限格外長久、耐用度要求極高的產業,生產都是企業內一等一的關鍵要務。所謂品質不僅靠完善的產品設計階段達成,生產階段至少同樣關鍵。

這也正是不論豐田、賓士、BMW,甚或波音、空中巴士等企業,素來都視生產為整個企業戰略層次的關鍵決戰要素,竭盡心力思考如何持續將規劃供應鏈與生產配置作到完善,而絕非只是把產品做出來而已。德日車廠直屬的生產廠歷來設定全球產業生產速度、品質控管、供應商協作、生產機具開發與配置等領域的標竿。正如台灣全島的台積電廠區在全球半導體業的地位。

tesla-5360686_1920.jpg
圖/ TESLA

特斯拉在此領域的經驗,必然點滴在心頭。在特斯來成長為汽車業市值最高的企業歷程中,過去幾年最大的挑戰就在規模製造與品質穩定的建立與擴充。而今,其它電動車的新創企業在面對投資大眾、消費大眾雙重高度期待下,如何在接下滿手訂單後顧好生產與品質來交貨也將是企業主管的重要挑戰。

Fisker 等新一代純電動車新創企業選擇專注產品開發、銷售、租賃、服務的「輕資產」模式,揚棄擁有、營運汽車生產線的鉅額負擔。Henrik Fisker 本人就在洛杉磯車展會場宣布,Ocean 休旅車將於明年底由專事整車代工的 Megna Styler公司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開始生產。這一電動車企業的輕資產潮流也正給了鴻海等企業瞄準汽車生產投資跨入的戰略機遇。

大幅採納替代能源必然是化解全球暖化危機的藥方。放眼未來十年、二十年,電力驅動的車輛要真能為交通運輸這地球最大污染來源帶來革命,還有很多障礙必須跨越。電池動力車固然挑戰連連,但其它動力方式的汽車也在草創階段。豐田這次並未在洛城車展中展示應是環境衝擊最低的氫氣燃料車,而在此次車展首介新車的 Edison Future,是場內唯一將太陽能電池板整合在車上的新創廠商,但它也承認,即便在陽光普照的加州,一天的陽光仍只能驅動約 30 英里的航程。

電動車許諾會帶起運輸工具的革命。但要兌現許諾則要經歷時長久的賽局。運輸工具要能讓人滿意必需更快、更遠,現在還要更經濟、更永續。

責任編輯:傅珮晴、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汽車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