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招募「賞金獵人」,鼓勵研究人員回報數據漏洞!能洗刷隱私外洩臭名嗎?
Meta招募「賞金獵人」,鼓勵研究人員回報數據漏洞!能洗刷隱私外洩臭名嗎?

12月15日,Meta(原Facebook)宣布針對數據抓取問題,擴張2011年以來的「賞金計劃」。

他鼓勵研究人員報告兩種情況:一種是尋找漏洞,提高惡意抓取行為的成本和難度;另一種是查找「木已成舟」的抓取數據集,Meta將與相關公司合作刪除數據集或尋求法律手段。

這裡的數字抓取,指的是使用自動化工具從用戶資料中大量收集個人訊息,例如電子郵件地址、電話號碼、個人資料照片。儘管這些訊息多數並不保密,但爬蟲可將其更廣泛地公開,集中發布在可搜索的數據庫,快速觸達數百萬用戶。

數據爬蟲
圖/ Meta

Meta的條款不允許任何人自動訪問和收集數據。Meta安全工程經理Dan Gurfinkle指出:「我們正在尋找漏洞,這些漏洞使攻擊者能夠繞過抓取限制,以比我們最初預期的更大規模訪問數據。」

今年4月,超過5億Facebook用戶的個人資訊被發布在一個黑客論壇,更恐怖的是,實際的數據抓取發生在幾年前,儘管Meta已經在2019年8月補上了相關漏洞,可是當數據開始在網上傳播,它就無能為力了,只能提醒用戶小心垃圾郵件和詐騙訊息。

臉書上的資訊被洩
圖/ engadget

今年10月,超過260萬Instagram和TikTok用戶數據遭洩露。安全人員追溯後發現,洩露數據的是數據分析型公司IGBlade,他們的服務器及數據未加保護,導致爬取得來的數據洩露。雖然這次Instagram的數據洩露並非由Meta直接導致,但也說明了控制爬取行為的必要性。

此外,個人訊息的洩露,威脅的不僅是Facebook一個帳戶,Facebook ID和許多帳戶相關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些帳號也不難找到。

每個漏洞或數據集可獲得至少500美元的獎勵。如果發現的是數據集,Meta會將獎金捐贈給研究人員選擇的慈善機構,以免研究人員「做賊喊捉賊」,先抓取數據再領取賞金;如果發現的是漏洞,Meta將發放金錢獎勵。

對於數據庫來說,研究人員將因發現「未受保護或公開的公共數據庫,其中包含至少10萬條獨特的Facebook用戶記錄」被獎勵,用戶記錄指個人身份訊息或敏感數據,例如電子郵件、電話號碼、實際地址、宗教或政治聯繫。

今年以來,Meta已向來自超過46個國家/地區的研究人員提供了超過230萬美元的資助,總共收到了大約25000份報告,對800多份報告進行了獎勵。

facebook_data
圖/ Unsplash

Meta自稱這是第一個專門針對數據抓取的賞金計劃,但它在隱私安全方面堪稱劣跡斑斑,除了用50億美元罰款達成和解的劍橋分析醜聞,還有大大小小的數據洩露前科。

2018年10月,Facebook遭黑客攻擊,暴露了2900萬用戶的私人訊息,其中的1400萬用戶訊息非常詳細,在常規資料外還包括關係狀態、宗教信仰、教育情況、工作情況、關注的人、最近搜索和登錄設備等等。

「監守自盜」的Facebook,自身也愛拿數據做文章,它收集和利用大量用戶數據,銷售有針對性的數字廣告。非盈利新聞機構ProPublica稱其為「監視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

愛范兒曾寫過,《金融時報》的一項調查發現,自從今年4月蘋果開始實行新的隱私設置,Facebook等四大社交平台損失近百億美元。2020年12月,Facebook曾用整版報紙廣告批評這項隱私設置,認為它將傷害依賴個性化廣告的小型企業。

事實上,當涉及個性化廣告時,用戶才是社交平台上真正的產品。

2019年3月,祖克伯公佈了一項新的「以隱私為中心的願景」,他將旗下應用程式WhatsApp 的「端到端加密」模式作為榜樣,「端到端加密」指只有發送方和接收方能讀取消息,其他人甚至WhatsApp官方都無法查看。

目前,Meta旗下所有產品,僅有WhatsApp自稱實現了端到端加密。就算是WhatsApp,也依然需要人工或AI審查被用戶舉報的消息是否違規,他們還審查未加密的材料,包括有關發件人及其帳戶的數據。

WhatsApp在2020年向相關部門報告了40萬個可能的兒童剝削圖像。WhatsApp負責人Will Cathcart在接受澳大利亞智庫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我們絕對可以透過端到端加密,為人們提供安全保障,並與執法部門合作解決犯罪問題。」

總而言之,不論出於商業用途還是安全需要,幾乎沒有平台像我們期望的那樣私密,或許盡可能減少個人訊息曝光才是根本。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愛范兒ifanr

責任編輯:吳佩臻、錢玉紘

關鍵字: #資訊安全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