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季奧運(以下簡稱冬奧)將至,開幕式預計於2022年2月4日舉行,但因近年中國的新疆、西藏人權議題及對香港的暴力鎮壓頻頻惹議,導致多國將以外交抵制的方式,拒絕相關政府官員出席。然而,本次冬奧的各大頂級企業贊助商(The Olympic Partner,簡稱TOP)也遭人權機構指控,對於中國駭人聽聞的人權議題保持沈默,並漠視奧林匹克運動宗旨與人權自由相互牴觸的問題。
面對一波波的抵制聲浪,美國在本月6日由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Jen Psaki)公開對外宣布,基於「中國在新疆持續進行種族滅絶和反人類罪行」的行為,將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不派遣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參與,但運動員仍將參加比賽。
據統計,目前以中國人權為由宣布抵制的國家,包含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立陶宛、科索沃、比利時等;奧地利及紐西蘭則是以新冠疫情問題拒絕出席;法國、南韓、俄羅斯則表態不會抵制。然而,這波抵制聲浪也燒到了本屆冬奧的TOP(The Olympic Partner)贊助商上。
根據國際奧委會網站,本屆北京冬奧的TOP贊助商包括:Intel、OMEGA、Panasonic、SAMSUNG、P&G(Procter & Gamble)、TOYOTA、VISA、airbnb、Atos SE、CocaCola、Allianz、BRIDGESTONE及阿里巴巴。這些TOP贊助商會共同支付數十億美元的費用,得以把自己產品用於奧運的體育場館和運動員上,並且有權在其品牌營銷活動中使用著名的奧運五環及聖火。
基於冬奧主辦國對於人權及自由言論的問題在國際上惹議,國際非政府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分別於 2021 年 5 月和 10 月寫信給這些贊助商,表示希望這些企業公開解釋如何在 2022 年北京奧運會前,用其影響力解決中國的侵犯人權問題。人權觀察中國部主任索菲·理查森( Sophie Richardson)補充,若這些TOP贊助商不對此做表態,便是浪費了一次替人權發聲的機會,並且冒著將品牌和存在審查和鎮壓爭議的奧運會綁在一起的風險。
本屆冬奧共13家TOP贊助商中,除了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幾乎都曾對人權議題發表相關的企業承諾,表示公司內的一切運作都會基於人權理念。然而,針對人權觀察的提議,僅有德國金融服務公司的Allianz回信,其餘的TOP贊助商只透過不同的管道簡短地重申公司對於人權議題的重視。目前2022冬奧的TOP贊助商對於人權議題的表態如下:
● Allian:
針對「人權觀察」的信件做出回應表示,「我們支持奧林匹克運動,我們對其理想的長期支持不會動搖。」
● CocaCola:
可口可樂全球人權副總裁保羅·拉利(Paul Lalli)表示,「我們不會就這些主辦地點做出決定。我們支持並跟隨運動員,無論他們在哪裡比賽。」
● OMEGA:
OMEGA在《bloomberg》對於北京冬奧的採訪中表明,「作為一個全球品牌,我們當然了解國際緊張局勢並密切關注,但我們真誠地相信奧運會是一個讓團結精神相聚的絕佳機會。」
● Airbnb:
airbnb雖在中國業務規模較小,僅占其年收入的 1% 左右,但發言人哈里·漢(Harry Han)還是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們相信中國在本次的冬奧,是個能將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人聯繫起來的重要條件。」
● P&G(Procter & Gamble)、 Intel 、Visa:
在 7 月舉行的美國國會關於企業贊助北京冬奧會的聽證會上,這些TOP贊助上皆以相似的論述表示「支持人權,但也支持奧運會。」
● Panasonic、SAMSUNG、TOYOTA、Atos SE、BRIDGESTONE:尚未表態。
資料來源/Human Right Watch、The Guardian、Bloomberg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延伸閱讀:
你的職涯道路能爬多高、走多遠?關鍵在心態是「Day1」,還是「Day2」
同樣努力,為什麼有些人就是爬得比較快?職涯 7 個策略,希望我早 10 年知道
責任編輯:傅珮晴、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