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國內電力自由化的機會,早期專注在太陽能開發工程的業者,近來陸續切入綠能售電市場。創立5年的泓德能源把自己定位為「智慧綠電公司」,預計於12/28登錄興櫃,希望把更多的綠電賣給有需求的企業。
泓德能源2020年全年合併營收為22.98億元,今年前11個月營收約22.7億元,年成長90%,已逼近去年全年水平。目前業務分為「電力開發及工程」、「資產管理」、「智慧電力服務」三大事業體,其中電力開發及工程貢獻營收約近9成,2021年太陽能電力系統工程承攬(EPC)案量達500MW、累計工程併網逾150MW,預計2022年EPC建置量達100MW。
建立電廠資產管理平台,把綠電賣給企業
在資產管理上,泓德能源與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康舒科技共同投資成立「星泓電力」公司,專門開發維運再生能源電廠,持股比例來看,台灣人壽30%、全球人壽30%,另外康舒科技和泓德能源各20%。
目前「星泓電力」總投資容量已超過60MW,並設定2025年累積併網容量達500MW。未來將持續開發電廠,並由泓德負責電廠的資產管理及綠電銷售。
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進一步說明電廠資產管理的商業模式,由於目前電廠都有台電透過FIT的制度,保證收購20年,股東們可保障穩定的投資收益;但當電力自由化後,除了賣給台電,還可以賣電給民眾或一般企業。
周仕昌表示,未來會出現更多「小台電」,主要透過加值服務來發展自己的客戶,他比喻,「中華郵政怎麼跟黑貓比拼?就是比服務,中華郵政的價格便宜,但是黑貓很即時。」
這也帶出泓德能源第三個業務——智慧電力服務,提供穩定的綠電、電力可視化服務,泓德能源自主研發智慧綠電系統TITAN,智慧管理轉供售電、儲能系統、充電樁項目,並由子公司「星星電力」提供售電服務。
目前台電收購一度綠電約4元,若星星電力能賣到6元,就能從中賺取價差,並提供客戶能源管理的加值服務。周仕昌表示,透過電力可視化,告訴客戶什麼時候要開關冷氣,或透過儲能設備強化電力削峰填谷,像是將白天多發的電力存起來,應用在晚上用電的尖峰時刻,幫助用戶節省電費。
目前國內共有16家業者擁有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星星電力就是其中一家。周仕昌提到,坊間雖然有很多有牌照的售電公司,但大家的困難在於 「沒有綠電可賣 」,很多再生能源電廠的綠電都賣給台電,以降低不確定性,而泓德能源計畫IPO就是希望把更多的綠電賣給企業,像是用電大戶、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成員,以及有國際供應鏈要求的公司。
泓德能源擁有開發電廠的能力,有穩定的綠電供應,可以把電廠所發的綠電賣給需要的客戶。周仕昌指出,目前一度綠電建置成本為3塊半,未來還會持續下跌,讓泓德能源在成本的掌控更有競爭力。
即便目前泓德能源9成營收來自電力開發及工程,看準未來透過每年的電廠資產管理以及綠電銷售,到了2025年可成長到一定比例,「 雖然我們現在是工程公司,但未來會是智慧綠電的公司 」。
2025年完成700MW魚電共生案場
而泓德能源未來主力開發電力為「魚電共生」案場,也就是太陽能板結合養殖漁業,預計2025年要完成700MW魚電共生累積裝置容量。
除了公司自己開發魚塭外,也與養殖戶合作,泓德能源更為了魚電共生,額外成立漁業管理公司「旭康漁業」,即便是養殖戶年紀大不想養的話,也能有專業的漁業管理團隊接手,確保魚電共生案場,能夠有穩定的漁獲量。
另外,泓德能源也計劃切入陸域風電,研究在台東、台中縣市建置陸域風電,加上搭配太陽能案場,達到客戶能夠有24小時可以使用的綠電。
責任編輯:錢玉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