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發布零碳目標,承諾2040年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目標,3大階段性目標,逐步於2025年達成40%再生能源使用,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並於2040年實踐淨零碳排承諾。
元太董事長李政昊指出,電子紙是綠色產品,元太將持續擴大電子紙生態圈布局,以成為面板產業中的安謀 (arm) 為目標。他指出,元太期望電子紙能成為消費顯示器的未來技術,從利基市場到大眾市場,讓業務觸角更廣,讓電子紙成為面板技術的第三波!
他補充這意味LCD面板發展到OLED後,接下來希望由全彩電子紙接棒。元太2021年發表新一代彩色電子紙,他坦言現在彩色電子紙還有很多進步空間,諸如顏色更好,反映速度更快快,甚至於毛利率更好等等挑戰。
開業以來沒漲價!李政昊:鼓勵客戶開發更多產品
而全球經濟將進入動盪期,李政昊也十分擔心,若全球景氣不好,雖2022年訂單都已經收齊,但若客戶銷售不如預期,2023年的大成長在哪裡?他表示,現在大家都認為科技業很旺,但這個問題在於對手擴廠,科技業者就不能不擴廠,否則單子就會被搶走,一旦需求不夠大就得降價。
但元太在科技業特立獨行,「我們堅持不跟客人漲價!」元太董事長李政昊表示,元太電子紙從未降過價,即使是成本原物料上漲。因此元太今年初毛利率是50%,但第3季毛利率已經降至42%,掉了8個百分點,即使內部仍不斷在改善成本(指實際的材料成本上漲應該超過8%)。
為何不反映成本漲價?「因為我們覺得這個市場還早,元太要做的是遊戲的制訂者的角色,不是在看短期的獲利。」李政昊說,他再度舉出arm或微軟為例,他指出微軟隨時漲價都可以,但微軟更在意的關鍵是軟體能否進到所有市場。
第二個元太不漲價目的,在於透過這波全球成本上漲,元太要以動作鼓勵客戶:「期望讓客戶知道,未來應該多開發電子紙產品。」原來元太的下游模組客戶,除電子紙也多有LCD模組業務,選擇開發LCD產品還是電子紙產品,就成為元太必須想辦法的空間。
300億元現金在手,元太投資新創不歇
現在元太約當現金300億元,手握大量資金做投資或研發。「現在趨勢是用更少電,且要更減碳,我認為這是元太的機會,我們應該要把握。」李政昊說,未來希望控制研發費用率在15~16%就好(現在研發投資仍高達18%)。
台灣都在賺製造的錢,但我希望元太能賺研發的錢,可以創新又能精實。「也希望作電子紙的人能賺到錢,才會愈來愈多人投入。」
除自行研發,元太也廣投資新創。元太日前分割美國子公司部分到英國新創Nuclera,成為其策略股東,Nuclera是英國劍橋大學獨立出來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開發蛋白質與基因合成技術。「新技術產生不見得元太最有能力做出來,還是要對市場夠瞭解,」李政昊說。
SigmaSense的技術是未來!李政昊表示,這個觸控技術具有革命性,現在觸控是掃描,但這個新創的觸控技術是一開啟就大面積開動,觸控講求多少的輸入(noise)才可以被掃描到,一般要50~100歐姆觸控才會感應到,一般觸控筆感應要到25歐姆左右,而這家新創可以感應到400歐姆,這意味材料使用選擇就能變多,應用就更廣。
元太也投資先進彩色電子紙技術 (ACeP) 的軟性全彩電子紙開發商Plastic Logic,李政昊笑說是在得知該新創已經燒光100億元之後仍注資。他解釋一般面板平均製作溫度400~600度,所以耗電高,平均成本也高,現在使用的製程技術是以無機材料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或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生產,但若改為有機材料,可以在100度以下作業,就不少買很多上述設備。
「很有意思的技術,現在還在早期,但眼光放長是有機會。」李政昊表示,這將使柔性面板更具堅韌性。他坦言雖手握現金,但投資面還是會有很多附帶條件,比方要求對方一旦商業化,元太必須是第一個可以使用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