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拉斯維加斯CES科技展雖然飽受Covid變種病毒干擾,但仍有兩千多家業者以及約四萬觀眾到場。展會結束,不同的人留下不同印象。回頭審視,三個議題讓我留下最突出的印象。
自動駕駛的許諾
與其它各國汽車展相比,CES已經確立汽車新科技展示櫥窗的獨特定位。跳脫電動車與內燃機動力間的拉鋸競爭這已歷時百年以上老題目,此次CES更令人印象深刻的焦點在自動駕駛。
在展會開始前,Benz宣布退出,取消展出它的L3級自動駕駛技術。但此變動絲毫沒有影響無人駕駛技術在此次CES突出的地位。大廠退出,反而讓觀眾可以聚焦一群與此技術高度相關的中小型業者,清晰看到自動駕駛技術的現況與未來可能。
在CES西側展場旁,才剛宣布與Volvo合作的Luminar實車展示它整合「光達」(Lidar)等感測元件的自動駕駛系統。現場觀察,大多數時候高速行駛的測試車輛可及時在過街假人前安全停下。在展場內,緊鄰現代汽車集團主攤位與來自美歐中的Lidar廠商旁是2017年才在韓國成立的Seoul Robotics。這家公司專注研發自動駕駛系統不可或缺的3D視覺系統,目前已與韓國、德國的汽車公司結為夥伴。而在CES的最後一天,在拉斯維加斯北郊的賽車場,有場有史以來首次舉辦的無人駕駛賽車爭先超越賽,由全球11國家的41所大學組隊,各自開發自動駕駛的演算法、軟體,植入賽車硬體平台,爭取獎座。
自動駕駛何日可以成熟為車輛的標準配備還在未定之天。美國政府的正在調查特斯拉的連串自駕系統傷亡事件。但在今年的CES會場,明顯感覺一個跨越全球的自動駕駛生態圈已經成形。無人駕駛的終局還很遠,但是已在賽道上開跑。
如果不把野心定得過高,今日的技術已經可以發揮實際應用的功效。疫情後才在加州成立的 Ottonomy,這次在CES展示它開發的送餐機器人。這類應用並不新鮮,許多科技公司甚至旅館都構思過,但是 Ottonomy 看準疫情後的機會,鎖定清晰的業務模式與定位,要為餐飲業者服務。它發現不管是餐飲業者或是消費者都開始質疑Doordash或Uber Eats等外送服務對兩方都收取高額服務費,因此開發送餐車與完整的訂單配送系統。當客戶到餐廳門口的路邊取餐,送餐機器人會將餐點由廚房送到路邊客戶手中。在此全美餐飲業者苦於找不足服務人員,基本薪資又在狂飆之際,Ottonomy的完整短程送餐系統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選項。如果在兩三個月內有餐飲業者與Ottonomy簽約導入它的解決方案,絲毫不令人意外。
——————————————————————————
身心健康的需求
疫情讓人重新體會身心康健的重要,凸顯不同領域新科技應用在防疫、保健的關鍵功能。
展場內有業者展示結合主動過濾系統的口罩,宣稱可以濾掉99.94%的Covid病毒。但有更多廠商瞄準更廣泛的健康醫護應用。近440年前在義大利創業的Piana專注紡織,這次以它全新開發的「智能」布料技術獲得CES創新獎。這種在分子層次重新組合的新布料可結合微小的數位感測元件,應用於醫院等環境。
來自舊金山灣區的Vivoo則在現場展示尿液的檢驗試紙與手機應用程式,用戶可以自行在家裡檢測尿液中的成分,在兩分鍾後得到健康與養生的建議。這家由拜耳與矽谷知名創投基金資助的新創公司沒有如最近被定罪詐欺的Theranos般提出包山包海的超大號許諾,而用少許尿液換來個人化的健康資訊。就在Vivoo攤位對面,來自法國的 Selfcare 則主打另一應用,以包含攝影機的「投藥機」為基礎,結合影像分析與個人健康數據分析,匹配可混合機內儲存至多八種藥物成分的功能,調配出一小罐個人化保養品。據說日本藥妝大廠對此技術展現高度興趣,正在評估採用。
展場內成隊的法國醫藥、養生新創企業之外,來自日本的團隊也在身心安康的應用讓人印象深刻。由京都來此展示的 mui 團隊在 CES 推出與亞馬遜Alexa平台整合的家居控制技術。這款日式禪風的木製控制與顯示器,可令家戶之內常保身心平靜氛圍。mui 現身於此,將京都風情帶入展埸。
人身康健之外,科技如何幫助寵物福祉也在展場發酵。同樣來自日本的Langualese在此展示所研發的 INUPATHY專利技術,以獨有的心率偵測頸環與分析工具,讓狗主人經由手機的應用程式,知道狗隻處於由焦慮而至快樂等五級情緒中的哪一級,適時提供照護。
連已經站穩市場的硬體廠商都在健康有關領域看到藍海。丹麥耳機廠商 Jabra,此次不僅推出新款藍芽耳機,更善用它在耳機、聽覺的經驗,針對聽覺不佳、但仍未嚴重到可使用醫療級助聽器的使用者,推出改善聽力用的無線耳機,進軍改善生活品質的應用。
與康健有關各類應用看似龐雜,但這就是此領域的科技應用實況:繽紛多樣,百花齊放。在健康產業因科技進步、疫情衝擊而來的重整階段,各類中小型企業併湊出熱帶叢林般的豐沛生命力,新生、淘汰,不斷演進。
疫情後會展的新面貌
儘管今年CES的觀眾人數僅及往常的四分之一,但歷經疫情連番考驗,它更像是一切如常後展會的實兵演練。
原本今年CES就是以實體與虛擬並行方式舉辦,隨著Google、Meta 臉書、Waymo、Benz、GM等等科技以及汽車大廠相繼退出實體活動,改以線上方式參展,主辦單位要維持現場活動的氣勢,又必需降低所有參加廠商與人員的風險。
在符合美國民情的情況下,主辦單位要求所有入場人士要完整接種疫苗、自我檢測,確定測出陰性才可入場。當全美國檢測套件全面缺貨之際,CES 確保每一位入場人士都可憑入場證領取亞培生產的 Covid 自我檢測套件。它建議參加人士每隔三天自行檢測一次。
今年CES的手機應用程式因此成為會展順利進行的關鍵平台。有了它,可以看到隨時更新的議程,適時報名各場活動,以社交功能與參展者聯繫,更可在每一活動結束後,在手機上觀看該場活動的實況。
比較之前各項會展所推出的 app,此款程式真正地落實所謂虛實整合該有的樣貌,而非名不符實地欠少該有功能。
一家以視訊處理晶片為核心產品的北加州晶片商,在2019年CES期間,總共安排了兩百多場會議,今年則只有八十多場。但他沒有缺席,更成功地對全球發佈它以三星5奈米製程產出的新一代AI處理晶片。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