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像什麼動物?了解網友習性,創造成功行銷
網友像什麼動物?了解網友習性,創造成功行銷

消費者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使用的媒體載具工具不僅包羅萬象並且切得零碎。行銷人的挑戰亦多元多變,品牌需如何因地制宜的因應不同平台習性,順應時勢,將是成功傳播的關鍵要素。

值此,在這些數位社群平台的操作:Facebook、IG、部落格等,如何抓到操作守則與關鍵要點?究竟這些平台上的使用者有哪裡不同?為什麼傳統行銷的內容到了數位就不管用了?筆者將其操作近300個自媒體,其中嘔心瀝血、酸甜苦辣之成功與失敗操作經驗,濃縮精華將網友習性的特點,比喻成六種動物,詳述如下。

網友就像六種動物,六種特性

動物一,網友像猴子:「現在、立刻、馬上,我好猴急~」

   
網友是沒耐心的動物,以傳播內容來說,每次觀看都像拿碼表在計時倒數,時間拖得越久,人就走得越多;每多按一個按鈕,也都在流失閱聽眾。這表示,你的內容越是艱澀,或把你的梗、重點埋在越後面,就越少人看。

比如,第一行有100%的人看,第二行就會變70%,第三行則是60%,以此類推。

因應方式
越重要的重點就要放越前面,也要更加突出,讓它成為重點核心,讓它越明顯、越吸睛。

動物二,網友像恐龍:「有點呆萌,俗稱腦殘或數字9487」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在下班、下課時間才會用網路,而這時都是我們的大腦疲乏,想休息的時候了,也就是進入了「腦殘」的時刻。

所以,在我們很累,大腦想休息的情況下,我們的上網期待要獲得的,應該是要獲得休息、娛樂,以及歡笑的。這個過程當中,如果給他很艱澀、教學型、複雜的東西時,網友就會用最快的速度離開你,覺得「此地不宜久留」!
 
因應方式
我們要給他的內容,應該是簡化、簡單,也要有防呆作用的,這很重要!(防呆指的是,上至爺爺奶奶,下至幼稚園兒童,通通都看得懂。這樣的話,你才能最大化你的族群)
 
記得,千萬不要炫技,搞得很複雜。什麼VR、AR,滿天飛、一大堆的東西在貼文內,這種越複雜的東西,越沒人玩,而且又貴,千萬別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防呆,簡化內容並降低門檻!

woman-using-smartphone-in-bed-3060643.jpg
許多人都是用下班時間上網,此時對於過於艱澀的文章或影音內容就會不感興趣。也因此現在有許多主打「懶人包」的影片或圖表。

動物三,網友像羊群:「羊群效應:一群羊跳了,其他羊常不管三七二十一,牠們也跳了」

網友通常是群聚的,都是喜歡跟風並從眾的。比如,看到人家在罵一件議題,你可能會受到影響也想罵;看到人家笑,你也會覺得好笑,然後再極力地分享。或是看到新聞很多人在搶一個商品,你也排了半天隊也搶了,但你其實不需要這項商品。

還記得一個新聞嗎?先前有一個人疑似犯法,大家就一窩蜂攻擊他。後來發現他無罪時,留言也飛快地被刪掉,就怕被告。

因應方式

品牌間的正負議題攻防,我們不能控制數量,但可以控制能見度,而能見度高的內容就等於「領頭羊」,「培育」領頭羊或「成為」領頭羊,是品牌可以著力的。

比如找到品牌重度粉絲中較有影響力的人,培育成品牌推廣大使;或努力且持續地撰寫目標族群關注的好內容,自然可以吸引關注與重視。

動物四,網友像是貓:「難以對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喵星人如皇帝般的存在」

狗跟貓不太一樣,貓比較獨立,比較自主,不太能強硬地被操控,而網友也是如此。你硬給網友塞廣告,硬給他們不想看的東西,他會直接略過。若再不喜歡一點,直接退你的粉絲,再更不喜歡,就直接檢舉你發佈垃圾廣告。

因應方式

網友只能投其所好,不能強硬地逼迫。這個就是所謂的「內容行銷」,使用「糖衣與內餡」。糖衣就是十二星座開運妝容,內餡就是介紹我們的傳播目的。

有關內容行銷觀念,歡迎觀看《好內容帶你上天堂,內容傳播三心法》

shutterstock_562748614_personalization.jpg
廣發式的社群廣告現在已不合時宜,精準投放的個人化行銷,才能抓住消費者的眼球。
圖/ Shutterstock

動物五,網友像金魚:「金魚只有三秒鐘的記憶,所以兩條金魚每一次相遇,都像是第一次」

因為網友的注意力容易渙散,像金魚一樣,記憶馬上就消失了。很多東西他們只看前三行、只看半秒,就決定眼前的一切,也判定生死了。一篇文章如果排板繁複,甚至亂七八糟,他就會跟你說再見,因為文章對他而言,沒有任何記憶點。

因應方式
速度、效率真的很重要,也就是所謂的「短平快」:「短」是內容短一點;「平」是平價;「快」是快速。

舉例來說,一旦有熱點時事出現,馬上跟風施作簡易的內容,就能成為先驅的先導者,也可以成為享受這個熱點紅利的品牌。而非熱點出來後,醞釀兩個禮拜,寫出一篇驚天動地的經典文章,但你可能已是數千數萬中的一個跟風者,你可能已經被淹沒在網海裡了。
 
所以速度才是一切,就像柯文哲市長說的:「在這個新的時代裡面,不是強的打敗弱的,而是快的打敗慢的。」速度至上,這是很重要的!另外,「吸睛」也是很重要的,歡迎觀看:《臉書小編「吸睛標題20招」急救包!?》

動物六,網友像獅子:「他高傲,但是他宅心仁厚,他謙虛,但是受萬人敬仰」

網友像是愛面子的獅子,他們分享的內容就代表著他、張顯著他。所以,他不會分享讓他沒面子的貼文,他也不會分享一個在別人面前會出糗的文章。如果要分享,一定分享讓他「稱頭」的。
 
比如說,他分享的東西,會讓人覺得他懂好多東西、好幽默,會覺得是某個領域的達人;或者,他就是放閃、分享看過的美景,吃過的美食的照片。所以,網友真的是個很愛面子的動物!

因應方式

1.提供給網友「樂於分享給朋友且彰顯自己的內容」。例如:提供「智慧撇步」讓朋友覺得厲害怎麼懂這個、「驚奇趣味」讓朋友認為自己相當好玩有趣等。

2.「榮耀重度粉絲」遴選出最熱愛品牌的粉絲,給予獨特之待遇禮遇,亦為明智的抓心手法。

值此,小心與網友「雞同鴨講」,若還是用傳統的行銷思維邏輯,度量與使用新媒體工具,就如同逆水行舟,事半功倍。

總結上述,做好行銷傳播不外乎是:在對的地方、找對人、說對話、做對事。順應局勢,掌握風向,方能大展手腳、一展身手!

更多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的社群趨勢/觀念/案例分享,敬請參考: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吳佩臻、侯品如

關鍵字: #行銷策略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