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能測心率、提醒你該休息了!智慧監測器FaceBit有望成為醫護福音
口罩能測心率、提醒你該休息了!智慧監測器FaceBit有望成為醫護福音

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最有效的保護措施之一。

然而,這種保護是被動的,無法在佩戴不當或者口罩失效的情況下提醒佩戴者;與此同時,口罩緊貼臉部,這是為個人健康提供實時監測的絕佳位置。

NorthwesternU
圖/ 愛范兒

正因為口罩存在限制也帶來機遇,西北大學開發了為口罩添加智慧屬性的感測器「FaceBit」。

NorthwesternU
圖/ 愛范兒

這款小巧的感測器,可用一塊微小磁鐵固定到任何口罩,包括N95、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NorthwesternU
圖/ 愛范兒

FaceBit使用節能運行系統,實時收集佩戴者的各種生理信號:

通過血液泵送產生的細微頭部運動監測心率,通過溫度變化監測呼吸頻率,通過壓力信號監測口罩貼合度和佩戴時間。

NorthwesternU4
圖/ 愛范兒

其中比較神奇的是測量心率。研究團隊表示,心臟跳動時,血液沿著大動脈流向臉部,頭部會移動一個「難以察覺的微小量」,FaceBit可以感知這種微妙的運動,並將其與其他運動區分開來。

所有健康資訊都會無線傳輸到相匹配的app「Face Bit Companion」,它用Swift編程語言為iOS和macOS開發,一目了然顯示實時資訊。

FaceBit Companion.
圖/ 愛范兒

當問題(例如心率升高)出現,app將立即提醒用戶——你應該休息、散步或深呼吸了!沒有緊急情況發生時,生理數據可用來預測疲勞狀況和情緒狀態。

用戶也能在app設置其他通知事項,例如補水提醒和更換口罩提醒。

NorthwesternU
圖/ 愛范兒

將數據「聚沙成塔」,醫院系統就可以有理有據地優化員工的輪班和休息表。

在基本功能之外,開發人員將根據醫護人員的反饋,在未來增添更多自定義的小工具。

facebit.health
圖/ 愛范兒

畢竟,只有重視反饋,才能自始至終地明了:FaceBit為誰服務,以及提供哪些服務。

其中一項數據「面罩貼合度」,就是基於事先調研添加的。

在設計FaceBit之前,西北大學教授Josiah Hester採訪了醫護人員,了解他們對智慧口罩的需求。所有受訪者都表示,「口罩貼合品質」最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為了確保N95口罩正確密封在臉上,醫護人員需要定期進行20分鐘的「適合性測試」:

醫護人員戴上N95呼吸器,然後在整個頭部戴上透明頭罩,另一名工作人員將甜味或苦味的氣溶膠噴霧幫浦,氣溶膠的濃度在頭罩內逐漸增加。如果佩戴者在一定數量的氣溶膠之前嚐到苦味或甜味,則說明口罩未正確密封。

Northwestern
圖/ 愛范兒

雖然FaceBit不能取代這個繁瑣且必要的過程,但它足以在測試之外的時間擔當輔助。例如,口罩因為意外被撞而不再密封,FaceBit會及時提醒佩戴者。Josiah Hester解釋道:

如果你戴口罩12小時或更長時間,有時你的臉會變得麻木,你甚至感覺不到它,也就意識不到口罩是鬆的。而FaceBit能夠測量口罩電阻,如果阻力突然下降,表明口罩已經不密封。

FaceBit內建了一塊單獨續航11天左右的微型電池,但這不是唯一的能量源,呼吸產生的動能和熱能甚至太陽能皆可為之所用。醫護人員不必在輪班期間為它充電,感測器的使用壽命也被延長了。

NorthwesternU
圖/ 愛范兒

作為可持續、無電池技術方面的專家,Josiah Hester希望FaceBit在未來完全無電池,只需收集熱能和動能為裝置供電。

儘管志願者已經在真實場景中測試了裝置,FaceBit仍然少不了臨床試驗。為此,研究團隊在GitHub將該項目開源發布,包括硬體和app,以便其他人驗證裝置和增添新功能。

FaceBit可能不會被個人廣泛使用,但它為長時間輪班的疫情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了可持續、方便且舒適的健康監測。FaceBit背後的「臉部感應和推理」研究,在未來也有著更多可能。

不過,西北大學沒有談到感測器是否需要消毒以及如何消毒的問題。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ifanr

責任編輯:傅珮晴、侯品如

關鍵字: #醫療產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