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工具讓孩子自己支配零用錢,是理財教育最好的起點
善用工具讓孩子自己支配零用錢,是理財教育最好的起點

理財教育的成功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一個是向下紮根,當孩子學會加減運算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理財教育,二是由家長帶領孩子從生活中學習,透過親身體驗,將正確理財觀念內化成個人價值觀。

很多年輕人因為過度消費,致使他們也許才入社會工作3~4年,還沒存到人生中第一桶金,就已經有債務負擔。雖然造成過度消費的原因很多,但是追根究底來看,還是在於年輕人的理財知能不足,如果他們在小學、中學階段就能就開始學習理財,建立正確的賺錢、花錢、存錢等金融素養,或許長大後就可以避免成為收支失衡的負債族。

理財教育重點在於:讓孩子親自參與

2021年10月上映的紀錄片《文林銀行》,紀錄了新北市樹林區文林國小的校長和主任,共同在校內發動的一起金融教案,以校內「文林銀行」為核心,再結合薪酬制,讓孩子體驗收入、儲蓄、消費等過程,在這過程中,孩子必須親自去操作,老師與家長則扮演著教練的角色,引導孩子學習正確的理財基本觀念。

《文林銀行》紀錄片所傳達「讓孩子動手做」的理財教育方式,也是我多年來在兒童理財營擔任講師時一直強調的做法。

很多父母因為擔心孩子過度消費而不敢放手讓孩子自行支配零用錢,其實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即便孩子將零用錢花光了,也都是一種學習的過程,而且這時候先體驗零用錢花光後的心情,會比出社會變成月光族後再學習控管消費來得即時。良好的理財教育應該從給零用錢開始,以週為單位,讓孩子們可以自由運用零用錢,並建立記帳習慣,父母再透過溝通討論的方式,傳達理財該有的觀念或做法。

過去,我會建議父母使用記帳本或記帳軟體,鼓勵孩子建立記帳的習慣,不過,最近我發現中國信託推出的親子金融服務「存錢日記」,可以更有效、有趣達到這個目的,是父母實踐讓孩子自己理財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中國信託「存錢日記」服務抱持著讓孩子親自理財的觀念,為孩子設計了專屬APP操作介面,簡單又色彩豐富,讓孩子很容易上手並增加理財教育的趣味性,當孩子感到有趣時,才會願意持續學習如何理財。

如何使用中國信託「存錢日記」服務、進行理財教育?

在使用中國信託「存錢日記」服務時,父母可以從預算分配開始,再到協助孩子建立記帳習慣,最後是從記帳過程中瞭解孩子的消費習性,並根據孩子性格給予不同的引導方式。

截圖 2022-01-24 下午5.11.31.png
圖/ 中國信託

從第一步【預算分配】來看,這是學習控制消費的基礎,透過「存錢日記」服務的引導,孩子可以自主將預算分配至不同的消費類別,父母再與孩子討論他的預算配置是否恰當、有沒有改善空間。這樣的親子互動,不只能幫助孩子也能幫助父母,透過「存錢日記」服務進行親子共學,父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進行個人理財規劃。

第二步則是【記帳】。記帳其實是一件重複性高的事情,而孩子、尤其青少年對重複性高的事情,往往沒有興趣,「存錢日記」服務提供的自動記帳功能,可以自動記錄重複發生的週期性消費,避免孩子對記帳感到厭煩、無趣。假設孩子每天都要搭捷運上下課,那麼只要在APP輸入捷運車資及發生頻率,「存錢日記」就自動記錄下來,而孩子真正需要記錄的只有突發性消費,例如:偶爾放學時肚子餓,去便利商店買的小點心。

第三步就是【討論】。「存錢日記」服務設計許多簡潔有趣的圖表,讓孩子一眼就知道當週的消費行為,也比較容易記在腦海裡,而父母也會更方便與孩子溝通。然而,父母應避免用自身觀點去批評孩子的消費行為,例如:買這個東西幹嘛、這個太貴了…,父母可先瞭解孩子買這些東西的原因、協助孩子理解商品的正常價格帶,或是當孩子預期有較大的消費時,例如:買生日禮物送同學,協助孩子做好規劃,讓孩子從中學習計劃消費。

當孩子有了基礎的理財知能後,父母可以透過「存錢日記」服務,進一步讓孩子自行接觸帳戶、操作簡單的金融交易,例如:提款、轉帳、申請定存等。「存錢日記」提供了彈性的交易限額設定機制,父母可以設定每月交易上限,也可以單次提高或降低上限額度,讓孩子更能體會到理財的意義。

目前台灣很多金融業都把服務焦點放在高資產客戶,非常樂見中國信託針對孩子提供相關服務,也期望藉由創新的數位工具,幫助父母落實家庭理財教育,讓孩子能夠擁有正確的金融素養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信託親子金融服務 「存錢日記」介紹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